“互联网+大学生安全教育”创新模式探索

2020-02-10 23:57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大学生学校工作

郑 宇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 211816)

高校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组织之一,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培育和提升其安全素养责无旁贷。安全素养的提高作为素质教育体系的构成内容之一,是顺应形势发展需求及社会需要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自我保护与安全防护的现实需求。现阶段,高等院校安全事故发生率愈发频繁,究其原因是师生安全意识淡薄,整体安全素养偏低导致。在互联网+环境下,改革创新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以互联网思维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新机遇

1、发展空间广阔

高校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与物力资源较为集中,学生安全教育蕴含多个维度与多个层次。部分教师面向学生群体所开设的安全教育往往会触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全等领域,恰恰是安全教育这一纵深地带,为教育工作者开展互联网+安全教育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而这也是日后高等院校安全工作发展态势与必然选择。高校若牢抓这一发展新机遇,可加快落实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质的飞跃,进而完成安全教育的升级与创新。

2、具有发展优势

近年来,高校在自身教育体系当中不断渗透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思维,加之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等各项技术的日渐成熟,将互联网+战略引入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只是时间问题。现如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大学生思想与行为受到一定冲击,而国内高等院校安全事件的日益突出与社会群体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及重视,使得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创新改革也愈发紧迫。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教育资源极为丰富,这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除此之外,依托于国内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教学创新水平,大学生安全教育汲取这些科研理论的创新性成果,对安全教育发展有着天然优势。而这些均将成为互联网+安全教育创新实施的有利条件。

3、发展前景可观

就现有的互联网技术而言,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与信息交流等式交互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有着十分可观的应用和发展前景。首先,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即数据挖掘,是经过对积累的用户群数据所供给的基本信息内容展开分析的技术,此技术或理念可为教育工作者探索安全教育工作内在规律提供帮助,从而提供合理且高效的方法指导。其次,信息交流。现阶段,大学生安全教育在信息交流方面较为闭塞,教育信息透明度较低,信息壁垒已严重阻碍安全教育的顺利实施。而在大数据分析与云计算等技术的基础上,全新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流形式将摆脱这一弊端,日后校际间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将逐渐整合为一个整体,深度融合这些信息孤岛。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

1、学校缺乏对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知

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体现在科研与教育工作,体现在为社会发展培育和输送人才,但部分高校过于重视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建设、发展,针对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缺乏认知。学校相关部门通常利用加强管理力度的模式防控安全问题发生,致使安全教育难以发挥其预防作用。现如今,有关校园安全防控措施普遍从技防、人防与物防三个维度进行,其投入与产生的效果极易被量化。与之相比,安全教育的效果则难以被某些因素量化,并且需学校与教师长期投入才能看到效果。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进步,对安全教育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安全教育的不断创新改革势必要引进现代化技术,这是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但部分高校因缺乏对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导致针对互联网平台和安全教育融合的工作存有设施不完善、认知不到位等问题。尽管当前已有部分学校借助互联网平台实施安全教育工作,但因认知不到位,在具体发展进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例如,部分单位研发互联网平台仅为应付上级领导检查,并未充分认知到当下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导致互联网+平台难以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当中发挥应有功能,亦无法解决大学生群体在互联网+环境下发生的多样化安全问题。

2、学生缺乏对学习安全教育知识重要性的认知

近些年,已有部分高校渐渐明确安全教育工作价值,并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必修课。然而,高校虽相继开展安全教育,但因学生个体欠缺对安全教育知识的正确认知,迫于学校课程体系设置与学分体制的压力,只能被迫学习安全知识。并且,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安全教育和个人专业、日后职业生涯关系不大的思想,对安全事故认知存有侥幸心理,以至于对安全教育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大学生们校园安全意识淡薄,思想单纯,往往将校园视作绝对安全的场所,所以欠缺安全防范意识与警惕心,针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也较为薄弱。

三、“互联网+大学生安全教育”创新模式建设策略

1、提升安全教育重视度,明确积极的教育观念

安全教育作为保证高校稳定发展前进的关键性要素,安全素养亦是大学生个体综合素养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高校领导层与相应部门应准确认知安全教育重要价值,把安全教育工作置于重要位置,真正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作为系统性较强的工作,需高校内部各部门积极配合,而非某一部门单独进行。基于现阶段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高校相应部门应重视安全教育内容多元化及教育模式多样化,推动互联网+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良性运行与发展。同时,教师可借助微信公众号、QQ 群与微信群等各类媒体平台传递安全教育相关内容与校园安全事件,使学生全体充分了解和掌握校园信息,从而有效提升安全意识。

2、发挥信息技术优越性,创新管理机制

伴随信息技术持续发展,多元化信息载体在传播内容广泛性以及传播速度及时性层面,均具备传统信息传播形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所以,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应善于融合时代发展浪潮,合理运用互联网平台,牢抓大学生实际需求,不断探究适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途径与新方法,落实互联网+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广度与深度结合,令安全教育充分满足社会要求,促使安全教育不断创新与优化,从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推行。现阶段,大学生安全教育相关媒体平台存在着推广度不足与功能单一化的问题,对学生吸引力不足,进而导致这些平台收效欠佳。学校相应部门与教师应正确界定互联网+大学生安全教育观念,善于运用互联网特征,构建集独立学习、交流互动与双向考核环节于一体的教育平台,为学校安全提供预防与保障作用。一方面,借助互联网技术研发安全教育独立学习平台。并在平台中建设系统化与全方位的安全知识体系,大学生可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摆脱时空束缚学习安全知识。并且,还可按照个体需求独立择选学习体系,科学部署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建设安全教育交互平台。大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遇到的安全隐患均可运用平台和学校相关部门展开交流,及时防控安全问题的产生。同时,大学生们对于校园安全建设工作若有任何建议与意见均可利用平台实施反馈,而相应部门要及时答复学生。除此之外,构建安全教育评价平台。其一,学校可借助此平台针对学生群体学习进度与知识掌握量实施考核。其二,学生们利用此平台针对校内安全工作进行状况展开评价。这一双向考核不仅可调动学生积极性,亦能促进学校及时掌握学生们需求与学校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积极参与安全建设

身为高校主体之一,大学生在学校安全建设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始终被忽视。现阶段,高校内部环境相对复杂,安全管理在互联网+环境下也面临较多挑战,这时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们积极性,呼吁其积极参加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高校在拟定安全管理制度时,应适当汲取学生群体建议,强化其主体意识,进而生成自觉遵守与维护校内安全的力量。在以往教育理念及体系当中,大学生始终被视作被动知识接受者,此教育模式在较大程度忽略学生现实需求,进而约束了其创造性与积极性的发挥。部分高校开设关于安全教育的讲座与课程,亦有部分高校把互联网+平台用于安全教育工作中,以这些手段为学生讲述安全知识。然而,这一知识传输通常是教师单向传输,缺少对学生们需求的掌握。在互联网+环境下,学校相应部门与教师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与学生群体展开有效交互,激励学生表达自我想法与见解,激发其参加校园安全建设与安全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持续发展,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度逐渐加深,导致大学生安全教育受到较大冲击和影响,互联网+大学生安全教育创新了以往教育模式,其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进行安全教育,充分整合学生线下与线上学习,有效提高学生们安全意识,现已成为高校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开展途径。

猜你喜欢
大学生学校工作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不工作,爽飞了?
大学生之歌
学校推介
选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