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沫泳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 100080)
根据我国政府机关的发展纲要,能够发现以大数据为主体的数字技术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当中,深刻而全面地转变了企业及机构的管理模式、思维方式及对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推动了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住房公积金领域大数据技术使得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生态”发生了深刻地转变,极大地推动住房公积金机构的健康发展,但也使传统的管理问题,不断凸显,迫使住房公积金管理陷入瓶颈。因此切实“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实践成果,创新管理模式与服务方式,可以有效帮助住房公积金机构探寻出到新的发展途径及道路。
在数据时代背景下,住房公积金机构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其根本原因在于公积金管理中,人的因素较为突出。所以在数据收集、整合、处理、传输等方式发生转变后,传统的经验判断,便难以发挥作用,无法契合现代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理念、因此,在管理实践中,诸多的管理问题便会不断凸显,严重影响到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实效。所以为满足新方法、新技术的发展要求,相应的管理模式也会发生转变。管理者能够更充分、更有效地参与到事务管理中,并从根本上提升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质量。但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分析,管理模式的转变是由管理方式、管理内容的转变引发的,是外在条件作用在主观因素上所形成的,所以在数据时代背景下,住房公积金管理模式的转变是不可避免,难以转变的发展趋势。
住房公积金管理思维的转变是管理实践与传统理念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现实体现,是管理者在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经验与问题相互影响的结果。在住房公积金传统的管理体系下,管理者因为缺乏数据信息的支持,导致很多工作都处于盲目发展的状态,难以获得科学合理的指导意见。然而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实践经验能够通过数据传输的方式呈现在管理者面前,使管理者能够通过借鉴他人经验,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与效应,进而弥补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此外,在新方法出现后,管理者原有的管理方式及经验已经难以切实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更好地提供服务,需要管理者自主地转变原始的工作方式与思维方式,将互联网技术广泛地应用在公积金管理中。譬如在办理公积金业务的过程中,大部分公民都会选择互联网申请的方式,所以管理者会自觉地将柜面受理模式转变为网络服务模式。
在传统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中,面对面服务是较为集中、较为有效的服务模式,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获取公积金申请资格及服务资源。然而在数据时代背景下,国民的生活理念及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地转变。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逐渐成为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发展重心,进而在数字化发展中,提升了对网络服务的重视程度,引入了更多的现代信息技术,甚至将新媒体平台作为创新传统服务模式的新媒介与新平台。因此在管理实践中,我们能够鲜明地发现,数字技术对住房公积金管理带来了诸多的变化,同时也使传统的管理模式、方法及内容所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如何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则成为住房公积管理机构所面临的时代问题。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较早,财政收入提升较快,并不存在财政配套不到位的现象,然而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却由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力度不足,导致配套资金难、财政收入低、企业增效慢、公积金发展差等问题,极大地拉大了沿海地区与内地地区的差距。此外,由于所有制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公积金发展呈现不均衡、不平衡的现象。根据实践研究能够发现,我国缴存公积金的主体依旧是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私营企业及非公有制组织缴存率都较为有限。最后在单位类型层面,薪资收入的差异使得住房公积金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特征,薪资高的人群缴存幅度大,企业缴存的部分也相对较高,且公积金发展良好。而在低收入群体层面,公积金缴存力度有限,企业缴存比例相对较少,所以公积金发展空间有限。
现阶段,我国住房公积金缴存额逐渐呈现出缓步增长的发展趋势,然而缴存比例却不断下降。部分经济发达地区,譬如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的公积金覆盖比率较大,约达九层以上。然而我国部分省市及地区,公积金的覆盖比率则相对有限,难以达到我国公积金缴纳总数1/2。而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约有4300 万职工并没有参与到公积金制度,并且有些企业情愿面临行政处罚的风险,也不愿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所以从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住房公积金的覆盖程度有限,难以充分推动住房公积金的全面发展。并且在主观层面,我国约有34%的国民缺乏缴纳公积金的意识,并以生活压力为由,认为缴纳公积金,将导致个人收入受到限制,不利于生活品质的提升。
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是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是服务大众,帮扶大众的非盈利组织。然而在实际的发展中,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却挂靠在相关单位及部门上,与相关单位或部门兴办经济实体、合署办公,以此获得额外的经济收入。而在部门管理层面,部分公积金机构并未构建出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与岗位责任机制,导致公积金管理出现混乱管理、管理分散,缺乏内部控制等问题,极大地提升了公积金管理的经济风险。而在服务层面,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导致服务质量低下,服务效率不高,信息化进度有限,严重制约了公积金机构的全面、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同时也使传统管理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为有效破解住房公积金管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需要从信息技术应用,数字思维建构的角度出发,提升公积金管理效率。
在管理实践中,公积金机构应将城镇非事业编制或自谋职业人群,纳入公积金覆盖范畴内,并为此类人群提供破解住房问题的帮助或资金支持,使更多的人民群众感受到公积金的实效性与优越性,感受到国家和政府关爱与关怀。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普遍存在着务工人员择业难、安居难的问题。而从根本上落实务工人员的公积金制度,能够有效改善大部分务工人员的发展需求,打破城市与乡村的二元结构,进而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在实践路径上,公积金管理机构应在制度与法规的支持下,应用大数据技术、新媒体平台,收集并整合相关数据信息,提升对居民职业现状、收入现状、居住现状及购房现状的了解,使公积金覆盖工作得到快速发展。
由于我国各地公积金制度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导致公积金发展呈现出严重的不均衡现象。因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从均衡公积金发展体量,扩大公积金缴纳总额的方式,增强公积金管理质量。首先,在公积金资源层面,我国传统的公积金管理体制主要以地区、省市为界限,分层管理,逐层规划,进而导致经济发达地区公积金充裕,而欠发达地区公积金匮乏。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构建出相对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整合数字货币(2020 年央行推行的新型货币)的方式,平衡各地的公积金资源,其次,在企业层面,不同性质的企业在公积金缴存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公积金机构应与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联系,研发出富有实效的企业管理数据中心,将相关扶持政策与公积金缴纳情况挂钩,充分调动企业缴存公积金的意识。而对于存在资金周转问题的企业或非事业单位,公积金机构应调整缴存幅度,降低企业的经济负担,并根据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适当地调整或恢复公积金缴存额度。
针对公积金管理机构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及挂靠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从制度层面出发,构建出体系完善,切实可行的公积金机构评价体系,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应用,使普通大众真正地参与到公积金管理机构的监督工作之中,进而让企业在外部监督与制度约束的环境中,逐渐改善混乱管理、分散管理等问题,构建出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度与审计制度,提升公积金机构的管理效能,进而推动公积金机构的现代化、信息化、规范化发展。此外,公积金机构还要克服“怕麻烦”的思想观念,努力用信息技术,解决手续复杂、条件过高等问题,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服务理念,形成全新的服务体系,切实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创新公积金管理模式,推动公积金机构的健康发展,必须以时代发展为背景,以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依托,从公积金管理实践与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角度出发,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探寻出全新的发展道路及改革方向,为人民群众构建出良好的公积金服务环境,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