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服务驱动的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探究

2020-02-10 23:57徐婉洁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旅游语言服务

徐婉洁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广州 510800)

2018 年,党的十九大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我国乡村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难题。2019 年,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对我国的村庄布局工作和村庄建设规划起到了科学、有序地引导作用。长期以来,我国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的政策导向使得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发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时代乡村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促进了乡村区域文化旅游项目的发展,语言服务作为二者的纽带,架构起文化旅游项目产生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桥梁。三者之间的协调共生与相互作用能够优化乡村语言环境,从而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因此,如何基于语言服务为先行驱动,实现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的产业升级、功能优化、相融共生,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获取“后发优势”的重要契机。

一、语言服务的概念及认知发展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交流、商贸往来日益频繁的今天,也离不开语言的沟通与交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服务应势而生。21 世纪初,“语言服务”一词开始出现在语言翻译服务行业及语言相关的产业中。2005 年,“语言服务”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来。“2010 中国国际语言服务行业大会”中第一次奠定了语言服务业的行业地位。

起初,人们对于语言服务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狭隘性,语言服务被简单地理解为翻译服务及其本地化服务。把语言服务等同于翻译服务,这是狭义的翻译服务概念认知。随着语言翻译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大家对于语言服务的概念范畴有了更为全面而广泛的认知,跨越了语言翻译服务的范畴。广义的语言服务不仅包括语言翻译活动、语言教学与培训,还包括语言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工具开发、多语信息咨询服务等。语言服务的类型涵括书面语服务、口语服务及特殊语言服务,例如盲文、手语等。此外,语言服务还包含不同语种不同语际的服务,包括外语外文服务、标准国语普通话服务、少数民族语言服务、方言服务等。关于语言服务的定义,至今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仍是学界颇具争议的问题。赵世举认为:语言服务是行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内容或手段,为他人或社会提供帮助的行为和活动。该定义更倾向于把语言服务划分到社会语言学科范畴。黄友义更关注的是语言服务与社会生活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他指出:语言服务业既是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硬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乡村文化振兴路径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其中,乡风文明建设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着关键性作用。因为提高乡风文明能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优良的人文环境,从而实现乡村生态宜居。其次,乡风文明振兴也能够促进语言文明的发展。

1、以乡村语言服务为先行驱动

乡村文明的进步须通过以下举措来实现:首先,优化乡村的语言环境。2017 年,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该标准为公共服务领域,包括交通、旅游、餐饮等各类行业的英文翻译标准提供了研究范式和参考依据。尽管如此,乡村的语言环境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今,走进乡村依然可以看到广告牌、公共道路标识、LED 灯展示牌等语言不规范的现象,甚至出现错别字等明显语言错误。2020 年初新冠肺炎防疫防控期间,由于农村基层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不足,语言服务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带病回家,不肖子孙”、“戴口罩总比带呼吸机好”、“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的横幅赫然屹立在村间路旁。这种强硬的语言表达给疫情期间的村民增加了不适感和焦虑。总体而言,语言服务意识淡薄,语言环境不和谐,语言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依然是乡村的现状。因此,进一步推进通用语言使用规范,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创造和谐的乡村文化氛围,并充分发挥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仍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中之重。

其次,升级乡村的语言服务。语言服务的升级可以从多维度着手:就硬件设备而言。提供实用的语言工具,例如语言转换器、翻译机、文字阅览器等。此外,语言软件在乡村的有效应用是语言服务中“软服务”的体现。语言服务的升级可以助力农村脱贫攻坚,由教育部、国家语言委员会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中国移动及科大讯飞共同签署《“推普脱贫攻坚”战略合作框架》,携手开发“语言扶贫”App。至此,一款集语言转换处理、文字识别和文字转换的语言软件呼之欲出。语言应用软件的开发迫在眉睫,语言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必不可少。

最后,加强语言服务相关从业人员培训。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地方方言体系尤为复杂。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晋方言。方言的产生是语言分化的结果,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农村地区的语言服务者大多是当地的农民,语言服务从业者普遍存在乡音重,口音难懂等突出问题。现如今国家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基于此背景,因人而异地开展语言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从培训的类型看,语言培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首先,针对方言口音重、普通话不标准的乡民,开展标准普通话发音的语言班;而受教育程度较高且普通话较为标准的新型职业农民开设英语等外语类培训班。最后,有针对性地面向学龄儿童、青少年开设特色语言兴趣班,大力投入农村地区的语言教育资源,将语言培训与乡村语言教育服务相结合。语言培训的终极目标在于提供多语种语言服务,从而实现语言服务呈现多样化、人性化、特色化等特征。

2、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

纵观我国城市城镇化发展的历程,一方面,城市土地征收、生态景观破坏、人居环境恶化等问题凸显;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关注城市空间环境提升、人性化设计、自然或人文特色塑造等方面的诉求。但魅力乡村的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村庄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的提升等方面,如何切合实际的激发乡村活力、实现乡村的产业转型升级繁荣乡村文化成为新时期乡村振兴要求的重中之重。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业化升级注重对村庄产业发展的指引,而乡村文化旅游是重要产业的发展方向。

乡村文化旅游振兴应着眼于不同开发程度下的乡村文化旅游项目中表现出的特征及发展水平。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首先要树立品牌意识,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坚持品牌化发展的原则。其次,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当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特色。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带动性、外向性、服务性和经济性的特点,通过发展旅游业能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就业水平的提升、地区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乡村特色文化是乡村旅游业的重要依托,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项目对于激发乡村发展的活力、培育村庄自身造血能力、提升乡村内生性增长动力、实现乡村的持续发展和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归根结底,乡村文旅游游的兴起分为内部原因及外部原因。首先,就外部成因而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文化逐渐走出国门,吸引了更多的外籍游客。具有特色自然环境的农家乐和乡村文化休闲游更能激起国外游客的兴趣。我国旅游发展的趋势从传统经典的星级热门大型景点开始转向乡村休闲游和特色文化游等。另外一方面,内因在于我国的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活动空间不再局限于城市。为了缓解紧张的生活节奏和超负荷地工作压力,城镇居民更向往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乡下。当然,乡村文旅游游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其背后离不开高质量语言服务的支撑,在语言服务的驱动下,加快了乡村文化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步伐。乡村特色小镇和休闲度假村的语言服务质量是衡量其服务业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语言服务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旅游宣传册的语言规范性,旅游园区内公共标识语翻译的正确性及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语言服务的标准化等因素。

三、结语

我国践行改革开放已有四十余年,同时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乡村的村容面貌焕然一新。在政府与各级部门的不懈努力下,乡村建设使其焕发出新的容光。但是,比起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文明化进程较为缓慢。因此,乡村经济发展大有潜力,乡村文化的开发大有文章,乡风文明建设大有所有。综上文所述,乡村文化的振兴通过优化乡村语言环境;升级乡村语言服务特别是翻译服务;加强语言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业等举措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旅游语言服务
语言是刀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旅游
我有我语言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