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昌 游志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党,建设和谐校园关键在于党组织,针对和谐校园环境的建设,党建工作价值重大,给予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本质保障。但是基于大众化的教育视角,一些高校过于追求招生数量、院校规模以及院校效益等,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党建和院校发展方向产生偏差,破坏和谐的校园环境。因此要想适应和谐校园建设的需求,高校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党建的建设,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完善党建建设的体系,推动高校长久发展。
1.多元价值观冲击师生观念。在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背景下,院校改革进一步深入发展,竞争随之加剧,冲击着师生的思想以及行为,促使人们思想价值观表现出多元化。部分人的极端个人主义与实用主义思想开始碰撞,总会存在贪名图利与考试舞弊或者铺张浪费的情况出现,教师对党政管理投入过多的精力,学生关注入党以及考级等,制约着人们价值的发展取向,甚至学生产生违法的心理,表现出校园中价值观的多元化,冲击师生的思想。
2.院校负债与学科建设问题。高校在扩大招生规模到现在,扩建的工作不可或缺,而扩建的资金产生以银行贷款为主,我国地方高校的扩建需求更加迫切,负债压力得不到缓解,增加院校财政工作的压力,势必会影响到院校服务收入和教职工的具体收入。与此同时院校中新增的学科课程,在条件尚未完全准备便开始执行,导致新建课程与传统课程出现不平衡性,凸显院校学科建设的矛盾。
3.院校内部群体融洽度需要提升。高校教育体系的改革促使诸多高校之间被优化与整合,组建新型的高校,然而内部群体的融洽度在与日降低。原来院校中的思想观念和人际关系都会保存在教职工身上,群体融合度不高影响到院校事业的前进。与此同时,在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以及办学层次的提升情况下,高校应该扩大规模吸引优秀教师,且新型教师团队的组建需要一定时间支撑,也会制约到群体相处的融洽度。
4.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够完善。高校内部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要基于校级层面加以实现,然而二级院校以及基层结构中却没有实效性地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形式包括三个角度,第一是领导核心,彰显组织作用;第二是党政一同负责,进行分工合作;第三是行政主导,把党组织视作辅助教育团队。后两种模式下的党组织作用受到党政负责人素质的影响。基层党组织工作往往会产生党务论党务的倾向,淡化党组织领导,分离党工作和科研工作。针对党支部的建设,分离教师和学生,处于党组织层面上造成师生关系脱节。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没有明确,便会影响到高校和谐校园的积极建设。
1.建设基层党组织,奠定和谐校园建设基础。高校可以完善二级院校党委以及基层党支部的核心领导机制,强调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和战斗作用,健全二级院校党组织行政负责机制以及会议集体负责机制。涉及到三个层面的精神内容,首先是基于书记为主的党组织,结合民主集中机制工作在领导院系中,院系的问题决策权利交给党政联席会议组织。其次是把院长以及主人组成的行政系统应该结合党组织的决策,做好本院的行政管理。再其次是院校中党组织应该竭尽全力的执行行政职能,给予院长大力的支持,明确指挥教学与科研发展。和此相关的行政问题对应决策要和院长以及主任沟通,深入的交流,确保党组织以及行政协商的统一性。另外高校内部的基层党支部充当人才培养的战斗堡垒,党组织作用彰显集中在基层党支部与党员先锋模范角度,所以要加强基层党支部各项工作的科学性,创新组织形式,围绕学科设计师生一体化的党组织形式,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基层工作单位和校内的生活区域,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打下基础。
2.经营校园文化,树立全体党员正确的核心价值观。高校在运行发展中所有师生创造同时基于共同价值标准与行为准则和审美情趣的成果,都可以作为一种精神、一种理想和一种力量,具备思维导向和增强凝聚力的作用。党组织要充分归纳这些文化成果,把核心价值观视作领导,教育师生,通过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时代精神启迪师生,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感染师生,全面经营院校独特的精神文化,大力宣传与推动教育的开展,落实知行统一,强化院校文化建设的吸引力,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增添色彩。对于高校党员来讲,其不只是作为师生员工群体中的先进分子,还是和谐校园构建的主体,体现着党员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全面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与环境建设,加之教师党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学识魅力,会影响到院校和谐氛围的建设,所以要创新和谐文化的丰富性,把和谐文化贯彻在高校生活中的每一个层面中。
3.坚持科学发展观,健全院校结构与规模。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组织执政兴国的首要任务,思想解放空间影响着今后发展空间的创设,思考问题的高度影响到今后的发展水平。高校党组织应该具备超前的思想,创新教育发展体系,提高院校发展动力,找到院校发展的关键点,烘托院校发展的良好成果。之后要关注内涵的进展,统筹兼顾,党组织基于院校规模的创设,整理基础办学条件,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不断提升高校办学效益。确保院校规模和结构协调进展,体现院校办学的特色,由此丰富办学资源,协调各个部门的利益,全面建设和谐校园环境。在此期间,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依托党组织的先进性,将院校中心工作进行有效整理,积极进行党建,增强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促使党组织的先进性转变为党员思想和行动,促进校风的建设与教学风气的建设。调动高校内所有可以调动的因素,组织教职工科学的使用办学资源,完成人尽其才以及物尽其用,创设公平合理的和谐校园环境。
4.执行民主管理,优化院校管理制度。高校在实际的运行进展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包括不融洽或者不和谐的情况,这些都和院校的管理产生巨大关联。管理意识不够明确,管理工作手段之后或者管理制度不够科学,都会造成校园不和谐,引起矛盾和冲突。所以高校在党建的过程中要执行民主化管理,围绕科学基础理论,确切的把事物客观发展情况进行整理,健全管理规章。管理过程中要进行民主化宣传,深入和群众互动,积极地开展调查以及研究,获取群众思想建议,得到院校支持与鼓励。由此把院校管理建设立足于科学民主的视角上,体现院校环境的和谐性。需要注意的是,高校要创新党建工作具体思路,体现和谐校园构建的多样化,也就是说高校要创设党内意见表达制度,加强党内和谐效果,鼓励党员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强化党组织具体科学决策水平,强化和谐校园的协同性,确保党组织的决策与工作流程足够合理与规范。还要通过师生党员的合作力量,融入群体的智慧,共同作用在和谐校园的建设上,包括校园黑板墙的设置或者多种演讲活动,由此充分构建和谐校园,体现党建工作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存在的效用,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撑。
5.落实以人为本,强化和谐校园的建设。高校党建工作中要积极落实以人为本的观念,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是将教师视作中心,尊重教师和支持教师,树立教师主体意识,切合实际的维护教师自身利益,满足教师物质和文化精神的需求,促使教师全面发展。其次是将学生视作中心,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加强专业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处理好学生经济与学习层面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健康积极成长。优化领导作风也是师生利益维护的重要点,领导作为机制和规章的创办者,影响到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所以其应该树立全心为师生服务的观念,了解师生高兴与否、满意与否,把这些内容记作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并且创设领导层面的管理制度,切实优化领导作风,推动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党建建设和谐校园研究课题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党建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和谐校园环境的建设,增强师生凝聚力,便于高校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新时期下高校管理者要充分进行党建工作,建设和谐的校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为了祖国的美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