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与传统开颅治疗高血压基底核出血的疗效

2020-02-07 05:30张世强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开颅基底血肿

张世强

【摘 要】目的:对比研究高血压基底核出血治疗中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与传统开颅手术的疗效。方法:收集68例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核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2018年3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依据双模拟法随机分成两组,34例观察组患者行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34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术中失血量、术后血肿残余量少,神经功能NIHSS评分低,生活质量ADL评分高,差异均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核出血治疗中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效果优于传统开颅手术,不仅能提升手术质量,还能更好的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3D-Slicer软件;神经内镜;传统开颅;高血压基底核出血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1-0099-01

高血压患者随着病程发展会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基底核出血就是较为严重的一种,有着极高的致残率、死亡率。目前手术清除血肿是主要治疗方式,传统手术是开颅,但是创伤大、出血量多,而且不易清除掉深部血肿;而3D-Slicer软件和神经内镜的联合使用,不仅能精准定位,还能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提高血肿清除率[1]。此次我院针对两种手术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3月-2019年6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高血压基底核出血患者中筛选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基准为双模拟法,分成各34例的两组。对照组女患16例、男患18例,年龄跨度45-77岁,均值(58.37±6.54)岁,高血压病程3-21年,均值(11.75±4.32)年。观察组女患17例、男患17例,年龄跨度46-78岁,均值(58.53±6.72)岁,高血压病程2-23年,均值(11.94±4.58)年。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观察组):患者术前进行颅脑CT检查,将平扫图像拷贝到医学影像管理系统(PACS)中,再将图像导入3D-Slicer软件,在框架模块“Editor”下确定血肿位置,测量大小,根据结果确定穿刺点。从预先选好的穿刺点小骨瓣进行开颅,切开长度2.5mm左右,将硬膜切开,使用神经内镜的内芯预穿刺,回抽后有深红色血块代表穿刺成功,之后顺着内芯将透明的内镜引导器置入,创建手术空间;遵循从远到近的原则,在神经内镜辅助下将颅内血肿清除,同时经周围血肿一并清除,清除干净后进行止血处理,并留置引流管,将硬脑膜缝合,逐层关颅。

1.2.2 传统开颅手术(对照组):根据术前头颅CT检查定位到出血部位,做7-10cm马蹄形切口,头皮全层切开,将硬膜做放射状剪开,并切开皮质直达血肿腔,在显微镜辅助下进行血肿清除,待血肿完全清除干净,彻底止血后,将硬脑膜缝合,根据血肿是否侵入脑室进行单侧或双侧室外引流,并以脑组织肿胀情况为基准选择是否去除骨瓣。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血肿残余量、住院时间。②手術前、手术后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其中神经功能采用脑卒中量表(NIHSS),最高42分,得分越低神经功能越好;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最高64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1.0软件整理研究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情况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失血量、术后血肿残余量比对照组少,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IHSS和ADL评分

手术前,NIHSS和ADL评分两组之间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所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基底核出血占比80%左右,是神经科主要的危重症。传统开颅手术需要开较大的骨窗,还需要多次调整显微镜深度、角度,也就容易导致脑组织牵拉伤,提高术后脑水肿发生率,影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神经内镜的应用能缩小手术创伤、确保手术视野;特别是与3D-Slicer软件联合使用,通过三维重建能掌握深部和颅骨内血肿实际情况,让血肿定位、体积测量更精准,进而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2]。此次研究中,进行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的观察组,比进行传统开颅手术的对照组,有着更短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更少的术中失血量、术后血肿残余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比对照组有着更低于的NIHSS评分、更高的ADL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较,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手术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让患者术后更快康复出院。

总而言之,高血压基底核出血治疗中3D-Slicer软件辅助下神经内镜手术优于传统开颅手术,不仅能提升手术质量,还能更好的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向荣, 吴宗涛,等. 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长轴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 25(10):83-87.

[2] 伍学斌, 康强, 李敏,等. 3D-Slicer联合sina软件辅助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8, 15(3):134-139.

猜你喜欢
开颅基底血肿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护理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时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
“机器人医生”,手速比人类医生快50倍
锥颅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两种不同切口开颅清除自发性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效果对比分析
法舒地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3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