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2020-02-07 05:35李纳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社会性

李纳

摘  要:游戏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基本形式,更是儿童的天性与权利。幼儿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游戏是幼儿的生命表现形态。幼儿天生好动,好奇,因此每一位幼儿都具有强烈的游戏愿望,游戏就是儿童精神世界的全面展示。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发展价值。游戏能使幼儿获得更多的适应社会环境的知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和技能。

关键词:社会性;自我中心;交往技能

社会性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幼儿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2-4岁是儿童秩序性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关键期,5岁是幼儿由生理性需要向社会性需要发展的关键期。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游戏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抓住其生理、心理上的敏感期,提供孩子适当的游戏环境,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幼兒游戏的特点:

(一)游戏能给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活动,作为一种充满情绪色彩的学前期的基本活动,不仅对于情感联系为纽带的各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亲子关系、伙伴关系、师生关系等形成具有积极的建设性作用,而且对于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儿童在游戏中得到一个自由、轻松的氛围,活动时儿童没有心理压力。在游戏中,活动失败也没有负担,可以不限次的重来,没有损失,也不丢脸。游戏为儿童提供了表达和体验各种情绪的安全场所,丰富和深化了儿童的情绪情感体验。

(二)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

幼儿游戏的活动本身就是目的,往往不在乎结果如何,没有外在的任务和目标,也没有严格的程序和方式。幼儿的游戏行为,主要是由内部直接动机的驱动而产生的,玩什么、怎么玩均有幼儿自己决定,他们是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二、各年龄段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点:

(一)、3—4岁幼儿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已具有初步的对社会规则、行为规范的认识,能做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喜欢与人交往,有了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的愿望;对父母有着很强烈的情感依恋,对经常接触的人也能形成亲近的情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能区分“你”“我”“他”,但不会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需求。

(二)、4—5岁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明显提高,懂得更多的社会规则,行为规范,能关心他人的情感反应,出现最初步的关心、同情反应       、友好、助人、合作行为明显增多。在自我意识方面,他们开始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情绪情感和行为反应,能以他人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自制能力开始发展。

(三)、5—6岁幼儿在良好的环境、教育影响下,能形成初步的品德行为,发展起行为的内在调控系统,并且在与同伴交往中实践、练习着各种积极的交往方式、运用掌握着为社会和他人所许可的社会行为,发展着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幼儿喜欢模仿,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

三、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体现:

(一)、游戏有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化

自我主要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控制。发展自我就是让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活动中,逐渐认识到自我的存在,认识到自己的生理特征和主体力量,认识到人我、物我关系以及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与作用等。这是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以及一切积极个性特征形成的基础。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如建构区的孩子经常会为一盆玩具争得面红耳赤,“娃娃家”会为做“爸爸”或是“妈妈”还是“宝宝”角色而停止游戏等等,为了使游戏能继续进行,幼儿会试着去认识和理解同伴的想法,学着去处理与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他们会用商量的口吻请求伙伴和自己一起玩,带新颖的玩具去吸引伙伴和自己一起玩,以交换物品、看书、讲故事等方式来引起伙伴的关注,然后协调合作。

在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物件用完以后归放原处,学会了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学会尊重他人的结构成果,学会合作,知道要爱护玩具及各种活动材料等等,游戏帮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履行集体一致的要求,由于规则是公正的,幼儿受到规则的约束,便会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

(二)、游戏能锻炼幼儿顽强的意志,培养规则意识

意志是个性的重要构成因素,在现实生活中行动的果断性,对无意义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遵守规则、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是幼儿社会性构成的重要方面。幼儿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于集体中需要遵守的一些常规难以接受和适应,如果把规则融入到游戏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构区活动过后,玩具扔了一地,我就组织幼儿进行“捡豆”比赛,幼儿拾起玩具,我又趁势对幼儿讲:“这样多好,玩具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并与幼儿一起制定了一条规则:玩玩具后要放回玩具架,并且要爱惜玩具,做玩具的好朋友。

(三)、游戏是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方式

让幼儿在较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理解和掌握常规,同时增加了幼儿及同伴和教师约交流机会,也是影响他人的力量和资源,促进幼儿的社会性道德情感的发展。比如在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只有母鸡保护好小鸡,小鸡行动协调,小鸡才能不被老鹰捉到,若有小朋友摔倒时,其它小朋友积极帮助他爬起来,不能因为自己或别人的失误而影响其他的小鸡被老鹰捉去,整个集体只有团结一致相互帮助,才可以顺利的进行游戏。可见游戏中传授给幼儿的道德意识、行为规范在孩子心目中是根深蒂固的。

(四)、游戏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很多游戏,都需要幼儿合作来完成,如在玩《娃娃家》时,有的当妈妈,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孩子,组成了一家人,在一起快乐的玩耍,这时,另一个孩子也想到娃娃家去玩,只好问他们的“家长”说:“我当你们家的客人行吗?”得到允许后,于是他们玩起了“欢迎你到我家来做客”的联合游戏,你给客人倒水,他给客人搬椅子;妈妈、爸爸问寒问暖;我给客人拿书看;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孩子们玩得可高兴了。

让孩子与同伴游戏,让他学会关心照顾他人,让孩子体验待别人好,别人也会待自己好;攻击、侵犯别人,别人就不会喜欢自己,促使幼儿重新调整已有的观念以适应、了解他人的观点,逐渐学会了各种社会交往技巧,包括合作性与竞争性技巧,形成友爱、合作等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良好发展。

(五)、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柔和在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的参与中感受角色的真是感觉,受到教育树立榜样。如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在游戏中教育幼儿可能平静地应对这种状况,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怎样的去帮助同学等等。通过游戏中的榜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

游戏是幼儿与同伴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亦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学习,有助于幼儿从他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幼儿学习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这会为幼儿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阮素莲.幼儿亲社会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14,(11):47-54.

[2]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活动设计.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4.

猜你喜欢
社会性
细田守美学特征的形成及其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探析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高度社会性的植物
高度社会性的植物
高度社会性的植物
社会性睡眠
社会性死亡
the Walking Dead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