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花壶”的古典之美与生态之韵

2020-02-07 06:56
山东陶瓷 2020年6期
关键词:菱花筋纹泥料

杨 颖

图1 菱花壶

菱花,也就是菱的花朵,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唐代才女薛涛就曾在其所做的《菱荇沼》一诗中写下“何时得向溪头赏,旋摘菱花旋泛舟。”那充满画面感的诗句,可见菱花之姿色的确为池塘增色不少。除了自然与古诗词,人们最常在艺术设计中见到菱花,中国古代的菱花镜、菱花窗等已成为中国古典气质的象征,精雕细刻的纹样也能展现中国传统工艺技法的巧夺天工。

图1“菱花壶”是一件紫砂壶作品,手工艺人也关注到菱花之美,与传统菱花纹样以艺术性为主导的特点相比,此件作品凭借紫砂壶造型特征与艺术性质,使菱花的自然性得以还原,构成了作品独特的生态之韵,本质上反映了紫砂壶艺术与新时代思想之间的联系。

首先,此壶从泥料表现上就决定了以自然为美。以菱花为主题的壶在紫砂壶中十分常见,最为出色的便是制壶大师顾景舟的作品。菱花壶在表现上具有一些共性,尤其是为了表现花的娇美特点与菱花纹样的古典气质,手工艺人常用红泥制壶,长久运用色彩会更加光鲜,的确十分耐看。

“菱花壶”则“不走寻常路”,手工艺人所用的泥料绝对谈不上华丽,却将菱花的清丽淡雅与柔婉诠释到极致,似乎有意在提醒观赏者们菱花不只有一种颜色,自然是丰富的。带有绿色调的棕色泥料将花与叶的特点综合起来,泥料表面光滑,展现了紫砂泥如玉般的质感。泥料中的砂质颗粒清晰可见,保留了紫砂泥的淳朴美丽,比打磨精致细腻的壶更加真实和清新,衬托着菱花来源于自然的本质。“菱花壶”泥料有着中国古典的清丽婉约,也奠定了作品的生态基调,二者并不冲突,恰恰说明了中国古典审美中对自然生态的关注。

壶身在对菱花花朵进行表现时,选择了菱花含苞待放的时期,这样就能有效地展现菱花的生命力与动感,比完整盛开的菱花更令人期待。壶身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看,其中壶颈部与壶底部的大小大致相同,可以保持壶身上下的对称与均衡。壶颈部边缘部分微微向外展开,像是初开的菱花花瓣,壶颈部较为短小,带有弧度的线条使壶颈部内收,既是为了衬托内敛雅致的古典美,也有利于营造出菱花的含羞感,更富“生”的气息。

壶腹部分是作品的主体,整个壶身饱满丰腴向外凸出着,预示着菱花的成熟。壶颈部线条与壶腹部线条的变化感是非常强烈的,一凹一凸的弧线要构成合理的角度才不至于使整个壶身有割裂感。凸出的壶腹保证了壶的重心,从视觉上给人以安稳之感。壶腹在凸出过后又能迅速地与壶底部衔接起来,这样整件作品的外部线条非常流畅,在节奏变化中菱花正渐渐展开花瓣盛放。

为了使菱花的形象更加逼真,筋纹是必不可少的了。作为紫砂壶中的经典技法或经典款式,筋纹见长在表现瓜果花卉上,筋纹也是菱花壶的基本特征。此件作品的壶身上有非常明显的凹纹,在凹纹均匀排列中,一片片饱满的花瓣形状就出现了,它们紧密排列,仿佛时机一到就会共同绽放。整齐有序的美令人体会到的是手工艺人超乎常人的耐心,那看似简单的贯通壶身的筋纹都是纯手工打造出来的,手工艺人对于力量的控制,对于整体造型的精确控制令人赞叹。手工艺人的匠心配上富有动感的含苞菱花构成了生机力量,这便是壶中的生态之韵。

壶盖与壶颈部形状配合完美,构成了菱花吐露出的花蕊,壶盖中央的壶钮又是一个小花苞,这个花苞更加的“年轻”,象征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生态的循环。壶嘴与把手镶嵌在壶腹两侧,彼此对称,把手上端还做出了一处“飞”,可提供舒适的使用手感,历来就是紫砂壶造型中经常出现的设计,说明了作品所具有的古典美感。在造型上,壶嘴与把手都体现出紫砂泥柔软易于变化的特性。与菱花主题相结合,壶嘴与把手所象征的就是花叶花梗,自然气息扑面而来。

手工艺人在壶盖上也进行了精心雕刻,与整件作品多变的线条相配合。“菱花壶”没有其他装饰,衬托出做工的细致与菱花清淡雅致的品格,塑造的菱花是立体的,自然生态的丰富和谐律动于壶中,公正对称的结构又是中国古典美的体现,“菱花壶”正是生态、艺术与文化的“集大成者”。

无论是诗词当中引人遐想的菱花,还是镜窗中的艺术菱花,似乎都没有这朵紫砂菱花有自然气息。“菱花壶”继承了紫砂壶的古典美,又有着自然的本真,提醒我们自然的神奇瑰丽,提醒我们紫砂壶艺术来源于自然、忠实自然与表现自然的独特品格。

猜你喜欢
菱花筋纹泥料
“君乐壶”的筋纹艺术美感探究
论“四方菱花壶”的艺术特征
“菱花石瓢壶”的艺术魅力
封面人物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筋纹智慧,美菱盛放
——论紫砂壶作品《合菱》的艺术创作
云南建水紫陶泥料配比与工艺性质对比研究
“高梅花”壶的筋纹艺术之美与品格塑造
论紫砂壶“菱花提梁”的艺术审美
LDM法3D打印紫砂泥料的制备及参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