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社会适应现状
——基于安徽省太湖县的实证研究

2020-02-07 13:30宁凌张静曹阳春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空巢程度农村

宁凌 张静 曹阳春

(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随着年龄的增长,空巢老人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就越来越脆弱,空巢老人需求问题的解决也日益迫切〔1~5〕。本文根据研究的视角和需要,将空槽老人定义为: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与子女分开居住的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关于老年人群的研究视角,主要有日常生活方面〔6〕、经济供养方面〔7〕、社会适应方面〔8〕。其中社会适应问题是老年人群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关于这个方面的研究并不多,特别是对于空巢老人社会适应问题的研究更是较为缺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很多地区开始了把土地集体外包出去的做法,对于空巢老人而言,这使得他们从原先赖以生存的传统农业生产领域退出来,他们的经济关系、生活规律、社会活动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忙碌的农业生产到赋闲在家、外出务工及其他经济活动,农村空巢老人能否适应这一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角色变化,不仅关系到他们晚年的生活质量,也是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9〕。本文分析安徽省太湖县农村空巢老人社会适应情况进行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为了调查空巢老人社会适应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在查阅和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社会适应问题的调查问卷,针对安徽省太湖县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共计调查了300名空巢老人,内容涉及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生活、代际互助、养老保障、精神供给等方面。

1.2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的标准:空巢老人;年龄≥60岁;头脑清晰、有识字能力或言语表达能力;与调查人员沟通无障碍;了解调研情况后,愿意配合研究者;排除认知障碍、精神障碍、重症和终末疾病者〔10〕。调查问卷由调查员对空巢老人进行一对一的现场发放,不识字的老人由调查员协助填写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对每一条目进行解释说明,根据老人的回答据实逐条填写。

1.3分析方法 文章首先对农村空巢老人社会适应基本状况进行描述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农村空巢老人社会适应情况采取多因素分析,探讨他们社会适应水平的影响因素。因为本研究主要是探讨农村空巢老人“是否适应社会发展”问题,为二分类变量,我们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该模型为Logit(p)=β0+β1X1+β2X2…βpXp,其中 p 表示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概率,β0为常数项,βp为第p个变量Xp的偏回归系数〔11〕。

2 结 果

2.1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 空巢老人中,男159例(53.00%),女141例(47.00%)。空巢老人的性别比例较为均衡,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年龄多数以“60~65岁”和“66~70岁”为主,高龄的空巢老人比例较小;文化程度以“没上过学”为主,表明农村空巢老人的总体文化水平比较低。见表1。

2.2农村空巢老人社会适应状况 总体上,农村空巢老人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比例比较高。农村空巢老人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为174例(58%),能够适应的仅为126例(42%)。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发展适应情况在其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月赡养费、看望频率、朋友数量、婚姻状况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农村空巢老人社会适应的回归分析 以农村空巢老人是否适应社会发展为因变量,以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月赡养费、看望频率、朋友数量、婚姻状况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文化程度、月收入、看望频率、朋友数量、婚姻状况等均为农村空巢老人的显著影响因素。见表2。

表1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发展不适应的情况〔n(%)〕

表2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发展不适应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的空巢老人由于身体状况等内在条件差异,其主要活动的形式跟范围不同,与外界的社交网络及社会资本存在着差距,所带来的社会适应程度受到影响。文化程度方面,通过调查了解到,不同文化程度的空巢老人业余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程度不一样,所带来的社会适应水平也有所差距,不识字的空巢老人多以电视、老年活动场所为主,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空巢老人还会通过报刊、书本、手机获取信息充实生活。月收入和赡养费是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的物质保障,看望频率和朋友数量是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的精神满足,物质保障的实现可以使得空巢老人在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情况下,有条件去追求生活质量的优化,精神需求的实现可以使空巢老人得到心理慰藉的满足,提高老年生活的幸福感,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婚姻上,丧偶老人的社会发展适应低于有配偶的老人。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条件较为落后,配偶在老人老年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重要的交流和依赖对象〔12〕,对于有配偶老人来讲,夫妻之间可以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慰藉,促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文化程度方面,总体而言,随着农村空巢老人文化程度的提升,他们社会不适应的可能性呈现大体上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如文化程度为高中的老人社会不适应的可能性是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1.432倍,文化程度为初中的老人社会不适应的可能性是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1.631倍,没上过学的老人社会不适应性可能性最大。原因在于文化程度较高的老人,有更多的能力和渠道去获得社会上的信息资源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同时他们本身的物质条件相对较好,从而得到更多的满足感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其中一个特殊点是文化程度为小学的老人,其社会不适应的可能性最低。通过数据分析和深度访谈了解到,在有文化的空巢老人群体中,文化程度为小学的老人是最大的群体。他们拥有着最基本的文化基础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同时相对于更高的文化层次人群,他们的社会满足度略低,更容易实现社会期望,从而社会适应水平较高〔13〕。

月收入反映了空巢老人的经济生活基础,充足的物质保障是社会适应的基础。月收入300~500元的群体大多数是年龄相对低一些的空巢老人,这部分老人仍在发挥着余热,通过农作等劳动方式获得经济收入补贴家用,虽然收入不是很多,但是他们从中获得生活存在感,对自我价值更加肯定,又容易得到满足,生活的积极性更高。

子女的看望频率和朋友数量是空巢老人心理寄托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女的看望频率反映着空巢老人的亲情慰藉程度,朋友数量反映着空巢老人的社交网络宽度。从分析结果可以得到,看望频率越高和朋友数量越多,空巢老人的社会不适应的风险越低。

婚姻状况对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程度影响也至关重要。丧偶的空巢老人社会不适应的风险是对偶空巢老人的2.985倍。对于空巢老人而言,另一半是他们生活上的互助对象和精神上的依赖之所,无论是在物质生活上还是精神世界中,另一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适应程度影响重大。

在我国农村地区,关于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问题关注力度较小,许多空巢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受到自身和外在条件限制被孤立或者自我隔绝,这跟国际社会中《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强调“老年人应始终融合于社会”,建立一个“不分年龄的共享社会”的原则是有所背离的〔14〕。另外,农村空巢老人群体自身对社会适应方面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如文化程度的高低,经济状况的不同、精神生活的差异等等。空巢老人社会适应水平的差异,更多的是在于他们的社会特征(如文化程度、经济情况、精神生活、婚姻等),而跟他们的自然特征(如性别、年龄)的关较小。因此,对于空巢老人社会适应的问题,应该更有针对性的从他们的社会特征上予以入手,进行社会特征的增权。

首先,改善空巢老人经济状况。空巢老人作为特殊群体,很容易产生“老无所用”的意识,且随着身体素质降低,觉得自己是家庭的负担〔15〕。针对农村老人的经济状况,政府已经在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太湖县农村地区老年人每月现在可以领到80多元保险金,政府应该继续增加对这方面的补助投入。面对空巢老人留守,青壮劳力外出,农作压力相对较大的情况,可以以乡镇、村庄为单位,把农村土地承包给生产大户或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技术、创新生产方式、改善生产作物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而为空巢老人征得更多的承包费用,还可以给经济状况较差但身体状况较好的空巢老人提供一些轻松的岗位,改善经济收入。

其次,提升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农村空巢老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大量青壮年为提高收入水平进城务工。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遇到困难时90%会向邻里及村干部寻求帮助。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号召,可以建立村干部、村内青壮年与空巢老人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帮扶小组及较年轻空巢老人与较年长空巢老人的互助小队,且给予一定的补贴。还可以以村或者乡、县为单位,评选优秀帮扶小组与标杆互助小队,并给予先进个人物质奖励和精神荣誉。通过帮扶小组和互助小队,既可以满足空巢老人日常生活所需,也可以加强他们跟外界的交流和互动,满足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需要。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应积极整合地方资源,挖掘地域特色,利用税收优惠等政策来吸引企业进入农村地区,同时通过贷款优惠政策鼓励当地外出青年回乡创业,从源头改善空巢老人问题。

再次,保障空巢老人医疗健康。农村地区的疾病和健康宣传是相对落后的,很多丧偶老人的另一半是因为突发性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去世的,如脑卒中、脑出血等。本文结果显示,空巢老人缺少医疗体检的条件和意识。政府应该为村卫生站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空巢老人的定期基本体检工作,尤其是血压、血脂、血糖等老年人比较容易犯的身体问题,引导空巢老人按期进行身体检查,并登记在册,追踪记录。此外,多举办一些疾病常识的讲座,让老人们了解一些突发疾病的征兆、预防和处理措施等,并开通村内应急热线,提升村内突发疾病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空巢老人的健康水平〔16〕。最后,增强空巢老人社交网路。就对所研究的区域安徽省太湖县调查而言,农村老人的交流平台多以茶馆、棋牌室为主,设施简陋,形式单一,而且基本以男性老人为主,受众面狭窄。另一方面,空巢老人对集体文化活动报以强有力的兴趣,对于戏剧下乡、电影放映等文化活动,几乎座无虚席。可以通过政府政策主导、企业参与投资、村民集体自筹等多渠道融合资本,建立完善村内户外文化广场与室内交流中心,同时多举办空巢老人喜闻乐见的村内活动,并引导他们参与进来,丰富空巢老人的业余生活,满足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提高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猜你喜欢
空巢程度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将内燃机摩擦减小到最低程度
幸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