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伤特点及其与血糖控制水平、病程的相关性

2020-02-07 13:29曹晓红徐勇陈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纯音听阈病程

曹晓红 徐勇 陈平

(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四川 泸州 646000;2四川省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

糖尿病(DM)是一个慢性、进展性的代谢性疾病,对于DM相关的并发症如DM视网膜病变、DM肾病、DM神经病变、DM大血管病变等已经受到内分泌专科医生的广泛重视,但DM患者的听力损伤很少被人关注。本研究主要探讨老年2型DM(T2DM)患者听力损伤的特点及其与血糖控制水平、DM病程的相关性,以期为DM相关的听力损伤提供早期干预的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T2DM患者(DM组)62例(共124耳),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60~72岁,平均(66.2±2.2)岁,病程1~23 年,平均(9.3±1.7)年;对照组非DM患者40例(共80耳),男24例,女16例,年龄60~73岁,平均(65.1±2.3)岁。DM组与对照组比较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和分型标准。受试者均愿意配合听力学检查,纯音听阈图气导与骨导呈一致性下降。两组的排除标准:有噪声暴露史者;有中耳或内耳疾病者;有耳毒性药物接触史者;有颅脑外伤史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有遗传性耳聋病史者;外耳道欠通畅或鼓膜不完整者;母系遗传DM;合并严重的心、脑、肝、肾疾病及其他全身疾病。

1.2方法 记录受试者性别、年龄、既往史等一般信息,抽取空腹静脉血,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纯音测听检查由医院耳鼻喉科测听室的专业人员完成,采用美国GSI纯音听力计进行纯音测听,分别测定双耳250、500、1 000、2 000、4 000、8 000 Hz的听阈。任一耳在250、500、1 000 Hz的平均听阈大于25 dB时定义为中低频听力损害,在2 000、4 000、8 000 Hz的平均听阈大于25 dB时定义为高频听力损害。依照DM病程、血糖控制水平进行分组:①依据HbA1c分组: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7%)和血糖控制不佳组(HbA1c≥7%);②根据DM病程分组:DM病程≥10年组和DM病程<10年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采用click短声刺激,刺激强度为125 dB,对侧耳以白噪音掩蔽,记录Ⅰ、Ⅱ、Ⅲ、Ⅳ、Ⅴ波潜伏期(PL)和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期(IPL)。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听力阈值比较 DM组听力阈值在1 000 Hz、2 000 Hz、4 000 Hz和8 000 Hz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老年DM患者的听力损害主要在中高频。见表1。

2.2两组BAEP各波PL比较 DM组Ⅰ、Ⅱ、Ⅲ、Ⅳ、Ⅴ波的PL及Ⅰ~Ⅲ、Ⅲ~Ⅴ、Ⅰ~Ⅴ波的IPL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见表2。

2.3不同血糖控制水平的听力阈值比较 血糖控制不良组与血糖控制良好组听力阈值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2.4不同DM病程的听力阈值比较 病程≥10年组的听力阈值在2 000 Hz、4 000 Hz和8 000 Hz均显著高于病程<10年组(P<0.05)。见表4。

表1 两组听力阈值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01;n为耳数;下表同

表2 两组BAEP各波潜伏期比较

表3 不同血糖控制水平的听力阈值水平比较

表4 不同DM病程的听力阈值比较

3 讨 论

Bainbridge等〔1〕选取5 140例20~69岁的受试者进行听力检测,发现DM患者的听力损失发生率为21%,而正常人仅为9%。Cheng等〔2〕根据国家营养与健康调查(NHANES)数据比较DM患者30年间听力损失发病率的变化,发现1999~2004年和1971~1973年听力损失的发病率分别为34.4%和28.5%,显示DM患者听力损失发病率存在逐渐增加的趋势。Moon等〔3〕对健康与营养调查中7 081例美国参与者和15 704例韩国参与者进行听力检测,研究显示在美国和韩国人群中,DM患者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DM人群,且听阈也显著高于非DM人群。近年来,国内耳鼻喉专业学者也开始关注DM的听力损伤,马春红等〔4〕对430例老年人的调查发现患DM的老年人听力障碍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DM者,龚敬等〔5〕对110例DM患者的听力情况进行调查,发现28.2%的患者主诉听力下降,71.8%的患者主诉听力正常,但纯音测听发现主诉听力正常的患者中54.4%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且听力损失类型均为感音神经性。

目前关于DM导致听力下降的病因认为主要与DM引起的血管病变、周围和中枢神经病变、毛细胞内环境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遗传等因素有关,但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明确。有研究认为长期高血糖刺激可引起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加速形成和积累,增加多元醇通路活性,最终导致微血管损害〔6〕。国内有报道DM可通过多元醇通路、己糖胺途径、蛋白激酶(PK)C途径的激活及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等多种途径影响周围神经血供〔7〕。微血管病变影响到内耳的血供,特别是耳蜗血管纹中的微血管病变就会引发耳蜗毛细胞的损伤与神经性病变。当DM病变累及听觉相关脑神经时可直接导致感音神经性聋〔8〕。

DM引起的听力损伤主要表现为双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纯音测听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听力学测试方法,它可以初步估计听力损失的程度及性质。Okhovat等〔9〕研究发现DM相关的听力损伤会影响患者500~8 000 Hz的听阈,典型表现为高频听力损伤,逐渐进展到中低频听力损伤。原晶等〔10〕的研究显示T2DM患者听力损害的比例较高,以高频听力损害为主。刘艳慧等〔11〕对64例老年T2DM伴感应神经性耳聋患者的观察显示纯音听阈在500、1 000、2 000、4 000、8 000 Hz 时平均听阈均显著高于老年单纯性耳聋组。本研究结果提示DM患者的听力损害主要在中高频,其中在高频听阈区更加明显。BAEP主要反映的是听神经和脑干听觉通路的诱发电位活动,结合这两种听力检测方法,有助于评估DM患者听力损害的性质及部位。BAEP一般由7个波组成,Ⅰ波源于听神经颅外段,Ⅱ波源于耳蜗核和听神经颅内段,Ⅲ波源于上橄榄神经核,Ⅳ波源于外侧丘系,Ⅴ波源于中脑的中央核团和下丘脑〔12〕。PL表示神经冲动从刺激部位至该波发生源处所需的传递时间,IPL反映的是脑干中枢部位神经传导功能,很少受刺激强度及周围听器官病变的影响,故稳定性高。吴丽荣等〔13〕研究显示DM的BAEP除Ⅰ波外各波潜伏期均有延长,何斯纯等〔14〕对DM大鼠的BAEP的研究显示DM大鼠BAEP各波PL和Ⅰ~Ⅴ波的IPL在病程第28~42天出现持续性的明显延长。郭慧等〔15〕对于老年T2DM患者BAEP的研究显示主要是Ⅰ~Ⅲ峰间PL延长和Ⅰ~ⅤIPL两耳差值增大。本研究说明老年T2DM患者在整个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上均有病变。

本研究结果提示听力损伤可能与血糖控制水平并无确切的关系,这与龚敬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而Nemati等〔16〕研究显示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较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听力损失的发生率更高,特别是在较高频率(8 000 Hz:67.3% vs 46.2%;10 000 Hz:46.2% vs 21.2%)。Nagahama等〔17〕的研究纳入了131 689例男性和71 286例女性受试者,均为2008~2015年的日本职业年度健康检查者,结果显示HbA1c与低频听力损伤无关,DM患者的HbA1c与高频听力障碍有关。血糖控制水平与听力损伤的相关性今后还需要更多大样本的研究。

Diaz de Leon-Morales等〔18〕对94例T2DM患者进行纯音测听检查,发现DM患者出现显著的高频听力受损,且与病程呈正相关。Sunkum等〔19〕将58例DM受试者根据病程进行分组,结果显示随着病程延长,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不仅逐渐上升,高频听力损失的程度也成比例增长。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也显示DM患者听力下降程度与DM病程相关〔20,21〕。本研究提示随着病程的延长,中高频的听力损伤更为明显。其原因考虑可能与老年DM患者病程相对较长,随着病程的延长,微血管及周围神经病变出现并逐渐加重有关。目前国内外关于听力损伤与DM病程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两者相关性也有待于更大样本及更多听力学监测的研究来明确。

猜你喜欢
纯音听阈病程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自动纯音听阈检测技术
超高频听阈在不同年龄段耳鸣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健听青年短纯音ABR测试结果分析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高压氧综合治疗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疗效分析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让人笑翻的实习医生病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