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谦
[提要] “互联网+”时代给会计行业带来挑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兴起给会计行业带来变革,市场对基础岗位需求减少,仅仅懂核算远远不够,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更加严格。本文分析民办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培养模式;会计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0月15日
一、“互联网+”及对会计行业带来的挑战
(一)“互联网+”的特点。2015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签批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可以看出政府对“互联网+”的重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会计信息在企业之间、国家之间传递成为可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更快速、高效,而且不同企业甚至不同国家之间的财务信息只需要某一个链接就能实现信息共享。传统会计中凭证基本都是纸质版,不易保存,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成为一串代码储存在电脑里,不易损坏。
(二)“互联网+”给会计行业带来的挑战
1、基础岗位需求减少。会计电算化不断发展,单纯记账的“账房先生”不再适应社会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出现使得只懂核算的基础会计岗位人员的需求急剧减少,甚至有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趋势。现如今,只有乡镇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对基础会计人员还有一定需求,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财务软件的不断成熟,会计基础岗位未来被淘汰已然成定局,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要轻核算重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人才培养要求提高。传统的会计人员只需要会做账即可,最多熟练会计电算化。但是如今只懂得会计电算化远远不够,会计人员不仅仅要会做账,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管理能力,要能够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分辨有用的信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企业要根据财务信息和市场信息作出未来发展决策,这些信息最先由财务人员了解和掌握,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应重点培养学生对财务数据的分析,为未来决策作出准确预算和判断,并参与企业管理的能力。
二、民办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会计基础岗位在逐渐减少,企业对于核算人才的需求呈下降趋势,更倾向于招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但就目前高校的教学而言,仍然以培养核算人才为主,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期末考核时也侧重于考核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少涉及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考核。为了打破这一僵局,有些民办高校也做出了努力,比如引入案例教学,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老师能力有限,对于新兴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学习较为滞后,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只是照搬原有的经典案例,这类案例往往时效性较差,而且有些国外的案例并不符合中国国情,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忽视这些因素,导致案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思路难以得到拓展,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显著提高。
此外,还有一些院校为学生开设实习课程,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大多的实习只是流于形式,一方面,学生实习时间较短,在刚刚熟悉、适应了实习单位之后,实习也就结束了,所做的专业工作较少;另一方面,财务是一个企业的核心部门,单位一般不会把非常重要的工作交给实习生,这就导致实习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学不到实质性的内容,学生实践及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课程体系不够健全,课程设置不甚合理。目前,会计基础岗位的人才趋于饱和,供大于求,但新型会计人才供不应求。高校应注重培养企业急需的新型会计人才,加强对管理会计及计算机相关课程的重视。但目前大多数民办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开设的一系列会计专业课程,包括众多选修课,仍然是以培养传统会计人才为主,管理会计的地位不够突出。除此之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只学习会计相关知识远远不够,信息技术、互联网安全及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知识也成为了会计人才的必修课程。然而,能够将互联网技术纳入课程体系的民办高校寥寥无几,不少民办高校开设了电算化课程,但是教学比较落后,只侧重学生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互联网思维。
(三)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缺乏创新型人才。会计这门学科专业性较强,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离不开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民办高校大多办学年份较短,存在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过于年轻化等问题。民办高校没有正式编制,福利待遇没有公办院校好,所以在招聘老师的时候没有优势。另外,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较大,教师离职率较高。许多老师攒够经验,评上讲师之后,把民办高校作为跳板,去了更好的单位。
此外,民办高校倾向于聘用退休的老教师,以提高学校的声誉,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技术出现,这些老教师对新兴事物的接受程度不一,有些教师形成自己固有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只专注于课堂教学、学术研究,对于一些新兴事物,如大数据、云计算、雨课堂、蓝墨云等新技术了解得不够深入,无法将互联网思维与会计知识融会贯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不利于网络经济时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建议
(一)重视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各个行业都产生了巨大冲击,会计行业注重实践更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高校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推荐优秀学生到企业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另外,还可以在企业给学生分配校外指导老师,主要针对实践锻炼,力求实现知行合一,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二)顺应时代发展,创新课程体系。虽然目前很多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都设置了与管理、金融等交叉学科有关的课程,拓宽了学生视野,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知识已成为会计人员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因此,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也必须包括互联网相关课程。民办高校应充分了解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及企业运营相关流程,统筹全局,做好顶层设计,自上而下,有层次地设计相关课程,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使会计和互联网的内容学习齐头并进,让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互联网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传统的会计注重学生的核算能力,但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财务共享中心以及云计算的出现,传统的会计受到巨大的冲击,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比如,大数据要求学生对信息加以整合、学会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出有效的数据,加以分析并进行逻辑推理,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就可以设置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对民办高校教师而言,要对宏观环境有清晰的认知,时刻关注教育前沿,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紧跟时代潮流,提升自身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从思想上重视创新,通过线上线下等不同的方式督促自己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对民办高校而言,要利用柔性引进等管理方式,打破偏见,积极引进优秀教师,给老师们提供良好的平台,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通过制定系统的培训体系,定期舉办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邀请优秀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讲座等活动,提升师资质量,此外,还要鼓励教师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给有志于考取更高等级学历的教师提供帮助。在生活中也要给教师们更多人情关怀,如给哺乳期教师提供哺乳房等,增强教师的荣誉感与归属感,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留住人才。
总而言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存在诸多困难,面临着教学方式单一、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等现实问题。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民办高校要紧跟时代趋势,改善和优化会计专业课程设计,提升和壮大师资队伍,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邱月红,王君红.电商环境下税收征管面里面挑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
[2]高菲晨,树友林.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9).
[3]应益华.互联网时代会计目标及职能重构与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探索[J].商业会计,2016(4).
[4]王渝.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