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鄞州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0-02-06 03:55吴小蕾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鄞州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吴小蕾

[提要] 以“八八战略”为指引,今天的浙江已率先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创新正在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内生动力。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创新驱动鄞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的实践特征,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鄞州

本文为2019年度鄞州区社会科学课题成果:“创新驱动鄞州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编号:Y19YJ-21)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0月9日

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鄞州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体现新时代的发展理念,新时代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有以下六方面要素:一是经济发展不能一味追求过高速度,而要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生活水平要有持续明显的改善;三是生态文明建设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四是各项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与协同性要得到加强;五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拓展和深化;六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要做到重点突出、内外并举。

(二)鄞州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2018年区域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动能持续增强,发展质量不断提升。2018年鄞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0.1亿元,总量继续保持全市第一,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0%。其中,鄞州本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7%,较前三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分产业看,鄞州本级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8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49.0亿元,增长3.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49.5亿元,增长5.6%。三次产业之比为1.5∶33.8∶64.7,一二三产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3%、23.7%和76.0%。

2018年,鄞州本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3.9%,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26.2%、62.3%和69.9%,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1.5%,2018年末制造业贷款比年初增长14.6%,占企业贷款比重为18.9%,经济发展质量快速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八大方面:

1、农业生产稳步增长。2018年,鄞州本级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2亿元,增长1.2%,比前三季度提升0.8个百分点,实现逐季小幅提升。

2、工业企业稳定增长。2018年,鄞州本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比前三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4.7亿元,增长9.8%,利润总额82.3亿元,增长4.1%;实现销售产值1,407.8亿元,增长7.7%。

3、服务业主体地位稳固。2018年,鄞州本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6%,拉动GDP增速3.5个百分点。

4、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75.0亿元,增长8.8%,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4.5亿元,增长7.6%。

5、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全年全区进出口总额1841.1亿元,增长17.8%。其中进口454.5亿元,增长22.0%;出口1,386.6亿元,增长16.5%。

6、财政收入增长稳定。全年全区财政总收入435.9亿元,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3.0亿元,增长4.7%。

7、金融贷款较快增长。2018年12月末,鄞州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621.1亿元,增长5.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974.9亿元,增长16.2%。

8、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18年,鄞州本级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266元,增长8.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量领跑全市。

二、创新驱动鄞州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特征

近年来,鄞州区从自身出发,深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鄞州区在全省、全市重大战略布局中位势高速提升优势,积极采取多种重大举措,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弥补创新短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在创新型建设方面取得重要成绩。同时,由于历史积淀和发展水平局限,鄞州区在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呈现出创新资源投入不够充分、创新活动的知识产出不够丰富、高端创新要素不够优化、创新载体机制建设不够完善等实践特征。

(一)创新资源投入分析。创新活动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的探索性行为,充分的资源供给是创新活动深入、有效开展的前提,是创新系统有序运转、持续优化的基本保障。近年來,鄞州区不断采取措施,集聚创新资源,在资金、人才、设施等方面增加创新供给,已取得一定成效。

1、鄞州区科技研发投入情况。近年来,鄞州区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强度,2014年、2015年、2016年三年中,鄞州区研发经费投入与GDP之比,均高于宁波市平均水平。2017年鄞州区R&D经费总额为36.4亿元,占GDP比重2.40%,而2016年鄞州区R&D经费总额为41.0亿元,占GDP比重2.97%,R&D经费总额减少了4.6亿元,占GDP比重也减少了0.57%,R&D/GDP比值首次出现低于宁波市平均水平的状况,数据表明,鄞州区研发经费投入有下滑趋势。(表1)

2、鄞州区企业研发投入情况。随着科研机构改制以及企业研发主体地位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在鄞州区科技研发投入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不断提高。2015年鄞州区企业R&D投入经费总额为418,303万元,占全市企业R&D投入经费总额的比重为23.52%,稳居各区之首位,2016年鄞州区企业R&D投入经费总额为384,506万元,占全市企业R&D投入经费总额的比重为12.85%,位居各区之第二名。2017年鄞州区企业R&D投入经费总额为325,875万元,占全市企业R&D投入经费总额的比重为15.04%,位居各区之第三名。数据说明鄞州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体是企业,鄞州区企业的研发主体地位高于宁波市平均水平。但鄞州区企业R&D投入经费总额从2015~2017年期间呈逐年下降的态势。企业研发投入资金不充分,阻滞了科技创新成果的数量与质量,也阻滞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创新高水平驱动的内在诉求。(表2)

(二)创新活动的知识产出-专利申请情况分析。专利是最直接体现知识创新驱动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而专利中的发明是全新的创造,对社会经济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本课题选取发明作为产出效果的重要衡量指标。(表3)

从全市看,2016年全市申请量为68,244件,全市专利授权量为40,792件,转化率为59.77%。鄞州区2016年申请量为20,774件,专利授权量为12,223件,转化率为58.83%,略低于全市专利转化率。2017年全市申请量为62,904件,全市专利授权量为36,993件,转化率为58.80%,尽管全市发明申请量很大,但只有一半多点真正成为专利。鄞州区2017年申请量为15,205件,专利授权量为9,065件,转化率为59.62%,略高于全市专利转化率。2017年鄞州区专利授权量为9,065件,而专利中最具创新精神和创新含量的是发明。2017年鄞州区发明专利授权量仅为1,404件,仅占专利授权总量的15.49%,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量为3,384件,占到专利授权总量的37.33%,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量为4,277件,占到专利授权总量的47.18%。在此三种专利类型中,发明专利比例最低,其次为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比例最高,表明鄞州区的创新活动中知识产出还处于中低水平,尤其是高质量的创新不够充足。

(三)高端创新要素分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鄞州区在创新资源积累上已形成一定基础,但高端要素依然比较匮乏,出现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百强企业发展质量欠高等问题,高端创新要素的缺失成为鄞州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高新技术企业是最具创新能力和潜质的创新主体,其产业发展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一个地区的整体创新实力。表4数据显示,鄞州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较低水平,且增速较慢。据统计,2017年鄞州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生产总值893.03亿元,同比增速13.4%,工业增值171.4亿元,同比增速7.4%。2017年宁波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生产总值6,739.69亿元,同比增速17.4%,工业增值1,337.53亿元,同比增速10.4%。鄞州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生产总值的同比增速、工业增值的同比增速均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并在宁波各区县(市)中处于垫底位置。(表4)

2、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其产业发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整体创新实力。据表5统计,2017年鄞州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222.51亿元,同比增速6.5%,增加值48.54亿元,同比增速2.9%。2017年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4,082.25亿元,同比增速22.7%,增加值872.19亿元,同比增速15.7%。鄞州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的同比增速、增加值的同比增速均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并在宁波各区县(市)中处于最后一名位置。(表5)

3、宁波百强企业数量。2018年,鄞州区入选宁波百强企业25家,占全宁波的25%。此外,2018年宁波制造业企业百强中有20家鄞州区企业,服务业企业百强中有30家。但鄞州区如以排名、营业额和净利润代表企业的发展质量,情况不太乐观,宁波百强企业、服务业企业百强中的前三名都不是鄞州区企业。鄞州区需要在区块链、大数据、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技术方面,培育新的增长极,助力鄞州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

(四)创新载体机制建设情况。创新载体是承载科技创新活动的物理空间、机构组织或产业形式,鄞州区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创新载体的投入力度,在创新载体建设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问题依然存在,创新创业平台、企业家交流合作平台、融资服务平台等重要关键载体建设运行效果较为有限,难以充分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创新模式与路径变革的要求。

1、创新创业平台数量与质量。鄞州区大力吸纳人才创新创业、大幅度推动企业家孕育成长的平台较少。据宁波市科技统计数据汇编显示,2018年宁波市拥有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只有1家是鄞州区企业;省级企业研究院22家,而只有6家鄞州区企业,创新创业平台数量与层次需要提升。

2、企业家交流合作平台。据调研鄞州区企业家交流互动平台缺乏相对统一且运作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家参与互动、密切沟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鄞州区企业家中有将近50%的企业家未参加各种行业协会,近30%的企业家尚未参加任何社会组织,交流合作平台的缺失已成为影响鄞州区企业家成长的首要问题。

3、金融服务平台。企业是创新的主要主体,也是创新资金投入的主要承担着。但创新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探索活动,成熟健全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及风险分摊机制是推动企业投资创新的重要保障。从实际情况看,鄞州区当前金融服务平台、高端金融人才较为短缺,中小企业融资难、创新风险高的现状极大影响了企业创新投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开放创新程度分析。开放创新是新世纪以来创新的重要形式,是当前诸多国家和地区汲取外部创新资源、弥补自身创新短板的有效路径。

1、开放创新发展理念。鄞州区有浓厚的地域文化和历史传承,忽视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围内抢占创新研发、品牌营销等产业价值链的“两端”,缺乏参与国际创新合作的探索精神。

2、开放创新人才。鄞州区受发展程度、创新环境、人才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当前对国内外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还较为有限,对国外优质创新资源的凝聚力比较薄弱,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合作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十分短缺。很多企业创业人员没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甚至没有走出国门,国际开拓精神相对不足,参与全球竞争合作意识和能力匮乏。

三、创新驱动鄞州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建议

(一)健全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2017年鄞州区研发经费投入总额为36.4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40%,低于全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48%。研发经费投入是创新活动的基础,鄞州区应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创新资金投入的方式,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

1、创新资金投入的方式。进一步优化鄞州区创新投资环境,支持风险投资,充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有效降低企业的研发风险,多种渠道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创新领域,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企业研发的融资支持。

2、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有效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促进企业上市融资。构建多样化、高效化的金融运作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完成创新与金融、经济的密切融合,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二)强化创新载体。鄞州区在强化创新载体建设过程中,进一步推动国家级、省部级常规性载体建设,同时积极促进新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载体建设。

1、加大常规性创新载体建设。鼓励支持中小企业根据自身实际,结合鄞州区科技、产业、经济重点发展领域,申报建设各级各类实验、研发平台,整合宁波市高校、科研院所資源,构建鄞州区基础研究平台。鼓励创新主体在鄞州区建设技术转移机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等成果转化平台。

2、推进新型创新载体建设。鄞州区要紧密关注国内外创新发展新态势,制定新型研发机构培育计划,大力建设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的新型研发机构,同时给予充分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鼓励重点高校、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市场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提升鄞州区创新发展水平。

(三)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机制,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鄞州区应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1、完善创新评价与管理体制机制。积极鼓励形成一定数量的独立化运作的创新评价机制,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与氛围,确保创新评价机制的公正性、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建立同创新评价机制运作相协调的配套设施。强化创新信息服务平台功能,不断扩大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的影响力,健全创新成果转化一体化流程。

2、完善开放创新机制。应积极推进“开放带动、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创新战略,建立开放创新基金,为形成合理的开放创新环境奠定基础。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政策引导机制,构建政策优惠体系,有效引进国内外一流跨国公司、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建立开放式产业技术研究院,不断强化以分工互补、互惠合作、共赢发展为核心的开放创新协调组织建设。

(四)优化创新生态。鄞州区应在培育创新文化、优化创新环境基础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打造企业技术创新高地,进而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产学研协同发展。

1、培育创新文化,优化创新环境。有序开展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创新文化建设、创新活动品牌和创新资源服务等工程,营造鼓励探索、敢于创新、宽松包容的创新氛围,形成国际化的创新文化生态。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加快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构建“双创”生态体系。

2、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对科研院所开展的创新活动的政策支持,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的优势,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效率。积极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完善以社会创新为导向且促进产业持续性发展的创新链条,打造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密切合作机制,形成一体化创新联动机制,通过完善构成要素、优化要素结构,提高组织协同创新能力,促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徐小阳,赵喜仓.创新型省份建设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24).

[3]于洪基.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9(3).

[4]胡明晖,楚明超.科技创新推动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河南科学,2019(3).

[5]王永昌,尹江燕.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及趋向[J].浙江学刊,2019(1).

[6]林兆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义[J].西部大开发,2018.

[7]魏丽,卜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济增长促进效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18).

猜你喜欢
鄞州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我在鄞州 我很幸福
践行“四力”追梦新时代——以鄞州日报《天南海北鄞州人》专栏报道为例
小区域 大关注——《鄞州日报》探索多平台建设的初步尝试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宁波市鄞州精艺机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