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的“真正把生态系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护好”“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指示精神,团湖南省委按照团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以“一湖四水”为主战场,以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为突破口,通过“互联网+河湖保护”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众筹青少年“智”“力”,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性,取得了初步成效。
湖南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省份,水情是湖南最大的省情,护水爱水任务繁重。为提高社会参与度,我们跳出河湖保护行动的传统模式,积极整合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等社会各界资源,探索“共青团+”社会化动员模式,推动青少年参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方面,推进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主动与省河长办、省委网信办、省检察院、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参与河长制工作,争取省河长办专项经费120万元、省委网信办50万元、省检察院30万元、团省委配套30万元,共230万元。通过购买服务形式,创新保护母亲河行动公共财政投入方式。另一方面,通过“众筹创意”方式最大范围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面向全社会征集有创意、可执行的活动方案,让河湖保护更有成效。可以说,这一创新举措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活动共收到报名方案近300个,经过审核回访、现场路演答辩、专家评委点评提问等环节,最终分流域选拔52个“河小青”项目团队,并给予每个项目2万元的经费支持。其中不少项目具有较高技术含量,比如河流生态修复示范、湖南省排污口检核与分布图绘制、河王争霸小程序开发、“科普课堂+一线巡湖+文化产品的创作”等等。
生态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共青团如何在生态建设中发挥好作用,需要强化面向基层、符合基层实际的项目化设计,依托青少年生态环保组织、环保志愿者力量,加强对项目团队的联系、培育、服务和引导,延伸工作手臂,让“河小青”既敢于治水、更善于治水,带动更多青少年参与,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项目启动环节,成立“河小青”项目专家指导团队,对项目团队按照地理流域进行了分组,组织开展有关水资源保护的知识、原理和技巧专业培训,并由联系专家分片包干,推动相关团队开展上中下游和全流域的环保合作。在项目实施环节,对每个项目进行跟踪指导,制定“河小青”项目实施标准、设计建议、技术影像资料库,以标准化的思路推动项目落地落实。自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河小青”志愿者积极当好河流守望者、绿色传播者、生态修复者、环保参与者“四种角色”,开展巡河护河6000公里、开展环保宣传500次、制作环境教育宣传片20部、举办知识课堂450余场、组织志愿活动和生态修复300次,直接和间接影响人数330余万人,有效地向社会各界传播了绿色理念、倡导了绿色生活方式,团属权威媒体也进行了专题推介。
在实践中,我们围绕“保护母亲河行动”工作整体框架,积极探索共青团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新路径,构建“河小青”活动内外联动、开放共享的资源配置和协作机制。开辟意见反馈渠道。依托红网等媒体开设“河小青”专栏,直接对接省河长制办专栏,引导民间公益组织、环保企业、高校社团、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广大青少年通过网络举报污染问题、反馈河湖保护信息。红网“河小青”专栏点击量突破300万次,省河长办、省检察院集中回复网友投诉300余次。探索对话河长制度。引导“河小青”团队通过联合开展现场调研、参与环境治理、召开见面座谈会等多种渠道向各级河长及相关部门汇报,有效促进“河小青”项目团队与各部门之间密切联系。去年,全年组织参加部门座谈会45场,将民间智慧融入到政府决策中,既树立了政府良好形象,又发挥了志愿者的能动性,进一步保护了当地河湖环境。推动环保公益诉讼。联合省检察院推出“@河长”平台,将活动与生态环保公益紧密结合,分批次进行线索评估、分区域立案处置。2018年以来,共收集各地“河小青”举报反映的河道采砂、水质污染、企业排污等线索1890条,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162件,办理公益诉讼案件70件,2018年到期结案率达99%。
目前,“我是‘河小青?美丽湖南行”活动进入提质升级阶段,我们一是结合“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创新设计活动形式;二是实践探索“互联网+”社会化动员模式,打造“河小青巡河宝”微信小程序,实现“指尖上的河小青”;三是重点开展“清四乱、清水源、治黑臭、清河滩”等“微行动”,参与垃圾分类、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青少年生态文明建设、唱响“守护一江碧水”的湖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