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富珍 万佩佩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提出殷切希望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进一步清晰,伟大新时代召唤堪当大任的新青年,神圣新使命賦予继往开来的强国一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是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重视青年在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参与,就是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引导广大青年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
青岛市作为一带一路交通枢纽、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正在向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迈进。新的目标需要激发新的力量,如何做好青年的引领和凝聚工作,激发青春活力,在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发挥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是青岛市共青团面临的时代课题。
人的行为模式的改变是从认知模式的改变开始的,关注青年参与问题,是关注青年认知模式的切入点,也是找到直击青年心灵、做好青年政治引领、凝聚青春力量的金钥匙。
本次调查基本情况如下:男性青年占54.1%,女性青年占45.9%;党员占16.4%,团员占45.4%,民主党派占0.1%,群众占37.9%;比例最高的是大学本科,占32.4%,其次为大学专科,占24.7%;未婚比例高达53.3%,初婚有配偶比例高达44.9%;非农就业占比67.6%,其次为在校学生,占比14%;农业户口过半,为57.9%,非农户口为30.4%;但在考察调查居住地时,县(县级市、区)其他乡(镇、街道)占32.9%,村/居委会占28.8%。抽样调查对象呈现的主要特点是“两高一低”:学历高、农业户口高,已婚比例低。
青年参与分为政治参与、经济参与、文化参与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本次调查主要考察青年的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在纵向对比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共青团改革,就青岛市青年参与主观意识状况、青年政治参与和青年社会参与中的参与内容、参与程度、参与途径进行分析,以期能在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中抓准青岛市青年参与实际情况,为找到引导和凝聚青年认知模式的途径和方法提供决策依据和研究依据。
调查从青年对“国内外新闻关注度”以及“对发言权的看重程度”两个角度对青年参与的主观意识状况进行分析。调查显示,在过去6个月,青年收看国内国际新闻频率较高,经常收看和偶尔收看的比例分别为34.4%和39.6%,表明青年对时事的关注度较高,有较高的参与意愿。
横观国内外,纵观历史,一直以来,青年经济地位上的相对弱势有目共睹,政治上青年易被打上激进、不成熟的群体印记,所以他们的要求常常不被重视,甚至被拒绝、被否定,导致青年对话语权、发言权的禁果效应,青年渴望通过参与来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和权益。调查发现,青年对公共事务的发言权比较看重,完全同意和比较同意“谁都不能剥夺我对公共事务的发言权”的比例分别为33.3%和30.6%。尤其是,青年并不迷信权威,共计有41%的青年表示自己不同意或者不太同意“有学问和有能力的人,应该享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发言权”(见图1)。
根据当代中国青年发展状况指标体系,青年政治参与包括国家事务和国际事务两方面。调查从“青年收听或收看国内新闻的情况”“青年对现阶段国内大事的关注度”“青年利用媒体参与社会话题的情况”“青年对党风建设的满意度”和是否参加“参政议政活动”和“国际民间交往活动”等角度对青年政治参与进行调研发现,青岛市青年政治参与内容广、参与形式多样,参与程度较高,且能理性温和地参与政治事务。具体数据分析如下:
在过去6个月,青年收看国内国际新闻的频率较高,“经常”和“偶尔”收看的比例超过60%。对钓鱼岛的了解程度“非常清楚”“比较了解”和“一般”的比例之和高达87.4%。对今后5-10年我国反腐败取得明显成效信心大,“很有信心”和“较有信心”的比例高达83.5%。青年对参政议政活动和国际民间交往活动的参与率较高,分别为95.9%和97.1%(见图2)。可初步认为,青岛市青年政治参与内容广泛,参与程度较高。
进一步调查发现,青年过去6个月利用媒体参与社会话题的频率较低,从未利用媒体参与社会话题的青年高达38.1%。而青年到政府部门反映意见、到政府部门上访、参与示威游行和罢工、罢市、罢课等行动极少(见图3),表明青岛市青年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较理性温和,也说明青岛市青年对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满意度较高,侧面证明青年拥护党的领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奋斗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青年情绪丰富且不稳定,行为具有突发性和多变性,不加以合理地引导容易走向极端,带来负面效果。所以必须要培养和爱护青年积极、正确的参与意识,引导青年合理合法有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从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来看,青岛市青年以网络的形式参与较多(见图4)。
能否为青少年参与创造便利条件,是社会平等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在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一方面,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对青年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作了制度性安排。另一方面,共青团和青联的改革从中央到地方都增加了基层和一线青年的比例,同时团干部兼职、挂职制度的实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青年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年的参与走上了全面发展的道路。社会的持续发展激发了青年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激发了他们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青年作为社会最敏感、最少保守思想的一群人,他们希望在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听到属于自己的声音。他们尽力地表现自己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设想。
参与的过程也是赋权的过程。通过共青团与专家的协助,帮助普通青年逐渐提高对复杂性或多元选择性的议题进行知情理性讨论的能力,最终达成共识。当代青年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也极富维权意识和民主意识,这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当中来。通过政治参与,青年群体在实现自身参与政治需求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推动青年政治参与既能更好地实现青年既定的目标,也能发挥青年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生力军作用。应该鼓励青年参与政治,并从各个层面给青年参与网络政治以正确的引导,切实提高青年人的政治待遇,及时肯定青年人的能力,给与青年人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
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社会变化引发大规模的青年问题。青年婚恋、青年的学习和发展、青年的劳动就业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产生有着复杂原因和背景,青年希望在这些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上也体现他们的意志,青年的社会参与日益丰富。
但青年社会参与内容存在一定局限性,故本次调查从青年参与社区活动和社会组织活动两个维度对青年的社会参与进行考察。多年来,我国政府工作中既缺乏“社会参与”的概念,也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因此,很多青年缺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调查发现,青年社会参与程度较低,很少参加和从未参加社区活动的比例高达38.2%,而很少参加和从未参加社会组织活动的比例高达78%(见图5)。而青年在回答不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因时,分别有19.3%和14.4%的青年认为“没有兴趣”。青年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是青年个体或群体为了表达其利益需求并藉此获得特定利益的行为,可划分为国家利益取向、群体利益取向和个体利益取向。如果说社区活动更多的是为了青年个体利益,那么社会组织参与则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国家或者群体利益。调查发现,相比为社会利益,青年参与更倾向于为个体利益。
进一步调查发现,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途径主要是“单位(学校)要求或统一安排”,占比60.4%,说明青年在社会参與时主动性不高,带有一定的组织性。当前社会迅速发生变化,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化,青年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来,共青团要当好桥梁,做好青年服务工作,推荐青年人才到更高平台和更广阔空间发挥积极作用,在青年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过程中率先与青年建立联系,进一步做好引导青年、组织青年和服务青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