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机制筑牢社区“青春根据地”

2020-02-06 03:58团成都市委
中国共青团 2020年1期
关键词:社工志愿社区

贺军科同志在团十八届二中全会上强调,“要深刻把握团员青年结构与流动的趋势性特点,把更大精力聚焦在抓学校和社区领域”。近年来,团成都市委结合对过去工作的反思,紧紧扭住社区发力,围绕加强基层建设、服务社区青少年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全域推进县级团委运行管理纵向扁平化打破基层建设桎梏

用好专职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2018年起,通过争取市县两级党政支持,为乡镇(街道)普遍配备专职青少年事务社工。社工在派驻期间兼任派驻单位团组织副书记或共建委员会秘书长,重点完成共建委员会日常协调召集、收集成员单位工作资源项目,统计区域基本团情、收集青年诉求,密切与派驻地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联系等工作。目前,全市在岗乡镇(街道)专职青少年事务社工269人,覆盖全市72%的乡镇(街道)。

一体谋划县域青年工作。改变过去简单对应行政区划设置组织、平均配置工作力量的思维定式,按照“基础+特色”方式,由共建委员会确定社区重点工作领域。通过项目化管理实现区域内团工作力量、工作经费、工作阵地和团的组织等资源要素跨层级、跨区域、跨领域配置使用,实现任务分类部署、工作分类指导、成效分类评价。

用好区域化团建机制。由县级团委统筹县域内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乡镇建立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在组建方式上,着力打破组织隶属、行业条线、团内团外和行政区划的界限,按照跨层级、跨领域、跨形态和跨区域的思路建强共建委员会,吸引非公企业、青年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中来。在运转机制上,突出县级团委对各共建委员会的协调指导,通过联席会、轮值制等方式,让成员单位的各类资源、服务项目、品牌活动在社区实现聚合汇集。目前,全市共建立共建委员会186个,覆盖全市309个乡镇。

持续提升“互联网+共青团”运行质效浚通组织动员渠道

构建团青互动的融合平台凝聚青年。优化“青聚锦官城”微信综合服务平台,深度融合活动参与、志愿服务、福利供给、社交维权等功能,打造直接联系青年的首选平台。在已有新媒体品牌的基础上,打造“成都少先队”“成都市青年联合会”“成都青少年宫”等微信和“青聚锦官城”微博等,逐步做好抖音、QQ空间等青年聚集网络平台的覆盖,扩大团属新媒体集群的综合覆盖面。目前,“青聚锦官城”粉丝达121.8万人,成都共青团新媒体矩阵对青年综合覆盖达450万人。

构建面对面的活动平台覆盖青年。加速推进“青年像素计划”,通过在社区(村)团组织建立微信公众号,打通联系服务普通青年的“最后一公里”,在网上实现直接联系青年,并依托平台实现信息推送和诉求回应;通过各级团干部工作沟通QQ群、微信群进行即时分享,实现“团青朋友圈”和“团干交流圈”的双圈互动。目前,建成“青年像素计划村(社区)订阅号3736个,粉丝达783302人。

构建社会化的动员平台组织青年。以社区志愿服务为抓手,建立完善高效对接、随手参与的志愿服务线上平台,实现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项目的对接、传播,让青年志愿者在网上找到组织,实现“随手参与、即时分享”。依托“社会化+网络化”的动员体系,广泛激励各行业、各阶层青年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2018年以来,在“青聚锦官城”注册志愿者239604人,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1601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90452小时。

加速构筑社区阵地建强服务青年项目承载载体

“铺天盖地”建设共营社区服务门店。充分借助市场化手段和共青团的品牌效应,探索撬动社会资源的利益连接机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以“十五分钟生活服务圈”为半径布局,探索通过合作、联办等方式,在青年爱去的咖啡厅、书店、影院等场所广泛建立“共营店”,面向青年提供基本服务。同时,针对青年社区生活的多元化状态和参与社区活动的偏好,灵活确定“青年之家”建设规模、功能定位和服务供给,探索将“青年之家”定位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8小时外”的拓展延伸,形成“铺天盖地”的集群效应。

建设共青团“潮牌”。设计开发包括锦官Joy、锦官Love、锦官Career、锦官Talk、锦官Outdoor、锦官Volunteer等契合如今青年多元化兴趣和需求的6个活动分类板块,让更多青年以他们喜欢的方式“遇见”共青团。探索社区流动“青年之家”,推动团属新媒体线上线下平台资源共享共建,建立“青年之家”社区地推常态化机制,发布契合青年发展的活动和服务项目。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青年之家87个,通过“青聚锦官城”累计发布线下活动信息3561场次,直接服务青年超过12萬人次。

围绕中心彰显政治功能绘就直接联系服务青年“最大同心圆”

积极推进“青春志愿?爱在社区”行动。围绕团省委总体部署,综合考虑成都青年组织化程度逐渐降低的趋势,着力建立校地对接、项目策划、精准投放的工作机制。按照“就近就便”原则,统筹在蓉50所高校组建603支服务团队,在全市400余个社区结对开展“青耀社区”集中推广行动,实现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

统筹推进童伴计划。在留守儿童集聚的村(社区)加速布局,高标准配齐童伴妈妈,提供安全自护、心理抚慰、课业辅导等基本服务供给。在特殊困境儿童集聚的城市社区,依托主城区已建成的“青年之家”打造“童伴之家”。

高质量服务社区青年创新创业。探索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社区“青创”工作体系,大力实施“青创圆梦”计划;联合在蓉高校创新创业俱乐部和社区党委,积极推进青年创新创业校地协同合作,广泛发动高校教师、新经济企业高管、行业优秀人才等,面向社区青年创业团队常态化开展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创业培训、融资、跟踪扶持等双创要素帮扶项目;优化双创赛事体系,定期开展青年双创类比赛,为社区青年提供创新创业优秀项目展示平台。

猜你喜欢
社工志愿社区
The Price of Beauty
A Social Crisis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志愿小队出动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