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军队院校当前教学现状及几点思考

2020-02-06 03:50蒋杰邹银康来魏迎梅谢毓湘
大学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军队院校资源建设应用能力

蒋杰 邹银 康来 魏迎梅 谢毓湘

[摘 要]军队院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在新时代,军校担负的人才培养任务更加艰巨。针对军校当前的教学现状及其所存在的不足,军队院校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重视学员主体地位、创新教学形式方法、注重应用能力培养,以提高军事人才素质。

[关键词]军队院校;教学;资源建设;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1-0147-04

一、军队院校教学使命任务

新形势下,关于如何推进军队院校教育创新发展,如何强化军队院校教育使命任务,如何培育造就新型军事人才,是军队院校教育所面临和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教育条例指出,军队院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发展军事科学技术,为军队建设服务,其中培养出军队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军队院校最基本的职能。2017年7月19日,习近平主席为新组建的国防科技大学授军旗、致训词时指出:“国防科技大学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要紧跟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潮流,适应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要求,抓好通用专业人才和联合作战保障人才培养,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院校。”这一重要论述,强调了军队院校教育特别是国防科技大学这一军队院校龙头的使命任务,深刻揭示了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要围绕打赢现代化战争能力,适应部队改革建設的需要这一主旨,指明了高素质军事人才应该具有紧跟科技前沿、科研创新的能力,以及贴近部队实战、善谋打仗的能力。

当前,我军正在经历深刻彻底的改革,要充分把握好强军目标这个理论导向,丰富军队院校管理理念、创新教学理论规范。军队院校作为军官摇篮,承担着为部队输送军事管理人才和军事技术人才的重任,其要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上不断革新,为军队发展提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在新形势下,军队院校的使命任务更加艰巨,也更迫切需要培育出担当强军重任,顺应改革发展的新型军事人才。

二、当前教学现状

(一)教员主导地位

学员和教员是军校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如何教得好、学得好是摆在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面前的现实问题。从当前军队院校的情况来看,现有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方式,也就是以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为代表的“现代”教学理论。该理论认为,教育和教学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这项活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改变学生身心为目的,因此必须是一个可控制的过程。教师则是这一过程的组织者和控制者,教学活动必须在教师的组织和控制下进行,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必须在教师的“监控”下进行,否则就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员传道授业,引导学员学习,布置课程任务,起到的是“塑造”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员处于主导地位。在军队院校中教员占据大部分的教学资源,把握和控制教学的方向,学员需要通过教员才能获取相应的教学资源,而学员的日常管理与教学是分开进行的,与教员之间的沟通联系不方便,加之学员在网络信息获取方面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因此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军队院校管理中,严格的纪律和规章制度,使得学员养成了很强的服从意识,认为教员就是权威,教员教什么就是什么,对于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敢第一时间提出来。这样以教员为主导的教学,多多少少能让学员学习到一些东西,但其一方面限制了学员的思维,扼杀了学员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使得学员形成了对教员的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员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思考问题能力。

(二)传统教学为主

当前的教学方式大部分还是传统的授课方式,即教员在课堂中按照书本内容在讲台上讲,学员被动地听课学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思维局限、形式单一,教员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如果教员照本宣科,不拓展学员的思维,会使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员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会逐渐降低,学习兴趣逐渐丢失,学习的积极性受挫。对于新的教学方式如MOOC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虽然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但是学员学习也只是在上课时间,由教员在机房中统一组织实施,下课之后学员也没有途径获取这些资源。因此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实施起来,教学效果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明显的提高。这样以传统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在以前学科体系不丰富时能够适用,但是对于现今科技迅速发展、知识不断革新的时代却相形见绌。它无法做到对学员自身特点和个性的充分掌握,在教学中不能做到针对性施教,无法有效开发学员的综合潜力。在教学的组织上,除了少数的专业课之外多以大班教学为主,教学规模大,虽然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在每个学员所拥有的资源少、受到的关注程度低的情况下,学员很容易感觉自己受到了忽视,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大班教学课堂纪律难以管理,教学效果也容易受到影响。在课堂中教员的授课内容多以书本为主,文字叙述性强,课堂气氛略显沉闷枯燥。并且书本内容更新速度很慢,其讲授内容有的几年下来都没有大的变化,对于学科前沿知识以及最新研究动态也没有及时关注,这样难以让学员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结合,忽视了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要求引领

军队院校教育承担的教学任务多,因此需要教授的专业课程也很多,而课程的增多会导致每门课程的课时数量减少,这样就会出现教学内容需要压缩时间来讲授的情况。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员不得已只能蜻蜓点水,将部分内容粗略带过,长此以往不仅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学员囫囵吞枣,不能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军队院校教学大纲往往更加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员按照大纲要求来讲授课程,对于大纲要求较少的实践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容易被忽视,没有达到真正的培养目的。每门课程也有与之对应的目标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制订相应方案来达到预定的目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规范性,也正是因此容易忽视学员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问题,使得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对于学员来讲,其也是一个完成任务的过程,在课程学习中需要完成教员布置的课程任务,除此之外还有管理和军事训练任务,新学员或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弱的学员对于时间的分配上很有可能顾此失彼。如果教员对于课程任务安排得过多,学员无法按时完成,就会出现敷衍了事的情况,学员学得一知半解,没有达到真正的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教学资源缺乏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对于学员学习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学员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能够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由于军队院校普遍对手机和互联网的使用限制,学员难以便利地获取数字资源,对于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无法起到促进作用。有些课程试图通过雨课堂或MOOC的方式提供一些便利的学习条件,反而会增加学员查找资料以及解决问题的时间成本。在正课时间之外,学员处于学员队的严格管理之下,日常事务多,日常行为都需以连队为单位统一行动。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既不能及时和教员沟通联系,也无法随意去图书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久而久之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不会想着去解决,而是得过且过。这种情况会严重挫伤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交流场所能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员在课后进行交流讨论,消化课堂内容,完成课程作业,或进行小组分工和协作。但是军队院校中相应的学习交流场所比较匮乏,如研讨室、交流室开设较少,或者即使有相应的学习场所,也可能存在烦琐的申请使用流程。缺少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效率自然就不高,一些必要的学术活动也无法进行。

三、 关于军队院校教学几点思考

(一)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是新时代对我军的要求,在信息化时代,军队院校教育要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着眼于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化资源的建设是军队院校学员培养的基础,学习资源和学习条件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要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学员信息素质、提高学习创新能力、夯实领导力基础。

图书馆是知识获取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数字信息服务提供学习研究专业知识、提供课程学习信息渠道、提供思想信息交流的场所。军队院校要建设一流的数字图书馆,为学员的课程学习和学术研究提供保障,帮助学员掌握文献检索能力、资料查询能力,使其能够解决课程中、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有意义的学术研究,养成不懂就问、不会就查的钻研精神。图书馆的建设要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向名校看齐,对于最新的学术信息资源要及时获取,为学员课程学习、视野开拓提供有利条件;建立维护信息化设施的专业队伍,为学术创新、教学氛围、施教环境提供有力保障;及时发布共享数字资源,为研究开展、智慧共享提供坚强保证。

军队院校要建立信息化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教书育人。学员应该每人都有个人电脑,让高速信息网络无盲点覆盖宿舍、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场所,使学员遇到问题首先能够从网上获取答案。在教室里配置可用于联网的多媒体设备,为信息化教学、多样化教学打下基础。信息设备要及时进行保养维护,在现有情况下不断完善,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保障。要积极借鉴地方高水平院校或者国外较为成功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做好统筹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增加网络覆盖,加强信息化设施的普及。教员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员能够了解最新的科技前沿知识,把握部队的实际需要,在以“教”为主的情况下,增强对学生兴趣的引导,促进学员达到求知求学、与时俱进的状态。

(二)重视学员主体地位

军队院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确定学员的主体地位,真正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学过程中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

军队院校教育的任务是塑造高素质军事人才,很容易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下功夫,也很容易忽略学员“学”的情况。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学生都很优秀,但是教学效果却不是很理想。由于军队院校学员所面对的日常事务要比地方院校的学生多,其经常会遇到一些容易分心的问题,导致在学习上所花的时间精力不够。而教员按照正常情况教授课程知识,就可能出现学员学得不好的情况。因此教员在教学过程中的注意力不仅要放在“教”得怎么样上面,还要多放在“学”得怎么样上面,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关心学员的学习情况,将学员放在中心地位。学员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仅仅要从学习上进行考虑,还要从生活上进行考虑,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教员要从自己的权威位置上走下来,缩短与学员之间的距离,经常和學员进行交心,及时了解掌握学员的情况,成为学员生活和学习上的知心朋友。学员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上与教员多沟通、多请教,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及时向教员反馈,这样教员也能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教学。

教员要将教学过程从“教书”转向“育人”,提高教学境界和水平,不能仅仅根据教学任务安排、教学内容多少来进行授课,也要根据学员学得怎么样、状态怎么样来调整自己的授课教学内容。在知识的传授中,学员的身心塑造不能生硬僵化,不能仅仅是一个由教员到学员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由教员到学员,再返回到教员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有信息反馈,形式灵活,符合个人特色需求、符合内因外因相结合需求、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三)创新教学形式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为中心,教员在教学中能够为学员提供指引,让学员做该做的,少走弯路,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学员的依赖心理,也限制了学员的个性发展。因此,军队院校需要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使其适应学员的需求,调动学员积极性,发挥其学习的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

当前的教学方式是以集体教学和课堂教学为主,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员与学员面对面传授知识,虽然能够提高效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规模培养人才,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即难以调动每名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其各自的优势。而且在班级人数众多的情况下,课堂纪律也很难保证,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就不会很理想。

为改变这种现状,教员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学员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活动应当围绕学员来开展,将学员的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中丰富教学形式,将集体教学、分组教学、针对性教学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员的参与意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学员群体,做到因材施教、点面结合,既有高效率的统一授课,也有重点突出的问题剖析。在教学过程中丰富交流形式,通过课堂交流、课外交流、评价交流、任务交流等多样化的协作对话,有效促进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讨论。思维的碰撞才能促进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批判精神的养成,要在不断的交流讨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协作互助。在教学活动中丰富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开展信息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授课、仿真实验、交互式教学,以丰富多样的学习形式激发学员的兴趣,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寓教于乐才能活跃课堂氛围,枯燥的学科也能变得生动有趣。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学员能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地寻求知识,学习时也不会感到枯燥厌倦。

(四)注重应用能力培养

应用型人才指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能够将自己掌握的丰富理论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军队应用型人才就是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学习生活和部队工作中进行灵活运用,为军队发展、军队建设贡献自己思想和智慧的人才。

军队院校应树立“教学科研相结合”的理念,建立健全实践基地教学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以科教融合方式培养创新人才,及时将与教学相关的科研成果、科研资源充分结合,普及学员科研认识,锻炼其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其学以致用能力。在军队院校教学中,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员的个性发展,这里的个性不同于组织管理上追求标新立异的个性,而是指学术上敢质疑、有批判精神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应尊重学员的个性,针对不同的个体创造不同的个性化培养条件,以个性化培养为目标,激发学员对问题的主动质疑、主动思考,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在理论教学中穿插设置实践教学,让学员知道学的知识能够用来干什么,也要知道学的知识能够怎么用,利用实践教学课程促进学员将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对于实践课程的考核机制,不能仅仅根据实验报告来確定成绩,要从知识、技能和态度等不同角度来进行确定。要确保学员能够独立自主完成,对于应用能力弱的学员要注意积极引导,不要挫败其信心,不能仅凭成绩来判断其能力,要明白考核的目的是促进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区分应用能力的强弱。

在课程教学活动中,要持续保持学员的学习热情,强化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员参与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在课堂中设置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通过布置课题项目、定期汇报评比、给予相应鼓励等活动来激发学员的参与热情,让学员体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乐趣。在课堂之外,鼓励组织学员参加各种科技创新竞赛,巩固学员所学知识,在科技创新竞赛中提供他们需要的资源与帮助,让学员在竞赛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对于竞赛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

四、结语

军队院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在新时代,军队院校担负的人才培养任务更加艰巨。针对军队院校当前的教学现状及其所存在的不足,军队院校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重视学员主体地位、创新教学形式方法、注重应用能力培养,以提高军事人才素质。

[ 参 考 文 献 ]

[1] 陈锋, 任玉彬.实战化条件下军校师资队伍建设思考[J].继续教育, 2016 (5): 24-26.

[2] 胡峰笙, 夏亦.美国西点军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启示[J].继续教育, 2018(2): 17.

[3] 吕云峰.军校教与学双边关系解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6, 39(2): 9-15.

[4] 张永乐,李新洪,杨丽雯.浅谈军校教育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3(28):9.

[5] 段修生,单甘霖,李鸣.军校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4(6):29-30.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军队院校资源建设应用能力
军队院校装备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混合式教学在军队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6所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1.2万名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军队院校期刊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创新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保定旅游资源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