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学生情感认同教育管理

2020-02-04 20:34王亮亮
现代盐化工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少数民族信息化

王亮亮

摘 要:信息化教育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革命,是一项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体制创新为前提的战略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信息化建设在教育管理中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情感认同实际应用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值得探讨。通过信息化技术构建教育管理信息平台,以达到少数民族学生的情感认同,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的优化机制。

关键词:信息化;少数民族;教育管理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学院临床医学2017级1—6班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中西部少数民族学生占了很大比例,涉及3个少数民族,尤以藏族学生居多,如图1所示。以藏族学生为例,其在地域环境、生活习俗、语言差异、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与汉族学生存在差异,从入校伊始便表现出对新的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民族意识较强,存在社交心理障碍,不愿意也不善于与非本民族学生交流,有事情不知道如何和老师、同学沟通,校园生活中“小团体”现象严重,在课堂上不敢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也不敢向老师提出疑问,学习理解知识存在困难,有厌学情绪,在专业知识科目表现得尤为突出。

1 信息化背景下探索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措施

1.1 少数民族学生对当下的影响

以理念创新为引领,突出目标导向。树立“大数据+检察”的理念,通过采集、聚合、关联来分析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数据不智慧,数据先行。大数据是互联网时代最为核心的生产要素,为教育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1]。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股新生力量,是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工作职责就是做好每一位藏族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其成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

1.2 依托信息化技术拉近师生距离

在藏族学生到校报到结束后,辅导员第一时间把所有藏族学生聚集在一起,敞开心扉地和大家进行交流,利用多媒体软件实现课程建设和实施情境化、教学资源多媒体化、教与学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性,使他们更快速地融入当下的环境,提高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在这个过程中问了所有藏族学生一个问题:你们希望你们的辅导员用什么样的方式陪伴你们一起完成三年的大学生活?问题一抛出,班级沉静了一会儿,藏族学生便不断发言表述观点,其中一位魁梧的藏族男生站起来用带有民族语言腔调的普通话说:“老师,在我们藏族有一个习惯,我们把自己喜欢的老师尊称为‘妈妈,我们希望在这个学校找到一位‘妈妈”。听到这个声音辅导员便暗自定下了目标,这三年要成为藏族学生心目中最好的“王妈”。

2 营造一个信息化家园,理解、尊重民族习惯

2.1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

作为一直致力于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深度融合的坚定探索者,利用学校信息化和数字化学习资源优势,先行做好开学准备和教学服务,为少数民族学生在线教育提供全面扎实的保障。

迅速完成教学平台的扩容、优化以及教学云资源建设,丰富数字课程资源,引进优质教学媒介。组织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以理解认同为基础,以情感教育为抓手,结合该校的“两情”管理和“四家”服务,让每一位藏族学生通过信息化技术更快地找到“家”[3]。结合学校信息化寝室文化建设工作,召集藏族学生召开特色宿舍文化座谈会,听取意见,帮助学生布置具有民族特色的宿舍,天花板四周挂上具有民族特色的围帘,墙壁上布置藏家的壁画和装饰,门口悬挂哈达。组织开展了一期“尊重民族习惯”的主题视频课程,让大家通过信息化技术更快地了解班级各族学生的民风民俗,从而让大家理解各族的民族习惯。此次活动尊重了藏族学生的民族习惯,赢得了藏族学生的信任与认同。

2.2 形成正确的导向,树立共同理想和信念

优化迭代信息化平台,紧扣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需求,采取调研了解、意见征求、软件试用等方式,找准少数民族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工作的结合点,运用技术手段不断优化迭代升级,增强吸引力。利用手机软件,实时记录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进度,上传民族文化微视频,融洽学生互帮互助的需求,更快地融入班级的大家庭中[4]。

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民族”为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开办南湖道德讲堂,开展读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等革命传统教育,学习余康颖先进事迹,参观李时珍纪念园等一系列名人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行业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以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落实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一主线四融合”育人模式,对待少数民族学生既尊重理解、关心帮助,又严格管理,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刻认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思想。该班在学校思政工作大平台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2.3 少数民族学生信息化发展的有效规划

现代信息化发展极大地影响着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推动效果,应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机制、完善少数民族信息资源,实现班级乃至学校的学生融合。当下智慧校园的建设应当依据信息化技术从管理理念、管理体制与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优化重组,使少数民族学生发自内心地融入这个大家庭中。为提高信息技术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校内配备了高质量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信息化建设主管负责领导及工作人员对此分外重视,依据校内信息网络中心设备服务器来开展日常的工作,对当下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5-7]。

3 建立信息化技术管理模式,展示民族风采

3.1 信息化背景下民族风采的体现

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管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通过资源库等软件平台对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进行合理化分配,开设民族风采模块,改变传统的表现方式,开展多样化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6]。

为了能让藏族学生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在班级先后开展了5次形式多样的活动,发挥藏族学生能歌善舞的优势,开展了两次藏族学生教其他民族学生跳锅庄舞活动,班级有180多人学会了锅庄舞,结合该校的红色精神家园创建活动,班级开展两次“红色歌曲大家唱”、一次“民族语言你来说”主题团日活动,在活动中藏族学生全员参与,活动效果显著,各种活动的展开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也给藏族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和展示民族风采的舞台。

3.2 创建一个小组,提升学习动力

藏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解决其基础薄弱,语言交流困难,提升学会学习的能力,为每一名少数民族学生“配备”一位成绩较好的汉族学生,在6个班级内建立了26个“一对一”学习帮扶小组,小组长负责搜集小组内的知识疑点和盲点,前后联系任课老师咨询答疑200余例,帮助学生解决了学习中的实际困难,在期末考试中,藏族学生的考试过关率达标,特别是表现最不理想的同学,大一上学期有6门课程不及格,通过小组帮扶,在后面的考试中,考试成绩全部合格,给藏族学生增加了自信心,提升其学习动力。

4 结语

2020年春节,当辅导员看到手机短信里一条条“王妈,新年快乐,扎西德勒”的祝福语时,深深地感受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不是发言稿中铿锵有力的习惯用语,而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心中坚守的一份信念。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的结合,为辅导员与学生搭建了心灵的桥梁,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周雪珍.挑战与机遇: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5-17.

[2] 邓一春.信息背景下高校继续教育改革转型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3):159-160.

[3] 王鉴.“互联网+”视域中的教育学重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2,25-31.

[4] 童春华.探究信息化背景下成人教育管理的发展前景[J].教育现代化,2019(11):25-29.

[5] 張晓华.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策略研讨[J].中国市场,2016(5):206-207.

[6] 汲金励.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4):59.

[7] 郑洁,周益伟,王聪,等.浅析信息化时代高职学生特点分析和教育管理措施[J].科技视界,2020(3):94-95.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少数民族信息化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少数民族的服装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