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之探析

2020-02-04 07:53李渊
公关世界 2020年24期
关键词:关系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

李渊

摘要: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也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两者的关系也在发展变化,本文就尝试对两者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传统文化 关系

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也就应运而生。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西方思想,有别于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任何一种思想文化传入一个国家,要解决这个国家的问题,并被大众认同,必须处理好与这个国家原有文化的关系,在两者的融合中实现本土化,大众化,这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特征

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的、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这是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者和继承者的成果方面来定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这是从马克思主义阶级属性上来定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这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上来定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里指的是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包含最初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理论和方法,以及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以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要对文化进行一个精准的定义是很困难的。广义上,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且文化会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它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并且会对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则是指在中国大地上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相对于现时代而言的一切文化创造活动与文化成果。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是由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发展积淀而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包涵哲学、宗教、法律、科學、天文、医学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众多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出现过多种文化形态,但是在所有这些文化形态中,只有中国文化从其产生一直延续流传至今。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也同样遇到过其他民族的冲击,如: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但是这并没有使传统文化的发展中断或者消逝。相反,它吸收了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发展过程中显示出多元性和极强的创造力。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无一不显示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它们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也推动了世界文明飞速发展,更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除此之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多元性,中国古代儒家、道家、法家等多种思想并存,主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幅员辽阔,生活着众多民族,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这也促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多元性。

第三,重视道德和人伦。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贯穿着人伦道德的思想,这种倾向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以“公”“忠”为重的思想有着明显体现,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中国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仍旧兴旺,正是得益于这种崇高的道德精神。以儒家思想为例,其“仁爱”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在人际关系中的体现。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重视人伦,《礼记·礼运》中主张“十义”,孟子提出“五伦”,这些都规定了在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的伦理道德准则。

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的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差异性的,主要体现在:一是两者所形成的时代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在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从整体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于封建社会。而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的欧洲,此时的欧洲社会已经处于资本主义社会阶段。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带有比较浓厚的封建性,这是受中国古代封建主义社会性质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也代表着封建阶级的利益。但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出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时期,因而马克思主义带有鲜明的阶级性,他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

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但是他们之间不是从根本上对立的,是有一定的一致性。如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都存在着辩证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主张建立“大同社会”,各家各户安居乐业,马克思主义主张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两者有一定的一致性。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一致性的特点,两者之间才会既有冲突碰撞,又有融合借鉴。

1.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碰撞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更为广泛。很多马克思主义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并在中国传播开来,这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专制思想产生了巨大冲击。此时传统文化必然会抵御外来思想,以保护自己能够延续下去。一些拥护传统文化学者,完全反对马克思主义,认为两者完全对立,并且认为他们之间是不相容的,是没有办法共存的,就如萨孟武等教授联名发表的《中国本位文化宣言》。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共产党人想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指导中国实践,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但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是主流文化占主导地位,这样的改变必然会抑制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壮大。毛泽东曾说过:“帝国主义文化和半封建文化是非常亲热的两兄弟,他们结成文化上的反动同盟,以反对中国的新文化。这类反动文化是替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服务的,是应该被打倒的东西。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不起来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他们之间的斗争是死斗争。”但不得不承认,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对其中精华的借鉴。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和融合

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实践,不仅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同时也需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筛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毛泽东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借鉴的典范。毛泽东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中,他首先意识到要打破两者之间的隔阂,将它们结合起来,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更符合中国的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实践论》等文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代表作。

三、如何正确认识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当前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程度地改善,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此时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关系显得更为重要,这样才能保证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会走偏走错。

首先,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的融合。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要扎根于中国土地,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丰富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主张的“以和为贵”,中国努力建设和谐社会,鼓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和各个国家之间的和谐发展,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借鉴“和”的思想,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在一起,指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还体现在,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里一直主张民本的思想,人民是国家的基础,这一点应当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在今后的执政过程中,要堅持群众路线不动摇,坚持以民为本,人民当家作主。

其次,用批判的眼光看得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传统的小农经济和封建思想给中国传统文化打上了封建的烙印。随着中国社会制度的改革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封建思想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更深层次的改革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要理性看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对传统文化中封建因素的批判过程中,要客观、理性,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

第三,对马克思主义的借鉴要有选择性。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西方国家,是适应西方国家国情的,目的是解决在西方国家出现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者将其传到中国,这种传播并不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选择后的传播。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借鉴要具有选择性。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不符合当前实际的部分加以改造,找到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点,使其更具有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论》金忠严,河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

[2]《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缩印本,1985年8月第六次印刷,第1533页.

[3]《中国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王国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4.

[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猜你喜欢
关系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