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战略背景下宁波开放发展的破局之道

2020-02-04 07:55江玉兵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双循环宁波经济

江玉兵

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发展形势、把握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和重要战略选择,是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宁波作为我国重要的开放型经济大市和长三角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应发挥开放程度高、商贸业繁荣、市场腹地广阔等优势,推进“225”外贸双万亿行动和国际消费城市建设,努力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争当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模范生。

双循环战略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中央基于国内发展形势、把握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判断。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局面没有改变,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从国际形势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世界经济严重衰退风险增加,我国面临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困境。面对国内外严峻形势,我国需全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我为主、内外兼修,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我国和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为中国和世界共同繁荣带来新机遇。

双循环互促发展新格局是立足于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很多问题需要花长时间去面对和解决。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是简单针对当前产业链供应链因新冠肺炎疫情中断所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的强国方略;不是因个别国家企图与我国脱钩、对我国“围堵”而迫不得已的内敛收缩,而是筹划以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加快形成内外良性循环的战略抉择。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双循环新發展格局时提出“持久战”一词,将其上升到中长期战略高度。从中长期看,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可以纠偏国内国际经济循环失衡的现状,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战略对宁波开放发展的新要求

双循环战略的部署,将对宁波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都带来深远影响,也对宁波推动高水平、全方位的开放提出了新要求。

以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为方向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宁波考察时,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并赞扬宁波舟山港是国家战略的“硬核”力量。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活化石”和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宁波应继续发挥示范先行作用,以“一带一路”倡议统领新一轮对外开放,把港口最大资源、开放最大优势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努力当好服务国家战略、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模范生。

以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为目标愿景。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面临严重衰退风险,我国经济增速进一步下调,开放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宁波应全面增强辐射国际国内“两个扇面”的能力,既强化与国际市场贸易投资合作往来,又抢抓巨大内需市场机遇,更好满足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逐步构建宁波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资源配置能力为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尽力恢复世界经济。现今,全球疫情冲击使消费萎缩、企业停滞、贸易中断、物流受阻、资金链断裂,国际生产经营秩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活动萎缩。宁波应发挥产业基础雄厚、开放合作活跃优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全球布局,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切实提升宁波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与竞争力。

以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冲击,中国也放弃关于WTO市场经济地位的诉讼,以WTO为基础的经贸规则体系遭遇自其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宁波应主动对标国内外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不断深化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努力打造双循环互促发展示范城市

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方面意味着要在供需两端同时发力,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内生动力,另一方面意味着要改变过去“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开放模式,实施更全面、更深入的对外开放,构建以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核心的高水平对外开放。

打造开放新平台,提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承载力。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关键要有实实在在的高能级开放战略平台作支撑。要充分整合国家级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资源,谋划建设一批高能级的双向开放大平台,为宁波参与“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提供战略性载体。推进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建设,加快探索贸易便利、投资自由、金融开放、人员流动等领域政策创新。推进梅山保税港区、宁波前湾综合保税区建设,拓展保税展示交易、保税期货交易、保税融资租赁、保税检测维修等功能创新。纵深推进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高水平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积极参与17+1领导人峰会有关活动,争取展示展现更多宁波元素。加快宁波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宁波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开发建设,推进各类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

打造消费新场景,提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辐射力。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中,国内大循环处在主体地位,是国际循环的基础和保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建立强大有效的消费市场体系。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宁波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在新时代更需内外兼修,全力推进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打造一批高端化、国际化的商圈地标、特色街区、社区邻里生活等消费新场景,争创首批国家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试点。培育发展夜间经济,围绕夜购、夜食、夜娱、夜游、夜学、夜练等主题特色,组织开展一批夜间促消费活动。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把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大力发展“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网上超市”“云逛街”等模式,发展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社群经济、在线教育培训、在线文化娱乐等消费新场景。

打造外贸新体系,提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竞争力。外贸是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主要方式,畅通贸易双循环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宁波应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大力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积极開拓新兴市场,支持出口转内销,培育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转口贸易等新兴业态,打造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大力发展新基建,促进外贸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深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监管试点建设,巩固跨境保税进口全国龙头地位。依托跨境电商出海联盟,引导自用海外仓向公共海外仓转型。探索自贸区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联动发展。引导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向国际供应链龙头企业转型,争取二手车国家出口试点、跨境易货贸易试点,形成出口新增量。

打造投资新高地,提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聚合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和全球产业链重构,在扩大开放中获得更有力的资源、技术、人才、资金支撑,进而形成高端创新资源集聚的区域增长极。抢抓“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格局重塑机遇,聚焦医疗健康、工业互联网、“5G+”、数字经济、智能物流等新兴产业, 绘制招商地图,谋划一批招商项目。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的本土跨国公司,支持企业开展跨国并购、绿地投资、海外上市等,引导境外甬企带动和反哺本土经济。在东南亚、中东欧等区域创建境外经贸合作区,构建服装纺织、汽配等境外产业链,争创国家级境外产业园。推进义新欧班列项目建设,加强“走出去”服务联盟建设,完善对外投资合作网和管理平台。

打造营商新环境,提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吸引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牢固树立“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探索以制度型开放为引领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制度体系,增强宁波对国际国内各类资源要素的吸引力。深化商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三服务”活动,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好的办事体验。深化国际贸易便利化改革,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降低港口、检验检疫等环节收费,优化口岸、物流等服务。全面贯彻《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宁波分公司)

责任编辑:姚颖超

猜你喜欢
双循环宁波经济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喜相迎
“双循环”备课是创新备课途径的飞跃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