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铭
[摘 要]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工匠精神逐步成为职业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也对中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将工匠精神渗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培养综合型匠心人才,已经成为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就工匠精神视域下中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做了探究,旨在为中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 键 词] 中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工匠精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1-0226-02
自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来,工匠精神就备受职业教育界关注。通常来说,匠人指的是怀揣一颗热忱的工匠之心且技能娴熟的手工业主,其秉行匠心精神,在进行技艺传授的时候非常重视严谨、耐心以及卓越的精神,是当前广大手工艺人所追求的终极榜样。倘若没有一颗匠心,没有坚守工匠精神,那么手工艺人将无法成为一名卓越的技术大师。当前,社会各界都在强调工匠精神的培养,这也使得其逐步成为衡量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对此,中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也要重视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中,要以现代学徒制为教学基点,革新并深化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让学生在技能实践中能更加深刻地体悟到工匠精神的内涵精髓,为其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做好奠基工作。
一、时代背景分析
近些年,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变革,我国制造业急需技能型人才,同时也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解读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我们可以了解到,现代学徒制不但是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优化校企共育机制以及革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径,而且是师傅与教师联合教授、重在学生技能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中职院校应当依据自身的专业特点,找出合适的专业,将学徒制渗入专业教学之中,从而实现学校与社会企业的有效衔接,让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企业及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相符。在工匠精神视域下,中职院校应当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当作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不断汲取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成果,并依据本校的设计情况将现代学徒制与工匠晋升进行深度融合,开发基于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因此,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应当积极牵线社会企业,与企业联合,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探索工匠精神与现代学徒制深度融合的新模式。
二、在中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中传承与发展工匠精神
中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对接职业岗位分属于制造行业,目前行业存在入门低且没有统一标准化的问题,因此该行业陷入管理比较混乱、市场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的困境。由于现代学徒制的提出,为制造行业发展方向带来了一丝新的活力,利用以政策为导向服务于行业,为中职校培养人才指明了方向。按照“招生即招聘、入校即入企、校企联合培育”的模式思路,探索实现岗位与技能、学生与教师、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行业、实训与车间、学生与技工的“六个对接”教育模式,并以“徒拜师、师带徒”方式手把手传授技能的方法培育工匠者。其中,一位合格的制造业工匠者应该培养具有先进的生产理念、对产品精益求精的严谨精神、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这种工匠精神不但是企业追求竞争力提升的表现,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象征。在教学期间,师傅对专业技能的专注以及严谨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此以往,能激发学生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意识,让工匠精神流淌于学生心田,便有工匠精神的诞生。所以,现代学徒制将会是工匠精神得以良好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工匠精神视域下中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一)借力现代学徒制,传播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人才工匠精神培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学徒制要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产教融合为手段,学校应当积极牵线社会企业,重视与企业间的联合,与社会企业共同进行数控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以此来发挥双方的人才培养优势,培育出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钳工、普车加工、焊接、数车加工、数控加工中心等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例如,中职学校可与制造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将企业工作场域和学校场域有机结合在一起,校企双方共同提供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把企业的管理规范、技术标准、技术人员以及先进设备等引入于实训基地之中,按照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产研要求进行结合,以此来展开专业教学,推动校企共赢。
工匠精神是一種意识形态,如果可以在真实的校企工作场景中进行培养效果更佳。学生实训期间,要将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指引学生在真实的生产与加工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师傅的带领下深刻地体悟到工匠精神的内涵精髓,通过企业技术人员的言传身教、长期的生产实践,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工匠精神,促使他们的综合技能以及职业精神得到良好培养,激发其内心精益求精以及认真专注的工匠意识。运用以师带徒的方式将工匠精神渗入每位学生的思想中,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良好的提升。
(二)校企共建课程体系,将工匠精神渗入课程建设
对中职学生来说,其成才之路不仅离不开基础课、专业课、实训课的课程学习,而且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为此,中职数控技术专业应当把专业知识、道德素养以及职业技能进行有机融合,与校企共同制订一套以工匠精神为基点的现代学徒制课程教学体系,以此来革新专业教学模式。例如,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可依照企业标准,建立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让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工匠精神形成有机融合,同时以学校实训基地为教学依托,把企业化的加工与生产作为教学载体,贯穿于整个专业教学之中,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基。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在2016年印发《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课教学大纲(试行)》明确提出要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技工院校应该开设有关工匠精神的教育课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同时,为了让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更加趋于完善,促使人才培养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教师应当与企业间进行反复研讨,让人才培养方案与工匠精神以及现代学徒制的需求相符。
(三)提升管理制度,促使工匠精神有效应用
首先,校企双方建立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例如编制科学合理的教学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教学评价机制和实习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定期检查、多方反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建立现代学徒制的日常教学管理制度,明确企业的岗位要求,制定和完善生产、安全规章制度,要求生产制度、安全规章制度健全;建立“师傅”的聘用与管理办法,以便保障岗位指导师傅的知识、技能的高标准要求。教学质量作为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良好运行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应当将学生的实际以及发展需求当作教育的切入点,把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教学首重,革新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模式与方法,强化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此外,为了发展教师的教育及管理能力,学校也要积极牵线社会企业,指引教师到企业中进行挂职历练,并承担企业产品的生产、研发等任务。期间,企业技术人员不但能帮助学生发展职业能力,同时也推动了教师教学和管理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专业教学质量管理部门人员应当依据教学实情,确立合理的监督及管理机制,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部门应当给予任课教师一定的教学灵活性,鼓励其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尝试,深化教师的现代学徒制认知,促使其教学主导性得到良好发挥,推动教育教学的良好发展,让学生的工匠意识得到充分有效的激发。
(四)促进“双师”协同育人,强化师资队伍工匠精神建设
专业教师和师傅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引者与辅助者及示范者,其自身的言谈举止、职业精神以及职业追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职业精神的养成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所以,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应当重视现代学徒制模式中企业师傅以及教师的人选工作,确保他们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精湛的专业能力。对企业师傅来说,其必须是企业的专家骨干,既要拥有丰富的岗位经验,又要拥有极高的技艺水准,更要拥有高尚的职业精神。对学校教师来说,应该以身作则,践行工匠精神,在工作中要做到坚守职业精神、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协同育人、勇于创新,为学生樹立好榜样。这种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态度、素养及精神将影响学生,实现工匠精神的继承。
(五)加强校企文化建设,熏陶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模式的良好运行不但需要学校的参与,也需要企业的配合,二者缺一不可。学校以人才培养为己任,企业则以创造价值为目标,两种文化主体以现代学徒制为纽带进行有机融合。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应当与企业深入联系,寻找文化融合的共通点,进而使学校与企业能够将自身的优势得以充分有效地发挥,让知识、技能以及精神的传授渗入学生的专业学习之中。与此同时,数控应用技术专业也可延伸教育方法,将工匠精神传递给学生,如通过班级主题板报、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微信群、公众号等方式,将工匠精神全面渗入学校文化建设中来。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与企业开发企业文化教学课程,并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进校园,让学生能够深刻地体悟到企业服务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让企业文化以及工匠精神渗入学生生活之中。
四、结语
总之,中职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应当以工匠精神为基,不断延伸和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专业教学和企业需求的有效衔接,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以及职业综合素养的提升打下可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海洲,唐衍军.现代学徒制视域下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J].职教通讯,2017(20).
[2]钱发飞.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以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2017(6).
[3]李宏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培育与弘扬“工匠精神”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