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萍 任海坤
[摘 要]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各技工院校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以缓解技能人才不足的窘境。但在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径中大多重技能、轻文化,尤其忽略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技工院校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严重缺失。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在技工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具体举措开展论述,促进技工院校学生品格塑造,提升职业素养,推进高、精、尖优秀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
[关 键 词] 优秀传统文化;职业教育;技工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1-0224-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就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缔造出了工匠精神、民族精神、爱国情怀、道德规范……,这些在历史长河中凝聚而成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更是一个高技能人才应当具有的“根”和“魂”。作为肩负培养技能人才重大使命的技工院校,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关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重技能、轻文化的人才培养现状需要加以改变,因此在技工院校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一、技工院校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把职业教育摆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2019年2月13日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技工院校是国家开展职业教育的主要阵地,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技工学院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提升学生品格塑造,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职业素养,提高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有利于技工院校学生的品格塑造
技工院校学生入校时年龄大多在14~15岁,他们普遍存在知识水平低、思想认识不高、自我约束及管理能力差等问题,对世界的认知较模糊,对事物的认识较偏激,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會,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遭受外来文化势力的影响及冲击,部分学生甚至因此迷失了自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德尚义、仁爱孝悌、谦和好礼”的核心价值观自古以来都是评判一个人德性品格的标尺。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有利于帮助学生重塑品格,帮助他们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目标奋进。
(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有利于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当今很多知名企业都将职业素养融入自身的企业文化中,在选人、用人、育人上更是侧重考察员工是否具备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团队合作、责任心、使命感。作为技工院校如何才能把输出的“产品”——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业广惟勤、爱业乐业”的敬业态度、“敬业乐群、业以济世”的奉献精神和社会理想,这些都是一个人职业素养的必需品。因此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有利于激发学生把个人的职业选择与民族前途、国家命运和人民的福祉紧密结合,让他们在实现价值理想和精神追求的过程中逐渐习得优秀的职业素养。
(三)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有利于推进技工院校高、精、尖人才培养步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靠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的技能人才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高、精、尖技能人才已然成为企业的座上宾,他们不仅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还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能够助力企业立于时代潮头。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理念融入技工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教会学生“学用结合,知行合一”,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精、尖优秀人才努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将充分发挥技工院校职业教育的整体功能,加速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二、技工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技工院校重技能、轻文化的人才培养路径,导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失
技工院校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及具体实施过程中,笔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将专业技能课程比重设置在75%~80%之间,课程主要包含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将文化知识课程比重设置在15%~20%之间,课程主要涵盖公共基础类、通识类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计算机、德育、心理健康等。单独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学校相对较少,在有的学校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几乎未见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由此可见,技工院校重视技能学习、轻松文化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文化知识教育的一部分,不应当受到忽视。
(二)技工院校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认识不足,缺乏学习主动性
技工院校招生一度受到高等教育、家长传统观念、兄弟院校竞争等因素影响,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薄弱、行为习惯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对理论课程尤其是基础类、通识类课程不感兴趣的现象;另一方面他们对外界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尤其对西方文化及思想着迷,追捧西方文化中的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热衷于观看西方影视作品。与此相反,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的来历、习俗知之甚少,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嗤之以鼻,认为来技校学习技能就可以了,学校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对自己专业技能学习和将来的就业没有任何帮助,因此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三)技工院校缺乏专业师资队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效不明显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既是文化的吸收者也是文化的傳播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国人几千年来的智慧,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如何才能把这些精神内涵精准地传送给每个受业者,这不仅是对师者学识的考验,更是对师者授业的考验。纵观技工院校师资,大部分学院专业课教师居多,基础类教师主要由语文、数学、英语专业方向教师担任,专业的优秀传统文化课教师几乎没有。部分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学校,其教师也都由专业课教师或基础类课程教师兼任。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匮乏的情况下,加之受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认识不足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技工院校的深入推进及实施效果势必不理想。
三、技工院校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措施
学校是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更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曾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这项工作看成是一个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的工程,要做好教材体系建设、拓展校园文化、加强研究和阐释、推进国际传播”。因此在技工院校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响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号召,亦是应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技工教育中缺失的重要举措。
(一)加快教学改革步伐,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教育教学是技工院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技工院校的最终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技工院校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正是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有力体现。因此,技工院校应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结合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实际,建立“品德铸魂、技能立身、特长添彩、作风塑型”四个人才的培养体系。在“学生中心 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下,加快教学改革步伐,尤其要针对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设置比重严重不足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改革课程体系设置,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融入技工教育,发挥育人功能。
(二)夯实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
夯实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氛围,既能彰显学校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又能达到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学校一方面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校园网站首页、微信公众号发布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材料,营造线上宣传氛围;另一方面还可制作内容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海报、画册张贴和悬挂在校园宣传栏、行政办公区域楼道、教室、实训室、学生宿舍等场所,营造线下宣传氛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氛围营造,实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
(三)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既能帮助广大技工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文化涵养和综合素质,激发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使他们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践行者和弘扬者。因此,技工院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2]一方面学校可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经典诵读、汉服文化、高雅艺术进校园、优秀传统文化技能大赛等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可借助开学第一课、大国工匠、时代楷模、世界技能大赛冠军人物等内容的宣传学习,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立志走技能报国、技能成才之路。
(四)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提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因此技工院校要加快研究制订贴合学院实际的师资培养方案,不断壮大师资力量,确实提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一是按照一定比例组建技工院校专职优秀传统文化师资队伍;二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优秀传统文化大师、名家到校开展讲座,让全体教师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培训;三是在基础课教师中推选优秀教师外出参加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培训和学术交流;四是通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能力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挖掘和培植校内优秀师资。此外,为提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效果,技工院校教师自身还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多研究多思考,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让晦涩难懂的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知识,变成学生耳熟能详的有趣故事,真正实现入脑、入心。
参考文献:
[1]孙华迪.加强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7):106-108.
[2]姜言苹.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9(2):24-25.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