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全 龚琳琳 陈莉 周小兵
摘 要:2020年是我国养猪业扩产复养的关键一年,随着非洲猪瘟的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前期的攻坚战转为持久防御战,全面暴发转变为局部散发,疫情基本处于可防可控状态。随着集团化、规模化猪场的迅速扩产,生猪存栏量迅速上升,非洲猪瘟带来的养猪红利也会逐渐消失,成本优势是未来竞争的核心。本文从当前形势下养猪面临的状况出发,就生物安全、饲养管理和免疫营养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为后非洲猪瘟时代规模化猪场如何实现可持续化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后非洲猪瘟时代;饲养管理;生物安全;免疫;营养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12-0056-03
1 我国养猪业发展历史及现阶段面临的状况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末)是我国养猪业发展的恢复时期[1],也称初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养猪业以传统散养为主,采用自给自足的模式,饲养水平低下;第二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 21世纪初)是快速发展阶段,形成了散养户与规模化饲养并存、集团化饲养逐步发展的情景,饲养水平参差不齐,疫苗与抗生素为主要保健措施;第三个阶段(21世纪初到2018年)是养猪业以集团化饲养和规模化饲养为主导的时期,品牌林立,药物残留、环保压力日益突出,散户减少。自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后,我国的养猪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和变化,导致饲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国养猪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调整阶段,现阶段主要面临以下两种状况:首先是非洲猪瘟的暴发呈常态化,2018年至今,疫情一直处在不间断、持续暴发中,经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处于可控状态。
2020年是我国养猪业复产的关键一年,大型集团公司复养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产能逐渐恢复,同时中小型规模化猪场也在积极复养、扩产,后期产能势必会快速增加,生产利润会下降。关于这个话题,业内人士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人认为由于非洲猪瘟在短期内不会被根除或净化,生猪存栏量不会大幅上涨,养猪红利还会持续3~5年。另有部分业内人士预测,到2022年,我国生猪饲养规模将达20亿头,猪肉价格会跌到每千克2~2.5元。虽说以上观点都是预测,但利润永远与成本挂钩,后非洲猪瘟时代,规模化饲养如何健康稳定发展,成本是核心竞争力。
目前,养殖业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以下简称“饲料禁抗”)、养殖端低水平使用抗生素。 今年7月1日饲料禁抗的法规正式实施,饲料禁抗后,养殖端短期内会面临一系列问题,饲养环节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在今年的李曼中国养猪大会上,陈焕春院士指出,大肠杆菌仍是造成猪腹泻的主要细菌,细菌性腹泻会成为养猪生产面临的最核心问题;2019年至2020年6月,共分离到477株大肠杆菌,占分离到的总菌株数的40.8%;在临床上,病毒、细菌混合感染的情况突出,死亡淘汰率提高,养猪利润下降。
综合以上两方面,在防控非洲猪瘟和禁止抗生素使用的新形势下,规模化猪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生存,生存是根本,这个阶段只要能把猪养得活,就能赚钱,至少目前幸存的猪场都能享受养猪红利;其次是健康,生猪健康是关键,实现弯道超车,不仅是养得活,还要养得好,成本制胜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后非洲猪瘟时代,规模化猪场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从而全面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降低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
2 生物安全的升级
对猪场来说,生物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为保护猪场、猪群和工作人员免遭疾病侵袭而采取的一切措施[2]。生物安全是一个大课题,不仅包括环境卫生控制(清洁和消毒),还包括防止疾病通过其他动物(野猪、家猪、昆虫和飞鸟等)、人类、运输等一系列途经传播。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方式是接触传播,猪场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就能阻止病毒传播。在非洲猪瘟的防控上,要运用系统思维模式,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在控制传染源上,目前在我国暴发的非洲猪瘟主要通过家猪传播,需要政府牵头,企业配合,打击违法运输,规范跨省运输。切断传播途径是生物安全的核心,是防控非洲猪瘟的根本。对猪场来说首先要高度认识生物安全,体系和制度一定要可操作化、可执行化,制度中体现人性化,二者结合,才能落实到位;其次在关键点控制上遵循“外紧内松”的原则,守好两个进口、两个出口。进场人员、物资分开消毒,车辆严格洗消。务必做到运输饲料的车辆和运送猪的车辆采用完全不同的道路,不交叉污染。最后做好猪场内环境卫生、消毒以及猪群卫生、消毒,最大化压缩病毒生存空间,降低发病率。
3 饲养管理的优化
非洲猪瘟发生后,养猪业的饲养理念、饲养模式都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高效生产转为安全生产,烦琐的生产流程转为简化的生产流程。这一切都是从猪的安全健康角度出发,如果非洲猪瘟暴发前强调的是“以人为本”,那么非洲猪瘟暴发后则是“以猪为本”。实现以猪为本,就要充分了解和掌握非洲猪瘟感染猪群的易感期,寻找猪群自身生理阶段与感染疾病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做好窗口期的管理。如为什么临产母猪容易发病,夏季母猪容易发病,除了与母猪特殊的生理特点有关外,热应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优化母猪的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尤其是热应激至关重要。与母猪相反,仔猪怕冷,冬季做好保温通风,对防止流行性腹泻的发生至关重要。总之,饲养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体现在离不开温度、湿度和通风三要素的管理。
4 免疫营养的强化
上文讲到非洲猪瘟防控要有系统思维模式,任何传染病的发生离不开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者缺一不可。在控制传染源上,应响应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号召,行业协会牵头,企业配合,实现联防联控。在切断传播途径上,应提升 生物安全级别,立体消杀压缩病毒生存空間。第三个关键要素是保护易感动物,非洲猪瘟的防控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和特效药,通过强化免疫营养来提高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提高易感阈值是根本途径。
研究表明,动物在受到疾病攻击时,机体会重新分配营养,减少用于生长或生产的养分,增加免疫系统的供给量。暴发非洲猪瘟后,母猪处于疾病攻击的重压下,免疫屏障非常薄弱,抗病力差,因此抓住母猪各生产阶段的生理特点同时强化易感期的营养至关重要。这可以在日粮配方中体现出来,如可利用日粮纤维、功能性寡糖改善肠道健康,缓解便秘,缩短产程,提高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进而提高母猪、仔猪的健康水平。
5 结语
总之,养猪是一项系统工程,动物的健康与饲养管理、营养供应分不开,环环相扣,是一个整体。后非洲猪瘟时代,规模化猪场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生物安全、饲养管理和免疫营养三管齐下。
参考文献
[1] 黄倩,曲铭君. 中国养猪业的发展[J]. 科学与财富,2015(0):012.
[2] 周斌绪,张佳,潘雪男,译. 现代养猪生产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