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教材“主题图”的高效价值

2020-02-04 16:17冯松元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期
关键词:主题图功能

冯松元

【摘要】在粤教版1-2年级科学教材中,一幅幅绘制精美、色彩鲜艳、情境丰富的“主题图”是其一大特色,这些“主题图”作为教学资源的重要载体,以其色彩斑斓的画面、生动活泼的情景,栩栩如生的人物,吸引着教师和学生,已被越来越多教师用作重要的教学工具,但大多只是浮于课堂表面,仅仅作为新课导入的素材被简单带过,很少教师会将“主题图”真正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如何在课堂上利用好“主题图”,如何充分发挥其在科学教学中的全部价值,是值得一线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主题图;低年级科学;功能

2017 年 2 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布,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小学科学教育的改革。《新课标》要求小学科学从原来的3-6年级的年段划分改为从一级开始。新课程标准下的1-2年级科学低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了解身边事物的一些特征或者现象,并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验证性活动,对具体现象与事物开展简单的观察和分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大胆尝试认识身边事物的科学态度,从而了解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及对身边自然界的影响。这样重大的改革举措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再次成为焦点,如何与小学低年段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对话?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以粤教2017年版的小学1-2年级科学教材为例,每一节新课都配有一张“主题图”和若干“情境图”就是该版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主题图”画的五颜六色 ,画面生动有趣,主角人物的活泼可爱,常常使低年级学生爱不释手。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难以全面理解和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展开和演绎“主题图”,挖掘“主题图”的潜在功能,让我们的课堂既生动有趣又能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呢?

一、利用“主题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启蒙性课程,强调激发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的重要性。由于小学科学的特殊性,所以不在于教师在教学中讲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例如,在一年级科学第一单元《认识大自然》第2课《我有好奇心》中,教材开篇首先展示了一张四个孩子围着一盆石头在热烈讨论的“主题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展示“主题图”前可以把图片中的对话文字去掉,然后告诉学生们,今天要带他们去参观一个生长着很多不同种类植物的地方,让孩子们猜猜可能是什么地方?并说一说你都发现了哪些植物?然后引导提问:“图中四个小孩子围着一盆东西在热烈讨论,同学猜猜盆里的是东西?能吃么?”学生都会认真观看,踊跃举手回答。有的说“像一盆小石头”;有的说“像一盆小肉肉”;有的说“像一个果仁披萨”;有的说“像一大碗罗宋汤”......总之就是各种想象、各种答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些假设性和调侃性的提问?例如,当有学生说像一个果仁披萨的时候,教师可以补充提问:“为什么你觉得是一盘果仁披萨呢?难道是那几个小孩子参观累了,肚子有点饿,点了一个披萨外卖?我看还是你自己肚子饿了嘴馋想吃而已吧!”然后学生都会哄堂大笑。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整个课堂也都活跃起来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主题图”,通过大胆假设,创设有趣的故事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

二、利用“主题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生动、逼真的情境,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表达的强烈欲望。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营造一个生动有趣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营造一个和谐的语言环境,通过多表扬,多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让学生通过语言大胆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例如,在一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四季》第13课《温暖的春天》中,课堂开始,教师可以首先展示一张户外春天的“主题图”,先让学生观察一会,然后引导学生逐步创建一个故事情景并提问:“周末的一天,天气非常好,琪琪和彬彬两个小朋友相约一起到公园游玩,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说说他们在公园都看到了哪些有趣动物和植物?它们都有哪些特点?水上欢快游着的是什么动物?他们是一家子吗?天空飞的什么动物?它们可能是从哪个地方飞来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并和同桌一起讨论,猜猜图片中描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表达出来。此外,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下转第12版)                               (上接第11版)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主题图”中的小鸭子和小燕子等小动物,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引导学生想像出一些有趣的情景對话,再拓展创建一个“小鸭子一家的快乐春游”的小场景,并邀请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把“快乐春游”展现出来。

通过认真观察讨论以及小场景设计,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自我展现的小舞台,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三、利用“主题图”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科学技术最终目的是服务生活。教师要营造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景,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科学问题,并运用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妥善解决问题,着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体验科学。所以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认真挖掘“主题图”所隐含的更深层次的科学问题。例如,在二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动手做玩具》第11课《纸陀螺》中,教材活动1《用纸做陀螺》的“情境图”,展示了纸陀螺的制作方法,但图中只提示学生要“注意别被竹签扎着!”而忽略了一些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其它问题。例如,竹签是圆的,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与卡纸之间打滑的现象,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尝试在结合处点一些胶水或者把圆柱形的竹签换成菱柱形的。例如,竹签没有从纸盘中心穿过去,导致陀螺不平衡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等等问题,都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法。如,教材活动2《怎样转得更久》的“情境图”,图中除提示纸盘的大小和高低与陀螺转动时间的长短有关系外,教师还可以激发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大胆猜想,发现纸盘的轻重、竹签的长短以及竹签头的粗细也可能与陀螺转动时间的长短有关系,并通过综合考虑,尝试找出最优解决方案。

四、利用“主题图”培养科学素养并渗透德育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育越来越强调德育,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德育教育的深入奠定了基础。在小学阶段,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主的自然科目,也是开展德育,提高当代公民素质最基础的科目。在小学1-2年级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里的“主题图”,将培养自主探究的科学素养和学校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例如,在一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水果和蔬菜》第6课《美味的水果》中,教材的“主题图”描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到同学家里做客,同学端出一个盛有各种水果的果盘招待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通过人体的各种感知器官辨认出不同的水果,并初步了解我国各地大致盛产哪些水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在描述到同学家做客的“情景图”时,还可以适当渗透一些关于如何帮忙招待客人的德育教育内容,教育学生如何待人接物。在讲述活动3“各地的水果”时,可以拓展提问:为什么我们在一个超市或市场就可以买到全国各地甚至是其他国家盛产的水果呢?此时教师可以引申介绍一下我国交通运输和物流业的告诉发展,顺带说说我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从水果的不同产地,引申拓展一个亲子调查活动,让学生回家和家长一起,通过到商场和市场实地调查或上网搜索查询等方式,了解一下他么所生活的地方,不同季节都有哪些水果,这些水果都有哪些外部特征等等,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素养以,同时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这也是乡情教育的一种方式。

五、结语

“主题图”作为知识的重要载体,内容非常丰富。作为一线教师,必须认真研究,除了要看懂“主题图”本身所要表达出来的情景,還要综合运用自身掌握的不同学科的知识,同时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按照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际情况,对“主题图”进行适当的引申拓展,构建更具内涵更加丰富的学习情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着重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适当穿插渗透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科学素养。这是个艰巨的任务,任重道远,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旭.浅谈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科学咨询杂志,2017,(26):150.

[2]赵斌.激发学习兴趣,唤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欲望[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12):125.

[3]郑守春,郑瑞兰.培养科学素养提高公民素质[J].神州,2012(22):34.

[4]杨滨.加强农村小学科学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J].读天下(综合),2018(2):190.

[4]刘颂豪.教材说明[Z].粤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8(2):4-5.

猜你喜欢
主题图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2IN1厨房漏斗
我有特异功能
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浅析主题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小学数学主题图的教学策略
有效利用主题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主题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