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课程建设探讨

2020-02-03 02:13陶东杰蔡红英
关键词:本科生课程建设

陶东杰 蔡红英

摘 要: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是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出的严格要求。为了应对学生基本能力缺位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带来的硬约束问题,必须从课程建设上进行探索。面向财税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财税计量分析》课程以切实提高本科生基本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为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分析了财税专业本科生历年毕业论文,梳理影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详细报告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的具体做法,最后总结了课程建设成效,对下一步打造“金課”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课程建设

一、引言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保障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通知》从高校本科教学四个环节作出严格要求,其中之一就是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通知》要求“高校要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要求,修订完善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管理制度,强化指导教师责任,加强对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要严格实行论文查重和抽检制度,建立健全盲审制度,严肃处理抄袭、伪造、篡改、代写、买卖毕业论文等违纪问题,确保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质量”。

面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现状,有学者争论是否应该取消本科毕业论文(饶家辉和张乃生,2014),但是,在贯彻新时代大学教育“以本为本”理念之下,切实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是没有退路可言的。各高校纷纷开展管理制度建设来严控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能够起到严守毕业论文质量底线的目的(侯晓华,2011),也有学者认为完善导师制度,改进指导方法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有效路径(崔嵘等,2013;孔翠英,2018)。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开展毕业论文之前,普遍有“三不知”:不知论文是什么样子的、不知什么是科学研究方法、不知应该怎么选题。本科生的“论文零基础”是造成其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反思本科生培养方案不难发现,针对本科生论文写作和科研方法训练的课程缺位或重视不足,是导致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低下的关键原因。因此,专门针对毕业论文的相关课程建设,是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必经之路。

笔者承担了财政税收类专业本科生《财税计量分析》课程的教学,从2017年起对课程进行改革,将课程目标重新定位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经过5个学期的持续探索,改革颇有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前期科学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专业选题储备三方面的缺失。本文以《财税计量分析》为例,从课程建设的视角讨论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首先,本文梳理了财税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偏低的表现,剖析其多层次原因,这为《财税计量分析》课程建设提供了现实背景和重要靶点。然后,本文将详细报告本课程建设情况。最后,以笔者所在学院的财税专业本科毕业生为样本,对《财税计量分析》课程建设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展望。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分析

笔者汇总了我院财税专业2015届至2019届共计744篇本科毕业论文,重点分析了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写作水平。我们选择了某985大学财税专业的10篇优秀毕业论文作为满分参照,邀请5位专任教师对从744篇论文中随机抽取的100篇论文从选题、研究方法和写作水平三个角度重新打分。结果显示,从年份时间序列上看,论文质量逐年有上升趋势,但总体质量仍偏低,60%的论文严格来说达不到及格线。

论文质量低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选题过“大”。以2015届毕业论文为例,大量充斥着诸如“某财政税收问题研究”、“完善我国某税制研究”等题目。部分本科毕业论文的主题堪比博士论文选题,事实上,作为本科生没有足够的能力驾驭如此宏大的题目。第二,研究方法陈旧。财税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二级学科,经济学研究范式包括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从国内外主流期刊来看,实证研究是当前主流研究范式,其中使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开展的实证研究占比最高。然而,我们的样本中,选择实证研究范式的论文数量极少。2015-2019年间,实证研究论文篇数/总篇数分别为6/175、6/168、6/162、15/115、33/124。第三,写作水平低。我们主要观察了论文结构、格式和绪论部分的文字表达逻辑性,发现各方面都十分欠缺。

论文质量低下的原因必然是多方面的,激励制度是其中之一。我院从2017年开始实行论文查重制度,2018年和2019年的论文质量有显著的提升。但论文总体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还是学生的研究能力不足。我们将观察视角聚焦于此,通过QQ群的投票功能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回访,结合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在毕业论文之前,大多数学生对于论文是十分陌生的。首先,学生普遍不知道论文是什么,在毕业设计之前从来没有阅读过期刊论文,毕业论文选题很多来自搜索知网得到的一些博士论文或硕士论文题目;其次,没有掌握任何一种研究方法,对于如何实现一项研究知之甚少,迫于无奈使用“东拼西凑”方法来完成论文;再次,没有系统的论文写作训练经历。培养方案中针对毕业论文的课程缺位或重视不够是导致学生论文写作能力严重不足的直接原因。

三、课程建设情况报告

(一)课程基本情况

《财税计量分析》的课程性质为专业选修课,开课时间为大三上学期,学生人数20-35,课时52(课堂36+上机16),先修课程为财政学、税收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课程以切实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为目标,训练学生使用微观计量模型对财税领域选题进行实证研究的基本能力。课程内容包含四个部分:第一,计量经济学基本原理回顾与实证研究思维方式培养(4课时);第二,论文解读(24课时);第三,Stata软件基本操作训练(16课时);第四,研究设计和论文写作指导(8课时)。通过完整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实证研究思维方式和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进行研究设计、阅读一定数量的高水平论文、掌握Stata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能够做到自主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应用主流研究方法,写出框架完整、逻辑通顺、形式规范的毕业论文。

(二)教学方法

针对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特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多种教学方法,确保实现教学目标。

第一,课堂讲授法。计量经济学基本原理回顾和实证研究思维、研究设计和论文写作指导均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模式。使用自制讲义,推荐参考书目为《计量经济学及Stata应用》(陈强著)。在教学中大量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建立起实证研究思维,了解选题的方法、论文创新的来源。通过拆解数篇典型的实证研究论文,使学生熟悉论文框架结构,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第二,翻转课堂。论文解读是通向论文写作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最有效的方法。这部分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上台解读论文。首先,教师要求每个学生课前预先浏览《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四种期刊近3年发表的所有财税领域论文,根据兴趣从中选出5篇并写出推荐理由。然后,教师讲授解读文献的方法和要点,选择24名学生分别解读指定的1篇论文。每堂课解读1篇文献,约25分钟,教师围绕选题、方法、研究设计和写作三方面进行点评,时间约10分钟,引导学生互动问答约10分钟。未上台解读文献的学生,也由教师指定1篇论文,提交一份2500字以上的书面文献解读报告。

第三,实践教学法。Stata软件基本操作训练采用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首先,由教师讲授Stata软件的基本操作、微观计量分析的完整过程和常用命令。然后,以教师本人的科研项目为案例,演示一篇论文的数据获取、数据清理、描述统计、回归分析以及结果报告的全过程。最后,教师将学生分为6组,选取具有数据可获得性的6篇发表在顶级中文期刊的论文,将论文所使用的数据或数据来源提供给学生,要求每个小组将论文中的数据分析过程复刻出来。学生利用上机课和课外时间完成作业,分组在课堂上汇报成果,分享遇到的问题并展开讨论。

四、课程建设成效与展望

(一)课程建设成效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打造“金课”的首要任务。《财税计量分析》课程建设本身践行了教育部关于打造“金课”的高要求,即“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高函[2018]8号)。《财税计量分析》的课程内容多元化,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和思维方式,并且要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大量文献,学习软件操作技能,课程的难度和深度是显而易见的。《财税计量分析》的教学质量和成效集中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实现度,即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基本能力上面。

第一,学生掌握了论文选题的方法,能够提出兼具研究意义和可行性的毕业论文选题。正如前文所述,2018年之前的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中,采用实证研究范式的比例是极低的。2018届之前还没有开设《财税计量分析》课程。部分2019届学生选修了改革后的《财税计量分析》,全部选择了实证研究范式的题目。我院2020届财税专业毕业生的开题报告显示,62%的选题为实证研究范式,并且全部使用了计量经济学模型和Stata软件。选题类型的显著变化表明,《财税计量分析》课程明显提升了学生独立开展实证研究的自信心。另外,选题过“大”的现象得到了缓解。实证研究是围绕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展开的,学生的选题来源从过去的硕博论文扩展到高水平期刊论文、最新会议论文以及当前的社會热点,选题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第二,学生可以自主动手实现完整的实证研究。受限于部分论文指导教师在实证研究能力上的缺失,学生在得不到充分指导的情况下,不敢选择实证研究类的题目。而选修过《财税计量分析》课程的学生,具备了自主选题能力、Stata软件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足以支撑他们完整地开展实证研究。

第三,论文写作水平有了质的提升。相对于规范研究,实证研究论文的写作基本框架是固定的。课程所详细解读的“引言”、“文献综述”、“实证研究设计”、“回归结果分析”等每个章节的“规定动作”,不仅有章可循,而且其逻辑完全符合人类对事物和规律的认知习惯。因为论文中大部分的段落是“必须写”,也就不存在论文写作“无话可说”了。事实上,实证研究论文的写作更注重逻辑严谨性和形式规范性,学生在写作和修改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充分的训练。此外,初次查重的结果也大为改观。对2019届毕业生的在线调查发现,实证研究类选题的初次查重重复率全部低于30%,而非实证类的研究初次查重重复率普遍高于60%,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学生无法驾驭规范研究方法来研究财税领域的问题。

(二)课程建设展望——打造“金课”

《财税计量分析》课程建设以切实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为目标,针对学生科研与论文写作能力训练设计课程内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满足“金课”所要求的课程教学质量。但是,由于本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与“金课”所要求的“挑战、难度、深度与质量”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适度提高课程的挑战度和难度。一方面,目前要求学生浏览4本期刊,筛选5篇文献,最后解读1篇文献。除了解读文献可控,学生在其他环节并没有完全严格执行老师的要求。在以后的课程中,可以指导和要求学生根据所解读的一篇论文的主题,收集10篇以上与这个主题相似的其他论文并写出文献梳理报告,在解读论文的过程中做出报告。另一方面,目前用Stata“复制论文”时所选的文献都是使用的最简单的横截面数据,并且给学生提供了Stata版本的数据,缺少数据归集与整理的过程。事实上,这部分工作是一项实证研究的开端,也是使学生熟悉数据的重要环节。以后在选择样板论文时,可提供面板数据集,或者指导学生从数据库中自行下载整理所需数据集,全周期全方位地训练实证研究基本能力。

其次,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未来可探索并实施研讨式教学法。在课程中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一项实证研究,学期末段,采用圆桌会议的形式报告工作论文。这种形式可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另外,还可以邀请专家进课堂讲解自己的工作论文,与学生面对面讨论研究选题,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项最新的研究是如何选题、设计和实施的,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注 释:

鉴于学生基础薄弱,本课程解读的是中文顶级期刊论文,但在教学时会介绍英文的顶级期刊和其他权威中文期刊,使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对文献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

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以是否为实证研究作为判断论文质量的主要指标是合理的。当然,规范类研究也有很多高质量论文。规范研究的要针对现实问题,分析"应该是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而绝大多数的本科生是不具备规范研究能力的。我院评选的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基本都是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Z].教高函[2018]8号.

[2] 饶家辉,张乃生.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8(3):100-104.

[3] 侯晓华.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监控[J].教育学术月刊,2011,(7):64-65,68.

[4] 崔嵘,陈薇,刘为群.如何走出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困境——国外本科生论文指导方式及其启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122-123.

[5] 孔翠英.本科生导师制对提高财经类毕业论文质量的作用[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8,21(4):59-63,99.

猜你喜欢
本科生课程建设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院士给本科生上课本不该成新闻
The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Self-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