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退役复学学生适应性研究

2020-02-03 08:58李潇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2期
关键词:独立院校适应性

摘 要:我国在校大学生参军制度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退伍复学大学生,在“中国梦”和“强军梦”的战略视角下,退伍复学大学生历经由“校门”到“营门”、由“营门”回归“校门”的过程,其教育环境、文化背景、学习氛围和角色扮演发生快速的转变,由此也带来退伍复学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要正视独立院校退役复学大学生存在的一系列适应性问题,不断推动退役复学大学生的适应性能力。

关键词:独立院校;退役复学大学生;适应性

在“中国梦”、“强军梦”的背景下,有越来越多的有志优秀大学生投身军营,成为“强军梦”中不可缺少的主体,对于优化兵员结构、推进信息化军队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在退役复学大学生由“校门”到“营门”、由“营门”回归“校门”的过程中,要关注和研究独立院校退役复学大学生离开军营、返回学校的适应性问题,确保大学生士兵“入伍欢心、在伍安心、退伍放心”。

一、退役复学大学生适应性概述

退役复学大学生是参军前未完成高等教育、服役期满退出现役继而回归高校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他们成为独立院校中的特殊群体,思想觉悟高、政治素养好、意志坚韧、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学习态度端正,然而在由“军人”和“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存在适应能力不强的问题,情绪不够稳定,存在角色冲突、工作重心转移等问题。

社会适应性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解读,即:生物体自身的改变、生物体个体与外部环境的融合,旨在保持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与一致性,表现出人类为了生存而进行心理、生理、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改变。

退役复学大学生适应性主要是指大学生士兵重归高校时的学习、交往、职业发展、生活环境的适应,包括大学生士兵向大学生转变角色的适应;交往主体由战友、首长向同学、老师的适应;主体行为由军事训练向专业知识学习的适应;职业发展由军队向社会的适应等。具体来说,退役复学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体现为不同维度的适应性,即:角色的适应性、社会交往的适应性、学习的适应性、职业发展的适应性。

二、独立院校退役复学大学生适应性的问题及成因剖析

(一)适应性问题

(1)角色适应的冲突问题。独立院校退役复学大学生士兵由“军人”回归到“大学生”,其角色发生较大的转变,并由高度集中统一的军队管理环境回归到自由宽松的高校环境,也面临极大的环境变化,不少退役复学大学生在这个过渡期内感到无所适从,表现为较大的角色冲突和角色扮演失败。

(2)人际交往的适应性问题。退役复学大学生在校园人际交往上要迈过社会环境迅速变化的门槛,同时,退役复学大学生还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和年龄压力,彼此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和联系,导致他们在校园人际交往中产生明显的压力和紧张感。

(3)职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携笔从戎,表明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日趋提升,并受到国家政策和巨大就业压力的驱使,大学生存在“曲线就业”的心理,然而国家对于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政策支持和落实存在难度,缺乏足够的权益保障,没有为退役复学大学生带来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优惠。同时,由于受到专业知识的断层影响,退役复学大学生的个人求职信心较弱,加之存在较大的社会舆论负面压力,导致这一群体的求职信心受到较大影响。另外,同辈发展压力较大,这些退役复学大学生存在较大的心理落差,对自身价值缺乏认同感,从而诱发各种心理和情绪问题。

(4)学习适应性的问题。独立院校退役复学大学生存在校园学习的适应性难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专业调换难。不少退役复学大学生的专业调换存在较大难度,专业调换的程序相对繁琐,缺乏新专业学习的支持和指导。网上选课难。退役复学大学生的网上选课存在较大困扰,缺乏专门老师的选课指导,无法适应课程和学分调整的变化问题。专业学习难。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与现行知识体系存在断层现象,在学习大学专业知识上相对生疏,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学业发展难。国家对于退役复学大学生群体并不适用考研加分的优惠政策,部分表现优异的大学生想通过荣立二等功保研难度较大,导致这一群体学业发展受阻。

(二)成因分析

(1)缺乏相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征兵和安置存在失衡发展的现象,没有注重对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学业发展、专业提升、心理健康、求职发展的工作,加之单校退役复学大学生群体的数量较少,学校缺乏足够的重视,并不知晓退役复学大学生存在的适应性问题,难以提供科学合理的教育。

(2)缺乏政府福利政策。当前大学生参军入伍的政策吸引了大批在校大学生服兵役,然而国家的相关政策并不完善,兵役政策的有效执行和真正落实存在缺失,表现为立法保护的缺失、社会支持的缺失、监管不到位等,导致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权利难以保障。

(3)军队对待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教育存在缺失。當这些大学生士兵在军队快速成长时,基层干部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其退役复学适应问题的提前教育和辅导,并且在复学后的“军地”沟通明显不畅,军队与地方的交流和互动极其有限,没有打破“军地”互动的壁垒,缺乏对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后续追踪和疏导。

(4)退役复学大学生个人调适的失衡。多数退役复学大学生存在角色定位不清和角色冲突的现象,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由“大学生”到“大学生士兵”、从“大学生士兵”再到“退役复学大学生”,历经三种不同角色的快速转变,难以明确自身的角色期待,加剧角色冲突,并出现成就动机和成功恐惧的困扰问题。

三、独立院校退役复学大学生适应性提升策略分析

要从不同维度系统探讨独立院校退役复学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提出退役复学大学生适应性提升策略,及时有效地解决特殊群体面临的适应性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独立院校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落实政策制度的保障功能

要从宏观的层面进行思考和设计,从政府角度完善现有的福利政策,积极推进高校征兵主体向大学毕业生转变,适时调整征兵政策,减少在校大学生入伍的数量,精准定位征集入伍大学生,进行“准国防生”的定向培养,弱化在校大学生退役复学的适应性问题。并适当放宽征集对象条件和标准,如:视力、年龄、体重等,避免在校生参军入伍的“一刀切”现象,消除毕业参军的担忧心理。并理顺参军入伍渠道,根据部队需要和大学生士兵的表现进行综合考量,建议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选拔和提干综合素质强的优秀大学生士兵,并探索“准国防生”的预征兵新模式,在高校在校生中选拔“准国防生”定向生培养军官,结合在校大学生的个人参军意愿、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进行考核,构建“能进能出、出入有序”的动态管理机制,进行“准国防生”的定向培养和管理。

还要不断完善国家的征兵政策和大学生参军的福利政策,解决退役复学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要做到“高分入伍”、“高分复学”和“主动帮扶”,由专业老师主动帮扶,保证退役复学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缩短退役复学大学生与同学的两年学龄、年龄的差距,准其修完应修学分即可享受提前毕业,鼓励其复学返校学习,缓解职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和学习适应性问题。同时,要实施“考研加分”、“军功保研”政策,弱化在校大学生与应届毕业生参军政策的区别,进一步降低二等功保研的门槛,刺激退役复学大学生学业发展的热情。

要持续完善征兵政策,通过定向招聘、职业预留、就业推荐等措施,缓解独立院校退役复学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适应性问题,减轻退役复学大学生的“二次就业压力”,还要关注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户口安置问题,对其提供户口安置方面的优惠政策。国家要对其提供法律保障和社会支持,促进相关政策在阳光下运行,确保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基本知情权、参与权和公平竞争权,避免相关部门的腐败现象。

(二)高校开展主题教育

独立院校要构建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采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理论宣讲法、实践演练法、激励教育法、典型示范法、心理咨询法等,使之成为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政治助手”,使退役复学大学生熟悉高校政治教育课程的真实需求和期待,与同学交流其军旅实践、军营生活和军队政治,成为独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手”,緩解自身面临的角色适应性问题,完成由“军人”到“大学生”的转型。同时,还可以让退役复学大学生成为独立院校国防教育的“老手”、“高手”,利用其两年时间习得的军队特有国防观念、国防思想、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与同学进行互动和共享,体现出其自身的价值。并以重大节日或活动为契机,在“建党节”、“建军节”展示其在部队养成的能吃苦、敢担当、乐奉献的精神,向其他同学宣扬“榜样”和“典型”的正能量。

(三)军队进行辅助教育

军队要做好退役复学大学生的退伍教育,进行退役复学大学生的疏导工作,对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学业发展、人际交往、职业发展进行针对有效的心理辅导,并强化军队与地方高校的互动,实施“订单式”的人才培养,缓解退役复学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

(四)做好退役复学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独立院校退役复学大学生要适应角色转变,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将军队的历练在大学生活中展示出来,做到自我认可和自我教育,成为“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军转地”的学习新环境,由被动退伍转变为主动复学,并积极参与院校教育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优化兵员结构的重要举措,极大地提高部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然而也要正视当前独立院校退役复学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从政府、高校、军队和个人等维度思考退役复学大学生的适应性策略,充分发挥退役复学大学生的优势,缓解退役复学大学生的适应性问题,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

参考文献

[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J].万顺平.职业时空.2013(02)

[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刍议[J].吴琼.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02)

[3] 浙江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和实践[J].孙萍萍.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

[4] 退伍复学高职生参与学生管理的实践探索[J].李禄华.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8)

基金项目:2019年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2019年度院级科研立项项目“独立院校退役复学学生适应性研究--以相思湖学院为例”(课题编号:2019YJKY24)。

作者简介:李潇(1986- ),女,河南郑州人,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学生事务管理中心秘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独立院校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慕课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思考
翻转课堂在独立院校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独立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既定PSS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适应性分析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