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思维培养策略浅析

2020-02-03 09:42常红岩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维培养小学语文策略

常红岩

摘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等,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思维片样策略展开详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培养;课堂教学;策略

科技的突飞猛进,竞争尤为激烈,需要人们有创新意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思的重任。学生只有具备创造性思维才能不断创新,创造性思维即为散发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培养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是传统的,教师一直遵循“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原则。而有的教师只重视传授学生知识,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具体表现有:

1、以教为主。教师教、学生学,其结果培养出的学生高分低能。有的教师宁愿培养一个高分低能的学生,也不愿培养一个低分低能的学生。这一做法无疑是荒谬的,如果按照这样的思想去教育学生,无疑就会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制约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忽视课外的学习,培养出的学生视野非常狭窄,或许他们会把某一篇文章倒背如流,但却不知某个著名的科学家是研究什么的。这样教出来只知道死记硬背,唯题目是从的学生是难以有什么创造性思维的。

3、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在家长和教师整天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声中,神经绷得紧紧的,长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之下,就会变得自信心不足,懦弱,自卑,遇到困难就显得手忙脚乱,更谈不上遇到问题能有所创造性地解决了。

4、不重视创造力的培养。有关资料表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质上是科技知识、创新及其转化能力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人才数量、质量及人才创造能力的差距。我国的中小学课堂上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培养普遍重视不够,极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创造能力不高的现象,从而直接导致了以上差距的形成,这无疑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小学语文课堂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听说读写的要求,都含有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注意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不但可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而且能够强化教学重点,帮助突破教学难点,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

1、注意培养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写,而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的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任何创造活动的组成部分。没有创造想象,生产劳动、技术发明和科学创作、艺术作品等一切创造活动都无法顺利进行。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等都有重要意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平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本的各有利元素,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2、肯定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意识是人们对创造活动的需要、愿望和动机,包括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从肯定其创造意识,激发好奇心和培养求知欲开始。可见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即便是幼稚的,不切实际的,老师也应当同样给以肯定和鼓励,同时加强指导,因为有时候,这些幼稚的好奇心、求知欲说不定就是创造的开始。对小学生来说,有时幼稚并不可怕,反而可怕的是老师对幼稚的责难。只有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不至于把他们的创造意识掐灭在萌芽之中。

三、通过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形象思维又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直观地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理解事物的本质联系,需要以直观的物体或图像作为中介。多媒体以其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拓宽训练方式等方面有其过人之处,便使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充分运用直观的多媒体教具,使课文内容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储备材料。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参观旅游、调查访问等,让学生接触社会,实地观察,体验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扩大知识领域,积累形象的材料,让这些表象材料为学生形象思维的形成服务,在一定的时机诱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培养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圍、不因循传统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的特点是“求异”,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因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小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敢干超越教学现实的精神,如应答或复述课文时,设法变换叙述方法、方式;分析句子时进行多句比较、多问比较;造句要求别出心裁;分析问题时运用多维分析;课堂学习敢于对教材、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的局面;阅读时能对读物进行比较评论,善于设计训练习题等等。引导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有价值的答案出现的概率就愈来愈大,使学生的思维向独创性、灵活性方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冰.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中国教师,2018 (S2):38.

[2]陈春玲.谈语文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8 (30):10-11.

[3]郭晓希.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 (28):95.

猜你喜欢
思维培养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培养
数学习题讲练中学生思维培养的认识与实践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