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静
(北京市昌平区妇幼保健院,北京 102200)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 mL,剖宫产者≥1000 mL。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撕裂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宫缩乏力是最为常见的原因[1]。本研究探索了欣母沛联合水囊宫腔填塞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如下。
本文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共70例,孕周37~41周,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剖宫产术后、自然分娩分别3 例和3 2 例,年龄23~28(26.21±1.20)岁。观察组剖宫产术后、自然分娩分别为5例和30例,年龄23~29(26.25±1.45)岁。两组统计学比较显示P>0.05。
产后出血≥400 ml时,对照组的患者给予肌注欣母沛250 ug,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如子宫收缩无好转,继续肌注欣母沛250 ug。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先采取水囊宫腔填塞,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止血时间及阴道出血量。
1.2.1 自制水囊的方法
双层避孕套套叠,放入一根细导管,排尽空气后在避孕套口部系紧,取另外一根导管置于避孕套外,把两根导管与避孕套口绑在一起,松紧适宜不漏液。
1.2.2 水囊放置方法
碘伏消毒会阴、阴道及宫颈,术前彻底清除宫腔积血,钳夹宫颈,B超引导下将水囊放入宫腔内,阴道填塞碘伏纱布固定水囊位置,根据子宫大小逐渐注入生理盐水200~400 mL,使出血得到控制,注水完成后把导管扎紧放置产妇引导内。外侧导管末端连接负压引流袋用于观察宫腔出血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阴道出血情况,水囊放置后给予缩宫素静点,抗生素预防感染。
1.2.3 水囊取出
宫腔水囊一般在填塞术后24 h左右取出。取出水囊前先做好预防再次出血的准备,给予开放静脉,缩宫素静点。常规阴部消毒,一次将囊内水抽尽,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阴道出血情况。
比较两组产后2小时出血总量、24小时出血总量、止血时间、感染率、患者满意度。
SPSS 26.0软件处理数据,数据实施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产后2小时出血总量、24小时出血总量、止血时间低于对照组相应的指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2小时出血总量、24小时出血总量、止血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产后2小时出血总量、24小时出血总量、止血时间比较(±s)
组别 2 小时出血(ml)24 小时出血(ml)止血时间(min)对照组(35) 850.51±12.21 959.56±32.21 40.25±3.18观察组(35) 689.21±10.21 726.21±21.21 21.19±2.51 t 18.013 18.134 7.911 P 0.000 0.000 0.000
观察组、对照组均无感染病例发生,患者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8.57%,P<0.05。
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导致出血性休克,如果抢救工作做得不及时,往往会危及产妇生命[2]。止血方法有很多,如按摩子宫、宫缩剂、宫腔内填塞纱布或水囊、子宫压缩缝合等,但是每种方法有各自的局限性[3]。
欣母沛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是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天然提取的前列腺素F2α衍生物,具有明显的刺激以及诱导子宫平滑肌收缩,有效压迫平滑肌层止血的作用,而且欣母沛的半衰期长,活性强,在临床中主要用于妊娠终止或因常规药物对于宫缩乏力无效等情况的产后出血。但其副作用明显,尤其经济费用高,偏远地区及二级医院使用受到限制。
对于自然分娩及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控制,宫腔内放置水囊易于实施,可一次性放入宫腔,具有独特的优势,避免了二次剖腹止血的概率,避免了填纱条时反复进出宫腔的弊端,降低了感染风险。水囊形状可随宫腔、阴道改变,宫腔内受力均匀,无死腔,操作简便,取出相对容易[4]。研究显示,对于产后出血的保守治疗,宫腔水囊填塞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应用越早,止血效果越好,效果越好。水囊压迫止血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具有一定优势,副作用小,创伤小[5-6]。
本研究的成果中,观察组止血快,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总量、止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感染病例发生,同时可以减轻欣母沛的副作用。
综上,欣母沛联合水囊宫腔填塞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单一欣母沛,可更好、更快的止血,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副作用小,加速生命体征恢复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