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建萍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对于要不要区分metonymy(以下简称M)和synecdoche(以下简称S)这两个修辞格,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
如蓝纯在他的《修辞学: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就把M和S同时包括在意义类词格“借代”这个条目下。他说:我们这里讨论的借代包括S和M两种情况。在实际使用中,S和M之间的区别不大,早在18世纪,苏格兰修辞学家George Campbell就质疑过区分这两个修辞格的必要性。本书中我们将S和M统称为“借代”。(蓝纯,2010)
而更多的语言学家倾向于区分M和S。如李树德和冯奇在《英语修辞简明教程》一书中指出:提喻是英语中的一种修辞格,经常与另一种类似的修辞格相混淆,即转喻。一些英语修辞学书籍把这两者放在一起,加上一些专家学者对这两种修辞格的看法不一致,使初学者更加困惑。(李树德、冯奇,2003)
冯翠华在《英语修辞大全》一书中也做了如下阐述:提喻经常与转喻混淆,有时甚至被当作同义词对待。这并不奇怪,因为两种修辞都涉及替代。(冯翠华,1995)
张秀国在《英语修辞学》一书中说:转喻和提喻都涉及替代。许多语言学家认为提喻是转喻的一种亚型。转喻和提喻是两种语言的混淆,人们很难区分它们。但这并非不可能。事实上,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张秀国,2005)
胡曙中在他的著作《现代英语修辞学》一书中同样指出:转喻(metonymy)和提喻(synecdoche)是非常相似的辞格,以至于18世纪英国修辞学坎贝尔(George Campbell)不知道是否应该加以区分。不过,现在不少修辞学家还是倾向于把它们区分开来。(胡曙中,2004)
黄衡田更是把metonymy和synecdoche 直接编进了他的《英语易混修辞格》一书中,并对metonymy和synecdoche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黄衡田,2001)
在谢祖钧编著的《英语修辞》一书中,他指出:与转喻相似,提喻也存在于英语修辞中。 转喻和提喻相当于中文中的借代。(谢祖钧,1988)
在李鑫华的《英语修辞格详论》一书中,明确指出:既然提喻所涉及的也是一种指代的关系,那么,它就容易与借代相混淆。所以学习提喻辞格我们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能把提喻与借代区分开。凡研究过这两个辞格的人都知道这两种辞格很难区分开来。但是,很难区分并非不能区分。(李鑫华,2000)
由上可见,国内外各语言学家对这两个修辞格的区分众说纷纭,各执一词,那么到底这两个修辞格要不要区分、如何区分呢?下面我们就从定义、特点、理论基础等角度出发对这两个修辞格做一全面的对比和分析。
关于英语的metonymy(中文通常被译为转喻、借喻、借代),Webster’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是这样解释的:Metonymy是一种修辞手法,即用一个事物的名称代替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的名称。换句话说,“metonymy”是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的名字,当然这个事物是和另一个事物相关的。这个解释基本上符合希腊语中“名字的改变”的原意。
Microsoft Encarta Dictionary(2007) 对metonymy的定义是: “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an attribute of something is used to stand for the thing itself, e. g. ’ Laurels’ when it stands for ’ glory’ or ’ brass’ when it stands for ’ military officers’。”意思是说,metonymy这种修辞手法是某物的属性被用来代表该物本身,例如当它代表“荣耀”时称为“laurels桂冠”,当它代表“军官”时称为“brass铜”。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的解释为:Metonymy是一种修辞手法,用一个事物的名字、它的一个属性的名字或者一个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字来代替它的名字。
黄衡田(2001)在《英语易混修辞格》一书中指出:M 是事物甲的名字,而不是事物乙的名字,事物甲和事物乙在某些方面密切相关,但没有相似之处。当你想到甲的时候,也就是你想到乙的时候。换句话说,就是用与甲密切相关的乙来代替甲。
除此之外,Lee’s Rhetoric and Composition对metonymy的定义如下:转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用来表达所说的事物和所指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这种方式,提到一个就暗示了另一个。也就是说,转喻表达的是所说的事物与联想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有着由此及彼的紧密关系。
冯翠华(1995)在她所编著的《英语修辞大全》一书中解释如下:转喻这种修辞手法是用一个事物的名字代替另一个事物的名字。被替代的名称可能是另一个名称的属性,或者与另一个名称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它包括一个“名字的改变”,代替的名字暗示了这个指代的东西。
郭霞、尚秀叶(2008)在《大学英语写作与修辞》一书中说:metonymy 源于希腊语,意为“a change of name”。转喻是通过相近的联想,借喻体代替本体,也就是说,转喻不仅仅是比喻,它不是说原始的东西,而是直接使用比喻的东西代替原始的东西。
胡曙中(2004)在《现代英语修辞学》一书中也提道:转喻是用一个属性或隐含词来代替它所要表示的事物或人。如:用crown 代表royalty, 用mitre代表bishop,用wealth 代表 rich people, 用 brass 代表 military officers, 用 bottle 代表 wine, 用 pen 代表writers.
张秀国(2005)在《英语修辞学》一书中更是详细阐述了metonymy的定义:“转喻”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metonymia,意思是“改变名字”。 就像隐喻一样,它是语言的一种比喻用法,包括用一个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个事物的名称。 例如,一个指称对象(被引用的东西)的名字被一个以某种语义方式相关的属性或实体的名字所代替,或者被空间上的接近或其他原因所代替。
综上所述,M 是一种修辞格,其中所说的事物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通过与之有着不可分割关系的事物来表达的,即相似事物之间的类比,这不是一个同质的概念,而是一个近似的概念。这两个概念紧密联系,相互依赖。M 强调的不是相似性,而是联想。为了给读者或听众留下深刻印象,不仅要联想到正在写的东西,而且要联想到正在说的东西的特点,如White House指的是美国总统府,而No.10 Downing Street则指的是英国首相官邸。
M是英语中最常见和最广泛使用的修辞格,对争论、解释,以及对人、事物、对象等的描述中都是有用的。它的基本功能是使事物或人物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使人们能够看到、感受和理解,从而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具有具体化、形象化、含蓄化、幽默化、讽刺化等功能。
M包含本体和喻体,二者之间存在着借代关系。如:What is learned in the cradle is carried to the grave. (从摇篮里学到的东西会一直带到坟墓里。)cradle和grade都是喻体,相对应的本体是孩提时代和死亡。指称对象(喻体)与隐含事物(本体)之间存在着多种借代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下列几种方式进行表达:
(1) 以典型的人体组织、器官或部位代指人的抽象行为或能力。
You have a green thumb. 你具有园艺技能。这里的green thumb表示园艺技能。
(2) 以作家名代替作品或观念。
Have you read Mark Twain? 你读过马克·吐温的著作吗?
(3) 以局部地名代整体名,或以产地名代产品名。
Would you like a glass of Huangshan Maofeng?
(4) 以资料或工具代替事物的名称。
When the war was over, he laid down the sword and took up the pen. sword指的是武器,pen指的是写作事业。
(5) 以容器、房舍借代内含之物。
The kettle (=the water in the kettle) is boiling.
(6) 以商标代产品。
Our Sony worked well. 我们的索尼很好。Sony指索尼牌收录机。
(7) 以典型的特征代替特征的所有者或物。
The red hair walked into the classroom. 红头发走进了教室。
(8) 以地名指政府、组织机构或企业名称。
Kremlin —the Russian government
Westminster—British Parliament
Wall Street —U.S. financial center
Madison Avenue —American advertising industry
(9) 以人名指国家或人们。
Uncle Sam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John Bull — England, or the English people
Ivan— The Russian people
(10) 以动物名指国家或政府。
British Lion —England or the English government
the bear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or the Soviet government
(11) 以事物指职业。
the bar — the legal profession
He has been called to the bar.
the bench — position or office of judge or magistrate
(12) 以鸟兽鱼虫指人。
Mrs Smith is nice but her husband is such a bear that nobody likes him.
She is a social butterfly.
He has been appointed to the bench.
(13) 以穿着代替人。
Are we boys going to be beaten by a bunch of skirts(=girls in skirts)?
下面是几种比较典型的借代性联系:
(1) 借象征代替事物的名称或者通过讲特征或特定的环境,让人联想到具有该特征的或该环境下的人,例如:
The field was won after two hours of bloody fighting. 这里的the field 实际上指的是the battle 。经过两个小时的浴血奋战,战斗取得了胜利。用战斗场地指代战斗。
(2) 原因和结果相代
He (fish) desperately takes the death.它(鱼)不顾死活地吞下致命的鱼钩。句中the death(死亡)指hook(鱼钩)。鱼吞下鱼钩,便会落入渔人之手,必然是死路一条。这样death代替了引起死亡的原因(hook)。
(3) 用感情的称谓代替感情所施加的对象。
She is coming, my life, my fate.(Tennyson) 她来啦,我的生命,我的命运。句中用称谓作者对她的感情的life(生命), fate(命运)代替她(she).
另外,一些禁忌语也属于M范畴,例如美英对厕所一词创造了不少代用词:women, men, retiring room, washroom, ladies, gents, public comfort station 等。对女厕所的名称更多:powder room, rest room, dressing room, cloak room, lavatory等。
S有时被译成提喻,这个词源自希腊语,本义是“共同担起”(taking up together)。Webster’s Third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对S的定义是:提喻是以部分代替整体或以整体代替部分;以类属代替其中一种或以一种代替其所在的类属;以原料代替用该原料制成的东西。(蓝纯,2010)该辞格中的两事物只是相关,并没有相似之处。(黄衡田,2001)
提喻应该算是借代的一个分支,或者说,是借代侧重于某些方面的一种表现形式。提喻侧重的方面在哪里?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在解释S时说得很清楚:提喻这种修辞格是用一个部分代表一个整体,用一个个体代表一个类别,用一种材料代表一件事物,反之亦然(例如:面包替食物,军队替士兵,铜币替便士)。(李鑫华,2000)
郭霞、尚秀叶(2008)在《大学英语写作与修辞》一书中说:提喻这种修辞格中只有一个事物,但事物的原始名称并没有给出,而是借用了另一个名称。代换的方式有人与物的代换、部分与整体的代换、单数与复数的代换、抽象代替具体、具体代替抽象等。
张秀国(2005)在《英语修辞学》一书中如此说:“ synecdoche”这个词来自希腊语“ syneckdoche”,意思是“一起接受”。根据牛津词典,提喻法是“一种用更全面的术语表示不太全面的术语或反之亦然的术语;作为整体或部分表示整体,作为种类表示属类,作为属类表示种类,等等。”
谢祖钧(1988)在《英语修辞》一书中说道:与转喻相似,还有一个 S(提喻),与转喻一起,相当于汉语中的借代。提喻也是英语中一种比较常用的修辞格,它与转喻一样在使用时只出现喻体,本体隐藏在喻体之中。提喻一般是指用小的代替大的,或者反过来以大代小等等。
总而言之,提喻是英语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格。这种修辞格应该选择事物最突出和最明显的特征来代替事物的名称。提喻可以恰当地运用,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语言生动形象。同时,提喻内涵丰富,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提喻运用得当,能使语言表达简洁、生动、具体、形象,避免重复、多余,并给人以新鲜感。
英语的提喻有以下几种表达方式:
(1) 部分和全体互代。
He deserted to save his skin. 他当了逃兵以苟全性命。
(2)用抽象代替具体或具体代替抽象。
I have his ear, of course. 当然,他听我的话。这里用ear来暗示他听我的话,具体代抽象,既形象,又生动。
He has a smooth tongue. 他有流利的口才。以具体的舌头代替抽象的口才,其义若汉语的“巧舌如簧”。
(3) 单数代替复数。
There is a mixture of the tiger and the ape in the character of a Frenchman. 这里的tiger和ape是单数代复数,指代虎类动物和猿猴类动物,这句话中的tiger和ape指的是法国人残暴和狡猾的性格特征。
(4) 用某个人代替与其相似的一类人。
通常在用某个人代其相似的一类人时,所借用的这个人要具有某种典型特征才能代指具有这种特征的一类人。这时专有名词变成了普通名词。如:
But there are few incipient Lambs and Beerbohms in college composition course. 句中作者以Lamb和Beerbohm代表象他们那样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青年。
He is the Newton of this century. 他是本世纪的牛顿。
(5) 种类互代。
用种代表类:用 vessel 代表 ship, 用 weapon 代表 sword, 用 creature 代表 man, 用arms 代表 rifles, 用 vehicle 代表 bicycle。
用类代表种:用bread代表food, 用cutthroat代表assassin。
(6) 用构成某东西的材料代表那样东西。
用 silver 代表 money, 用 canvas 代表 sail, 用 steel 代表 sword。
不可否认,要区分M和S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情,有些例句到底是借代还是提喻,甚至一些修辞学上的专家意见都很难统一。例如,冯翠华教授(1995)就认为:“The container for the thing contained or vice versa” 属于提喻的范畴,并且还举了两个例子:
The kettle is boiling. ( kettle = the water in the kettle)
Two beers please. ( beers= two glasses of beer)(冯翠华,1995:188)
而根据上文,以上两个例子应该属于M下的第5条:“以容器、房舍借代内含之物。”
He is fond of the bottle. 他喜欢喝酒。bottle指酒。
The kettle (=the water in the kettle) is boiling.
另外,在某种情况下,一种说法从一个角度来看是提喻,比如在“Cetewayo had ten thousand spears at his command.” 和 “Lord Roughbore was out on the moors with a party of guns.”这两个句子中,“spear”和“gun”从由工具想到人的角度来看,可以被认为是“warrior”和“sportsman”的转喻,但是,同样也可以从象征代替种类的角度来说它们是“warlike power”和“game shooting ”的提喻。
那么,如何才能把提喻与借代区分开呢?
李鑫华(2000)认为要区分这两个修辞格,最重要的是在判断本体和喻体之间是否是隶属与非隶属的关系,如果是隶属的关系的,就是提喻,如果是非隶属的关系的,就是借代。他在《英语修辞格详论》一书中是如此解释的:
尽管提喻与借代都是用A代替B,尽管可以把提喻看作借代的一个分支或者说是借代侧重于某些方面的一种表现方式,但二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当两样事物互相没有隶属关系但又关系很紧密,说到其中一样就使人很快联想起另一样来的是借代;两者之间有隶属关系或用局部代替全部或用全部代替局部的就是提喻。
如:Let’s drink a cup or two. 中的cup 是借代,指代wine或者其他的饮料,这是因为wine常置于cup 之中,cup 与 wine 关系密切,说的cup, 人们便联想到wine。这就是借代的特点,借用与某事物关系密切的东西来表示该事物。即借用A来表示B,但前提条件是A必须与B关系密切。
但是在下面这句话中的 hand 却是提喻。They were short of hands. 他们缺乏人手。虽然hand 和人关系同样密切,但之所以把hand 看作提喻而不是借代,原因是说话人出发点的不同或侧重点不同,用cup 代wine, cup 与wine 之间只是相依相存的关系,两者之间没有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hand代worker 是局部代全体的关系,说“手”不够,指的是“人”不够。手是身体的一部分,人们的劳动主要靠手来操作,正是这一点,让人产生联想,说话人的侧重点正借此用“局部的手”来代替“全局的人”。
同样的词汇或相类似的词汇到底是借代还是提喻要看语境,寓意不同,则辞格迥异。如:She was to be sure a girl, who excited the emotions, but I was not one to let my heart rule my head. 中的heart 和 head 是借代,而同样是这两个词在以下的句子中却是提喻:We had dinner at ten dollars a head. / Yet there were some stout heart who attempted resistance. 这是因为单词虽然一样,但由于寓意不同其分属的辞格也就不同。借代中的heart 指的是emotion, head 指的是thinking,互不隶属,符合借代的定义。而提喻辞格里的head借头指人,局部代全体;第二句heart也指的是人,亦是局部代全体。
以具体的一种东西代表类或以类代替具体的一种东西也是典型的提喻辞格,因为这实际上也还是以局部代替全体或全体代替局部。它们之间依然是隶属的关系。The world is still ignorant of the fact. 此处world 是用“世界”这个整体指代组成世界的各个部分,包括政府、民间机构、宗教组织乃至所有的人等等。这是提喻的“整体指代所有组成部分”的特点。
The women here were all dressed in cottons. 此处棉花指棉花做成的棉质衣服,存在一种隶属关系。
通过对两个辞格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两点。
借代之所以能用不同于第一种的第二种事物取代第一种事物,是因为借代的语用基础是:第一种事物和第二种事物之间存在常规共存关系。由于A和B之间的长期密切关系,它们是共存的。正如列文森(Levinson)所说,“常规印象关系”(stereotype relationship)已经被社会的集体意识所接受,形成了当提到乙时自然与甲联系在一起(如提到十字架,教会就会浮现在脑海中;提到王冠,你就会想到王权或军权)。(李鑫华,2000)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借代的产生和形成取决于人们在常规共存的基础上的联想能力。借代的要义是取代,用一事物的名称取代另一事物,其构成的基础在于这两个事物之间存在着常规共存的关系。正是基于这种常规共存,人们才能由乙事物联想到甲事物。而基于这种联想,才能用乙事物取代甲事物。(李鑫华,2000)借代只能作为句子中的载体来表达,既不能作为主体,也不能出现比喻词,这在公式中是很难表达的。对于借代来说,直接用B代替A,然后是对B的描述,把A和B联系起来的任务留给接受者,也就是听者,所以从交际效果的角度来看,借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受者的参与,接受的效果直接决定了言语交际的成败。(李鑫华,2000)
借代有三个要素:思想的对象,其他事物,以及联想的点。例如,借代中的思想对象,用一个简单的图表来表示。
另一方面,借代涉及一个基于经验或约定共存的联想性思维过程。这个联想思维过程有三个方面,从B 到 C,最后到 A。
句子计划中的主题结构(thematic structure)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主语谓语的问题,二是已知信息与新信息的问题,三是框架和嵌入的问题。一般来讲,句子有了主语和谓语即向听者与读者提供了一个框架,提喻词如果是宾格词的话,其所完成的任务只是嵌入问题,而不会影响句子的整个框架,如They employ eighty hands. 一句中,用hands或用workers都不影响句子的结构框架。甚至在主格上用提喻也不会影响句子的框架,如Great minds think alike.一句中,用minds或men做主语,在框架上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在句子的形式已确定的前提下,说话人考虑用哪些词来表达自己的命题要遵循效率原则(functional principle)。这些原则包括:
6.2.1 涉及局部代替全体时:此局部往往是全体的要害之处
如I gave him a hand when he was in trouble. 他困难的时候我帮了他一把。在表达“帮助”这一命题时,人们心理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手”。这样,以“手”代人,以“hand”代替“person”便是一语中的、击中要害式的以局部来代替全体。这既是提喻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提喻这一辞格在句子计划与句子成分计划中的魅力所在。
6.2.2 涉及以全体代替局部时:总体的感觉大于或强于局部的感觉
如The taxi conked out.出租车出故障了。一般来讲,机动车出毛病多半出在发动机上,所以The taxi conked out.= The taxi’s engine conked out. 然后,当车子突然停下来的时候,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车子故障的整体感觉,所以感觉因素是在表达语意和规划句子成时选择词语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6.2.3 涉及具体代替抽象或抽象代替具体时:着眼点在于表述的生动
如He is now left without a roof. 一句中用roof就比用house要生动得多。
严格来说,metonymy和synecdoche在本质上并没有很大的不同。这两个修辞格都是用一样东西代替另一样东西。事实上,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人为的规定。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要从这两个辞格的定义、特点和理论角度出发,掌握它们在不同上下文中的意义,然后做出判断,避免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