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覃丹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乳腺癌是较为多见的女性恶性肿瘤,针对该类疾病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再开展辅助化疗,但在化疗期间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同时乳腺癌患者术后,还需加强功能锻炼,避免患肢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障碍,造成患者生活质量降低[1]。延续性护理能保障患者在医院、家庭等不同场所中获同等质量的护理措施,能有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2]。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开展延续性护理,为患者提供规范化功能锻炼,不但能改善患者预后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为进一步明确延续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结果报道如下。
囊括本院接诊乳腺癌患者30例,均源自2017年1月—2019年6月,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15例,参照组年龄25~55岁,平均(37.48±3.28),保乳手术2例,改良根治术9例,扩大根治术4例。实验组年龄25~55岁,平均(36.74±2.57)岁,保乳手术2例,改良根治术10例,扩大根治术3例。患者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
参照组(常规护理),在院期间保障病室干燥、整洁,根据患者自身状况给予饮食与药物指导,加强病情监测,在患者出院前给予详细的健康宣教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延续性护理,具体如下:①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制定个性化延续性护理,加强管理。从患者入院至出院期间,由专人对患者的机体状况、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制定晚上的营养计划,确保患者的营养供给。②完善康复计划,督促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根据换的状况及时调整方案。待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随访,一周/次,实时掌握康复状况,促使其肢体功能快速康复。③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详细的健康宣教,提升治疗依从性。可利用信息平台(QQ、微信等),对患者开展知识讲座,宣教内容包含乳腺癌自我监测方式、放化疗、手术治疗与药物相关信息等。④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缓解其负性情绪,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协助患者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⑤患者出院1个月后由专科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随访,采取电话方式的方式对护理服务进行巩固,及时发现遗漏的缺失,针对患者的自身状况,适当调整护理方案。
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在末次随访中对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①肢体功能[3]:肩关节活动范围<180°为受限;肌力低于五级为肌力减低;指鼻、穿针等运动受限则是精细运动功能障碍。②使用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SBC)[4]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共46个项目(包含信仰因子、社会因子、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四个维度),每项为0~10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相较于参照组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的几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肢体功能组件比对(n=15,%)
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生活质量组间比对(n=15,±s)
表2 生活质量组间比对(n=15,±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参照组 195.83±16.39 241.83±23.34实验组 197.01±16.15 267.73±26.19 t 0.199 2.859 P 0.844 0.008
乳腺癌术后患者因手术创口因素,造成患肢外展受限,难以背屈,疼痛剧烈,造成患者生活质量降低[5]。针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促使患者主动加强康复训练。
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相较于参照组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的几率更低,且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差异有意义(P
<0.05)。乳腺癌患者通常会感觉自身安全受到威胁,从而出现心理、生理的巨大变化,易出现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患者缺乏对乳腺癌的相关知识认知,造成手术预后受到影响。延续性护理服务是整体护理模式的组成部分,也会医院护理的延续。借助信息平台,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对患者开展护理措施,同时,该方式根据患者病情,结合科室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强化对患者的监督工作。且该模式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服务意识,对患者开展全面性、针对性、科学化的连续护理措施。此外,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与健康宣教,促使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缓解负性情绪,强化其遵医行为,积极主动参与康复训练。
总而言之,延续性护理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能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主动配合康复,降低肢功能障碍风险,有效的改善生活质量,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