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逸(常熟市中医院)
耳鸣耳聋临床发病率高,可以单独发病或者合并其他疾病[1]。患者出现耳鸣耳聋后,由于听力障碍使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睡眠质量不佳,对其生活造成困扰。综合护理模式以全面为主要优势,从耳鸣耳聋患者各方面进行干预,能够显著提升耳鸣耳聋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在对耳鸣耳聋进行临床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可以应用综合护理模式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减缓其心理压力。此次研究,选择我院2019 年5 月14 日-2020年6 月19 日收治的50 例综合护理对耳鸣耳聋患者开展综合护理研究,报道如下。
选 择 我 院2019 年5 月14 日-2020 年6 月19 日收治的50 例综合护理对耳鸣耳聋患者开展综合护理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比组(25 例耳鸣耳聋患者)与研究组(25 例耳鸣耳聋患者)。对比组,男15 例,女10 例,年龄30-66 岁,平均年龄(59.32±1.36)岁;病程2 日-60 日,平均时间(31.32±1.26)日。研究组,男16 例,女9 例,年龄31-66 岁,平均年龄(59.34±1.34)岁;病程3 日-60 日,平均时间(31.35±1.26)日。耳鸣耳聋患者基线资料对比P >0.05,符合此次耳鸣耳聋综合护理研究要求。
纳入标准:(1)符合《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临床诊断标准;(2)耳鸣耳聋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此次研究内容;(3)认知能力正常。
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耳鸣耳聋患者综合护理研究者;(2)心脑血管疾病;(3)认知能力严重受损;(4)暴力倾向者。
对比组25 例耳鸣耳聋患者接受基础护理内容,研究组25 例耳鸣耳聋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内容。
基础护理:(1)根据医生要求为其输注炎症治疗药物;(2)告知耳鸣耳聋患者注意休息;(3)如果耳鸣耳聋患者及家属有疑问,能够及时解答;(4)巡视耳鸣耳聋患者病房;(5)其他耳鸣耳聋基础护理内容。
综合护理:
健康教育:耳鸣耳聋患者由于听觉出现障碍,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图像与文字方式进行健康教育:(1)为耳鸣耳聋患者播放健康教育视频,让其掌握耳朵卫生等健康知识;(2)为耳鸣耳聋发放健康教育画册,帮助患者分步骤学习健康教育知识;(3)护理人员在对耳鸣耳聋患者实施护理期间,可以通过画册、语言等多种方式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完成耳鸣耳聋日常健康知识渗透;(4)耳鸣耳聋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清洁耳内,不要到公共泳池有游泳,远离噪音场所,要预防鼻咽部感染等健康知识,延伸健康教育内容。
心理护理:耳鸣耳聋患者容易因为听力受损出现心理障碍,甚至大吵、大闹,排斥身边人员。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选择性格沉稳且富有耐心的护理人员同耳鸣耳聋患者进行交流,让耳鸣耳聋患者住院期间有固定的联系护理人员,避免其心理焦虑与恐慌;(2)当耳鸣耳聋患者情绪暴躁时,立即安排其信任的护理人员或者家属对其进行安抚,控制其情绪。
环境控制:(1)护理人员要注意控制耳鸣耳聋患者病房噪声,减少对患者的耳部刺激;(2)注意病房温度与湿度控制,防止病房环境温度、湿度问题加重患者耳部疾病。
专项护理:耳鸣耳聋患者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症状,因此需要加强耳部专项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不要自行掏耳;(2)因耳部冻伤者所引发的感染型耳聋耳鸣要注意耳部保暖;(3)严禁吸烟、喝酒刺激鼻咽部,加重耳部症状;(4)洗澡时要防止水进入耳道;(5)患者要注意休息,减轻日常工作压力。
睡眠护理:(1)无声或者播放轻音乐助眠;(2)将病房光源遮挡,让患者能够尽快入睡;(3)护理人员提醒患者准时休息;(4)巡视病房有无吵闹现象,及时进行制止;(5)必要时对其实施针灸、推拿护理,进一步改善耳鸣耳聋患者睡眠质量。
睡眠情况:(1)干预前;(2)干预后。由此次耳鸣耳聋综合护理研究人员使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数值高则睡眠差。
心理情况:(1)干预前(焦虑与抑郁);(2)干预后(焦虑与抑郁)。由此次耳鸣耳聋综合护理研究人员调查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数值高则心理情况差。
生活质量:(1)干预前(身体功能、疾病知识、自护能力);(2)干预后(身体功能、疾病知识、自护能力)。由此次耳鸣耳聋综合护理研究人员使用SF-36 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满意指数:(1)不满意;(2)一般;(3)满意。由此次耳鸣耳聋综合护理研究人员使用我院自制满意指数调查量表,让耳鸣耳聋患者根据主观意愿进行选择,认同此次护理模式者则选“满意”。
此次研究,采用SPSS20.0 软件处理此次耳鸣耳聋综合护理研究数据。睡眠情况、心理波动情况、生活质量均为计量数据资料,行t 检验。满意指数为计数数据资料,行卡方检验。此次耳鸣耳聋综合护理研究中,P <0.05 则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干预前,对比组与研究组耳鸣耳聋患者睡眠情况评分组间差异性小,P >0.05;干预后,对比组耳鸣耳聋患者睡眠情况评分高于研究组,P <0.05,如表1。
干预前,对比组与研究组耳鸣耳聋患者心理情况评分组间差异性不大,P >0.05;干预后,对比组耳鸣耳聋患者心理情况评分高于研究组,P <0.05,如表2。
干预前,对比组与研究组耳鸣耳聋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差异性不大,P >0.05;干预后,对比组耳鸣耳聋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低于研究组,P <0.05,如表3。
干预后对比组耳鸣耳聋患者满意指数低于研究组,P <0.05,如表4。
表1 耳鸣耳聋患者睡眠情况评分 ( ±s,分)
表1 耳鸣耳聋患者睡眠情况评分 ( ±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对比组 25 8.64±1.35 6.22±0.36研究组 25 8.65±1.36 4.32±0.21 t 0.0260 22.7941 P 0.9793 0.0000
表2 耳鸣耳聋患者心理情况评分 ( ±s,分)
表2 耳鸣耳聋患者心理情况评分 ( ±s,分)
干预前 干预后焦虑 抑郁 焦虑 抑郁对比组 25 4.14±0.33 4.69±0.54 3.21±0.22 3.24±0.36研究组 25 4.15±0.32 4.68±0.55 2.14±0.32 2.13±1.31 t 0.1087 0.0648 13.7769 4.0851 P 0.9138 0.9485 0.0000 0.0002组别 例数
表3 耳鸣耳聋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 ±s)
表3 耳鸣耳聋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 ±s)
组别 例数干预前 干预后身体功能 疾病知识 自护能力 身体功能 疾病知识 自护能力对比组 25 56.69±12.01 58.65±6.31 61.36±5.12 71.36±1.36 71.38±0.36 72.36±0.51研究组 25 56.70±12.00 58.64±6.32 61.37±5.13 80.36±1.37 81.35±0.31 81.36±0.34 t 0.0029 0.0055 0.0068 23.3110 104.9299 73.4162 P 0.9977 0.9956 0.9945 0.0000 0.0000 0.0000
耳鸣耳聋容易反复发作,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是其他疾病症状体现,因此发病率高[2]。护理人员在对耳鸣耳聋患者进行护理时,可以发现患者由于听力受到影响,难以适应周边的生活环境,感到恐慌、不安、焦虑、抑郁等[3]。因此在对耳鸣耳聋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要正确认识到耳鸣耳聋对患者所造成的困扰,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全面、专项的护理措施,让耳鸣耳聋患者感到护理优质性与全面性[4-5]。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50 例耳鸣耳聋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耳鸣耳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后满意指数明显高于对比组,研究组所接受的全面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环境控制、专项护理等多方面,让耳鸣耳聋患者得到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内容,能够从多方面规避引发耳鸣耳聋的风险因素,由此让研究组耳鸣耳聋患者生活质量、睡眠情况、心理情况均得到改善,并产生数据差异。
综上所述,对耳鸣耳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后不仅能够直接关注患者睡眠情况,并且注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从多方面优化耳鸣耳聋患者各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