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筱艳(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或住院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可发生于手术部位、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腹腔、皮肤软组织等多个系统、器官组织[1]。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病情,严重者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引发医疗纠纷,对医院医疗质量亦会造成重大影响。护理管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针对风险因素而采取预防性的措施,从而有效控制目标变量,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2]。医院感染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医院感染率同时也是评价一家医疗机构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3]。因此,了解医院感染的原因,提出针对性护理管理措施,对于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尤为重要。
侵入性护理操作是指为达到治疗目的,侵入人体组织、空腔脏器、腔道间隙、血道等部位,引起局部不同程度损伤或出血的操作[4]。侵入性护理操作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侵入途径及繁殖基地,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常见的护理侵入性操作包括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留置胃管、留置尿管、肌肉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等,在抢救患者或为患者提供治疗的同时,会造成相应的机械性损伤,增加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风险,进而提高医院感染风险。
护理人员是护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安全意识的强弱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作为患者的监护者,不仅肩负患者的护理责任,同时肩负对患者监督教育的责任。董应兰[5]等发现,实施智能手卫生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由此可见,护理人员的手卫生管理对于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在护理工作中,若护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对医院感染的预防不重视,未实施规范的手卫生管理,将会显著增加医院感染风险。
病房是患者休息的场所,同时也存在侵入性诊疗操作情况。病房内人员密集,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往来频繁,空间相对狭小,适宜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若未进行相应的处理,则会提高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含量,增加医院感染风险。同时,未按照规范或未及时处理医疗废物、医疗物品消毒不合格或更换不及时等也会增加感染风险。由于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其侵入人体的途径存在差异,常见的有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及血液体液传播等,故若未及时处理污染物品或地面,也会增加病原微生物侵入的风险。骨折、术后、重症、昏迷患者,因疾病的特殊性需长期卧床或处于被动体位,易导致接触部位发生感染。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规定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加强对医院护理人员的培训及考核。为确保护理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医院领导及医院感控科应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管理的课程学习及考核,同时应设立专门的小组加强监督以及管理方案反馈,确保每项管理工作准确落实到位,避免流于形式的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科室的护士长还需定期组织会议讨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促进科室护理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确保护理管理工作的可执行性与可操作性,有利于护理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
为降低侵入性操作所带来的医院感染风险,需加强对操作各个环节的严格管理。①操作前:护理人员与临床医师详细探讨患者的病情,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严格掌握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的适应证,结合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②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同时注意动作轻柔,降低机械性损伤的机会,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③操作后: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评估,加强对患者病情的动态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而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在实施护理管理模式前,需组织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管理的学习,促使其掌握护理管理的理论知识、方法、要点、注重事项、操作技术等,意识到护理管理对于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护理管理措施的准确落实。在护理管理要点的学习中,段素芳[6]等指出,应加强对口腔、呼吸道等易发生医院感染部位的护理: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及排痰,指导患者正确排痰的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口腔护理,维持口腔清洁,减少病原体在口咽部的寄生与繁殖,同时也可避免病原体向下移行而造成呼吸道感染;针对存在呛咳、呼吸困难的患者,还需采取积极的防止误吸的护理措施以为患者的安全提供多一份保障。
加强对护理人员无菌操作技术的培训,在进行侵入性护理操作时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强调医院感染所带来的危害,促使护理人员意识到防治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从而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防范意识,改善自身的行为;加强对护理人员消毒隔离技术的培训,做好病区环境卫生的清洁与消毒,有效降低物体表面及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含量,进而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张红蓉[7]等指出,除上述加强无菌操作技术培训、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以及消毒隔离技术的培训外,还需加强对护理人员法律法规的学习,促使护理人员了解与掌握医院感染引发的医疗纠纷情况,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促进护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根据国家卫生部相关规定加强对医疗器械、一次性无菌物品及环境卫生的管理:(1)医疗器械: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关于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发放的管理,确保每一件医疗器械有效消毒灭菌[8]。(2)一次性无菌物品:要求科室定期对一次性无菌物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污染或过期物品,确保物品安全。(3)环境卫生:根据科室特点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生活区及污染区,加强对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理管理;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杀菌消毒,包括床、柜、生活用具、地面、空气等。特殊科室如手术室、介入诊疗室、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科、重症监护室等应按照要求设置合格的空气净化装置。
根据《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文件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准确的医疗废物的分类及收集,并由专人负责与记录,承装废物的装置上应按要求粘贴警示标签,同时注明时间,负责人员需签名,及时由医院专门的科室人员进行回收,加强科室与交接科室之间的记录[9]。护士长应不定时对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不足,并及时处理。
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一直是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工作中,需各个科室医护人员之间的共同配合,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体系,明确工作标准、评价标准及工作目标,设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推动护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及相关质量质控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有效防控医院感染。在护理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可从制度、环境、人员三个方面进行干预,即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护理操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有效降低病原体浓度而降低感染风险;加强护理人员护理管理知识、医院感染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促使其意识到加强护理管理对于防控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及有效防控医院感染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促使其更好地管理自身行为,有效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