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忠:一个书法探索者

2020-02-01 02:08
新疆艺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行草书法作品书法家

李长忠书法作品

在新疆书法界,有一支不容小觑的潜力股,他就是青年书法家李长忠。在2013年之前,可能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个名字很陌生。但他的书法作品在内地却很走俏,可谓墙内开花墙外香。李长忠这个处于上升期的青年艺术家,书法作品有自己的气质,也渐渐为人所知。2016 年李长忠在乌鲁木齐举办个展之后,他的书法之路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如今,远在杭州的李长忠在上湖书院作导师,对书法创作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思考。

39 岁的李长忠,有着一张年轻的脸庞,说起话来,不急不躁,那些学习书法的故事,随着他的讲述铺陈开来。书房里墙上挂着他的作品,书架上摆满了关于书法的书籍。案前,笔墨纸砚齐全。

李长忠自幼喜欢书法,深受外祖父的影响。他老家在山东,外祖父就是当地有名的书法家。他八九岁的时候,就跟着外祖父学书法。一到春节,邻居都请他外祖父写对联,甚至还有外乡的人来求对联。有时忙不过来,李长忠就会提笔帮忙。邻居们看了后,都啧啧称赞,说他这么小字就写得这样好。这样的夸赞对于李长忠来说,是极大的鼓励,也播下了他热爱书法的种子。

后来很多年,他不间断地临帖,以书法为友,以书法为伴。

2002 年,李长忠经营了一家小型锅炉厂,饭局应酬很多,觥筹交错间,他突然觉得怅然若失,心里空荡荡的没有寄托。这个时候,他想到了书法。因为忙于经营,他已多时没有摸笔写字了。李长忠重新拿起了笔。此后,生意上的应酬很少参加,怕影响晚上练字,凌晨3 点之前他从未睡过觉,甚至是春节除夕时刻,他一边听着窗外的爆竹声,一边还在练字。

学习书法不能一个人关着门傻练,寻师访友博采众家之长是多数书法家成功之道。李长忠师从新疆书法家张沧老师,张老师要求临帖要无限地接近古书原体,从而达到训练技法的目的。李长忠每周见张老师一次,别人上两个小时的课,他却一呆就是一天。张沧老师提出两个要求:观察得到,表现得到。从张沧老师那儿,李长忠对书法有了最初的理解。

李长忠的书法之路,就是不断学习,不断领悟,不断提高的过程。

2006 年,李长忠觉得自己又到了瓶颈期,于是他决定将工厂交给别人管理,自己去北京,参加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举办的培训班。

在北京,李长忠觉得眼界一下宽了,老师们传授的知识是全新的,要求学员们进行创作性临摹。考验学员的眼力,能否一眼看到一个字的精髓部分。也是在这个阶段,培训中心崔胜辉老师告诉李长忠:“你在楷书上技法高度成熟,想要突破比较难,你想要有新的突破,不妨尝试行草。”听从老师的建议,他开始临摹米芾行草,米芾的笔法是通向二王书法体系的桥梁。从楷书一下进入行草,完全不同的运笔方法,李长忠感觉很吃力。

青年书法家李长忠先生

有一次面授快要结束了,老师对李长忠说:“你先别回新疆了,我陪着你写,我就不信你写不好。”老师的话对李长忠刺激很大。他说:“那时,我的内心在流泪。我反省了究竟什么地方不对。过了几天,也想明白了,楷书只要写得像就行了,可行草却要通过图像,看到运笔的过程,这是行草和楷书最大的区别。”认清这一点后,李长忠写行草不再以描摹为主,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解读书写的过程。这时的书写,已不仅仅是形似那么简单,他落每一笔的同时,都在回想运笔的走向,落笔的轻重,节奏的快慢。看到李长忠新写出来的字,崔胜辉满意地点点头:“终于开悟了。”

整整39 个月,李长忠都在练米芾的《粮院贴》,他深入其中,到了后来,帖上的每个字,字体什么形状,每个字的韵味都可以记住。他又用了两年的时间来练二王的字,《圣教序》3000 多个字,每个字的结构特点、笔法、匠心之处,他都写出了半页的分析文字。

2011 年,李长忠又到陈振濂工作室学习。陈教授招收学生非常严格,首先要求是中国书协会员,二要在书法领域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还要看书法作品。李长忠一关一关地过,最终进入了中国最高端的书法教育领域学习。在这里,各种书体各种风格都要进行学习,第一年以传统笔墨作功夫,第二年主攻学院派创作实践,学员的作品都要有主题创作与构思,每件作品都要独一无二,表达思想。这两年的学习,对于李长忠来说是脱胎换骨的,重新塑造了他的书法理念,如同凤凰涅槃。

李长忠书法作品

李长忠的毕业作品《集古字》,得到老师极大的肯定。他从42 本字帖中挑选出自己要用的字,然后用一句话,写出对于书法的感受。其中的难点在于不同字体中的单字各不相同,但是要放在《集古字》里,就要像原体,整体风格还要统一。这不但考验李长忠对于字帖的熟悉程度,而且考验他的临摹程度,更考验他对古文的理解程度。

随后李长忠作了五年计划,在五年内要加深自己的传统国学修养。他体悟到,传统国学素养和美学素养是书法的双脚,两只脚一起往前走,才能走得更远。

李长忠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书法究竟是什么?他认为书法首先是中国汉字书写的最优美一种方式,当书法把一个字表现出来,就有一种无法言说的魅力,写成诗句和文章,就有一种沉默而内敛的力量,让你沉浸其中。这个过程就是自己的书技日趋成熟的过程,这种书写体验让自己一直追问,这个古帖为什么这样写?自然而然的,自己会慢慢透过书帖去窥探和摸索书法本身的思想性。这个阶段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这属于被古帖引领着去感觉和思考书法字体字形背后的知识体系,这是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是自己走出技法突破的关键时期。

后来,他发现正是相当长的书写兼思考的几年,让他对书法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随着理解的深入,就有了想用自己书写语言来表达的欲望,这种欲望如此强烈,哪怕最初让人感觉像东施效颦。但这又有什么关系,想要走出曾经固有的模式,就要勇敢地去尝试。这种创作让他对古帖经典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前面对古帖时觉得它就是一部作品,现在他觉得自己在面对一个有思想有故事的人,每一本古帖经典都在给你讲述蕴含深处的理念,这是一种机缘,他所传递的信息来自于书写和思想。

李长忠书法作品

同一时期,李长忠以书为友,和不同的书友进行交流,进入常态化的创作阶段,书法已完全融入了他的生活。给学生上课,自己学习读书、读帖,不间断地书写,书法教学成了自己的职业。书法脱去了功利的外衣,书法创作进入到一种平静的深水期。他对书法的理解也更深刻。

国学素养的修炼是书法的基础,国学素养和书技之间呈递进式关系。只有发乎于心,才能跃然纸上。李长忠的书法创作渐渐自成一家,他开始思考中国书法深刻内涵。书法就是用毛笔写字,这是一种很流行的说法,也是大众理解的书法。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书法之所以称之为艺术,绝不仅仅是拿毛笔写字这么简单,它有很强的专业性,讲究根植于传统,讲究艺术来源,也就是你书法的每一笔源自于哪种书体,吸收了哪位隶书大家的精髓。

李长忠认为书法是一种呈现,最终会回归到传统国学的思想性中去,用书法的形式来呈现的传统国学,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诉求。我们现代人面对的是这样一个结果。想要真正理解和融入,要找到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就是深度认识作者隐藏在作品里的思想性。

所谓深度认识,其实就是溯源,比如说王羲之在什么状态下创作了《兰亭序》?当时的他具备一个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从这里探寻他的精神追求,他思想的来源。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和经典古帖对话,才有可能理解书写古帖的这个人,把古帖里的蕴含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思想理念之后,再以外化的形式展示,成为作品。当一个人的学习达到这种状态的时候,技法已退居次要位置,思想和境界成为书法家水平高低的分野。

书法作品最后是书法家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思想情感的表达,当一个人忘记书法技巧,遵从自己内心去书写的时候,去繁留简,作品自然而然会达到新的高度。

李长忠投身书法,献身书法,在书法中完成自我,成就人生。

猜你喜欢
行草书法作品书法家
陈海良《古人诗》
书法家周如璧
书法作品选登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书法作品
书法家·谢 锐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小小书法家
书法家
踏莎行草忆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