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的精神内涵与当代启示

2020-02-01 07:46杨丽
湘潮(上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飞舟万山红岳麓山

★杨丽

创作于1925年秋天的《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钟爱的诗词之一。1957年,经毛泽东亲自审定,正式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中,《沁园春·长沙》位列第一。这首词内涵丰富,向世人展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与远大理想抱负,被誉为乐观之歌、担当之歌、信念之歌,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乐观之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词的开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独立”二字,凸显了作者雄立橘子洲头、凝望湘江奔流的英姿。“寒秋”点明了时间,但从气候上讲,当时长沙的秋天并不寒冷,这里的“寒”也不是他心境的描述,而是指当时革命形势的严峻。

《沁园春·长沙》

这时的毛泽东,已经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前途十分乐观,对中国革命充满信心。他的乐观与信心在接下来的词句中进一步彰显:“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一个“看”字统领下面各句,通过“万山”“漫江”“鹰击”“鱼翔”等一系列意象,不断地变换“看”的视角,将“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四个视角所见景物有机糅合,展示出一幅远近相间、动静结合、色彩鲜明的秋日画卷。“万山”一词是他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他由眼前的岳麓山联想到全国成千上万座山。“红遍”和“层林尽染”,指的是枫叶染红了整座岳麓山,这既是对岳麓山自然秋景的真实描写,又寄寓着他火热乐观的革命情怀。因为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句表达了他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再一次反映出他内心的乐观与信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古诗词中,秋天通常是悲凉、萧瑟的。但在毛泽东的眼里,秋天依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所以说《沁园春·长沙》是一首乐观之歌。

担当之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面对湘江动人的景色,青年毛泽东触景生情,发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方面在它的领导下,全国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另一方面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谁将成为主宰苍茫大地盛衰兴废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毛泽东关注和思考的焦点。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此时的毛泽东已经为人夫、为人父,他有妻子杨开慧,有两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但他思考的不是自己一家之幸福,而是祖国的大好河山由谁来守护。一“怅”一“问”,将整首词推向高潮。这一“问”,结束了词的上阕,也“问”出了青年毛泽东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和舍我其谁、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所以说《沁园春·长沙》是一首担当之歌。

信念之歌——“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接下来,毛泽东将视线转移到长沙城。这里,有他的母校第一师范。自1918年从第一师范毕业后,7年已经过去,如今再次来到长沙,来到橘子洲头,想到即将前往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他思绪万千,不禁想起了那段难忘的求学岁月。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里“百侣曾游”中的“百”字是一种修辞用法,形容很多,也是对真实历史的描述。1915年,毛泽东认为:人非圣贤,不能孑然有所成就,亲师而外,取友为急。于是,他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向长沙各校发出一则征友启事,希望结交爱国青年,共同寻求救国之路。虽然只征得“三个半”朋友,但是他的求友心切感召了一大批和他志同道合的进步青年,他们经常结伴到湘江游泳,在橘子洲头的古树下指点江山、畅谈国事。那时候,大家正当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面对祖国大好河山,他们指点评论,激扬文字,视军阀统治者如粪土。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还记得吗?当年大家一同到江心游泳,激起的波浪可以阻挡住飞驰而来的船只。这里“浪遏飞舟”用的是夸张手法,将一代革命青年豪情万丈、斗志昂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回顾整首词,下阕的这一问,其实也巧妙回应了上阕“谁主沉浮”的问题。正是因为内心有了必胜的信念,11年后,毛泽东再次书写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旷达与豪迈。所以说,《沁园春·长沙》是一首信念之歌。

《沁园春·长沙》的当代启示

《沁园春·长沙》虽然写于20世纪20年代,但词的内涵丰富,豪迈而充满斗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然充满启迪世人继续前行、持续奋进的智慧和力量。

——心有追求,乐观向上

革命理想高于天。出于对真理的追求、对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追求,毛泽东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最终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立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志向。正是因为手持真理、心有追求,他目之所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对未来无限乐观,并不断产生向上的勇气和动力。

——心系天下,担当作为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毛泽东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对妻子、对孩子、对亲人,他也饱含深情。但在他的心里,国家、民族之情早已超过儿女亲情。正是对国家、民族的深情,使他毅然决然置个人私情于身后,主动以天下苍生福祉为己任、以国家前途命运为己任,上下求索、积极作为。

——心怀信念,奋勇前进

信念如磐,方能安然如山。正是因为心怀必胜信念,青年毛泽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满怀英勇无畏的壮志豪情。也正是因为心怀必胜信念,在后来的革命岁月中,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他始终“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矢志不移、奋勇前行!

猜你喜欢
飞舟万山红岳麓山
刘 斌
刘国辉
《党员干部之友》创刊30周年书画作品选登
水库飞舟
第五届跟着古诗词去旅行湖南岳麓山寻春诗会
第五届跟着古诗词去旅行湖南岳麓山寻春诗会
最美岳麓山
爱晚亭
寒 露
孙悦:患难与共的幸福最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