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晨
摘 要: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本套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习作单元,也是部编版教材的一大特点。习作单元的课文一定要发挥其范文的作用,通过随文仿写,提升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为完成本单元的习作作铺垫。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随文仿写
一、分析课堂教学
在一次教研中,一位老师做了《搭船的鸟》展示课:“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只羽毛颜色鲜艳,捕鱼水平高超的翠鸟,请大家从这些动物中选择一种,仿照课文第二段写一写。”随后大屏幕上出现了鹦鹉、小白兔、老虎等动物……学生听到任务后,纷纷提起笔埋下头刷刷地写了起来,之后两个学生读了自己的作品。
同学们写得很好。
可是,太顺利的课是不是缺了点什么?课间,两个小女孩儿的谈话,引起我的注意:
“你写的是什么?”
“我写的是咱们二年级写过的小白兔。”
“我写的也是以前写过的小鸭子。”
二年级有一个单元的小练笔就是介绍小动物,这位老师设计的仿写翠鸟的外形,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技能,对他们而言这个仿写没有任何挑战和难度。学生写起来毫不费劲,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可见,教学过程的一帆风顺,背后带来的却是一份成长的缺失。
二、改变课堂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中语言有特色的地方,并通过恰当问题的设计把学生引入到仿写之中。《搭船的鸟》这一课的仿写点应该是哪段呢?为了完成本单元习作,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写作技能呢?带着问题我研读了教材。
本单元的语文素养是:1.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2.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细读《搭船的鸟》这篇课文,作者的细致观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翠鸟外形的观察,还有一个就是对翠鸟捕鱼时动作的观察。对动物的外形观察与描写,二年级已经有过相关练习,不再是一个难点。而对于动作的观察和描写,学生却从未接触过。再看课后习题,再次聚焦课文第四自然段,是要通过关注带点动词来想象翠鸟捕鱼的场景,引导学生运用动词进行描写。
研读完整个单元后,综合所有的内容,我确定了这篇课文的随文仿写点: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写作技能是:体会作者对翠鸟捕鱼动作的细致观察,学习动作描写。
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只羽毛颜色鲜艳、漂亮的鸟儿,它就是翠鸟。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说说你眼前浮现出的翠鸟捕鱼的情景,可以运用文中加点的词语,描述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生活在北方的我们,可能没有亲眼看到过翠鸟捕鱼的情景。播放一段视频,让我们仔细看看翠鸟是如何捕鱼的。
看完这段视频,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它捕鱼的过程,你会用哪个字呢?对,那就是“快”。翠鸟捕鱼的动作的确很快,一个动作紧接下一个动作,一会儿工夫就捕上了一条鱼。但是它捕鱼的动作虽然很快,作者却描写出了当时的情景。他是怎么写翠鸟捕鱼的情景呢?一边读第四自然段,一边想画面。阅读完这段话,相信你们一定看到翠鸟捕鱼和吃鱼了。
为什么读着文字就像看电影一样呢?这是因为作者仔细观察了翠鸟捕鱼和吃鱼的过程,然后把这个过程分成了几个动作,分别是“冲、飞、衔、站、吞”。读着这几个词语,翠鸟的动作就清清楚楚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这几个动词的功劳可真不小啊!人或者动物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是做了好几个动作,只要仔细观察,把这些动作准确地找出来,然后把这些动词写下来,就可以让读者看到当时的情景了,就好像是看电影一样。
随后,老师再次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翠鸟的一举一动。一个学生注意到翠鸟捕鱼前“转动脑袋,到处观望”。老师立即表扬,把“转、望”这两个动词板书在黑板上,鼓励大家继续回忆翠鸟的动作。有学生补充翠鸟捕鱼时,除了书中所描写到的动作“冲、飞、衔、站、吞”外,还有“扇、落、转、寻、潜、甩”,老师把这几个动词板书在黑板上,赞赏他细致观察收获大。学生交流的热情越来越高,不少学生发现翠鸟并不是一下子把鱼吞下去,那么它是怎么吃鱼的呢?
老师第三次播放翠鸟捕鱼的视频。学生边看视频,边想刚才提炼出的动作,并随时补充自己观察到的动作。尤其是在观察翠鸟吃鱼时,学生的眼睛盯得紧紧的,似乎眼皮都不敢眨一下,生怕落下一个动作。师生边观察,边把观察到的动作及时说出来“衔,摆,甩,吞”,老师立即板书在黑板上。
视频结束时,看着黑板上板书的一个个动词,大家发现翠鸟吃食的方式很独特,呈现出了一系列的动作。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结合黑板上板书的一个个动词,口头描述了翠鸟吃食的过程,“嘴里衔着鱼,不停地摆动自己的头,将口中的鱼重重地在树干上甩一下,再一口一口把鱼吞下去”。我表扬了他,并鼓励其他学生:“看看谁观察得更仔细,看到的动作更多呢。”教室可热闹了起来,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的甚至开始模仿翠鸟的动作……此时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思维也活跃了,课堂上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因为教学策略的改变,教学内容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一次比一次更能帮助学生提升寫作技巧;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学生一次比一次投入,一次比一次有兴趣。正确的训练点的确立对教学改进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三、教学案例反思
(一)诊断学生学情,确定仿写内容
学生在学习新的任务之前,科学取向的教学论认为首先要分析并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能力是什么。诊断写作学情,常用的最为便捷的途径是:和学生谈话,分析学生的写作样本。最为有效的途径是:教师要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所有的习作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具体、准确、细致的学情诊断,为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学生写作存在的核心问题,确定随文仿写的点,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情景浮现,激发表达欲望
三年级学生不能把日常看到的情景,在写作的时候及时浮现出来,即使浮现出来也不会很清晰,这时就需要情景再现,把写作内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边观察边仿写,这样才会有效果。在本次教学中就使用了此策略。教学第二自然段,幻灯片由始至终出示的都是一只翠鸟。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反复观看翠鸟捕鱼的视频,加上教师的引导,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三)注重范例引路,落实基本要求
本次训练要求是让学生留心观察。教学第二自然段时,紧紧围绕观察组织教学,提问:“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作者观察仔细?”。第一层,引导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词,感受翠鸟的美源于作者的仔细观察。第二层,找出羽毛、翅膀、嘴,感受观察的顺序。第三层,欣赏鹦鹉图片,仿照第二自然段练习说话,实践观察。
仿写部分,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引导学生继续关注翠鸟的动作,补充动词,进行扩写。反复观察是为了充分利用范例引路,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培养学生的留心观察的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学生来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材中有很多的随文仿写点,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找出有训练价值的内容,让学生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迁移运用,帮助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地提升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