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皓
斯賓诺莎(拉丁语:Benedictus deSpinoza,1632.11.24—1677.02.21),荷兰哲学家,西方近代哲学史中重要的理性主义者,与笛卡尔和莱布尼茨齐名。
斯宾诺莎于1632年11月24日出生在阿姆斯特丹,父母都是秘密的犹太人。也就是说,他们曾被迫信仰基督教,却秘密信奉着犹太教。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曾经为了免遭迫害移居阿姆斯特丹,并在当地的犹太社区担任要职。斯宾诺莎小时候在当地的犹太学校和犹太会堂接受过教育,还学习了希伯来语和犹太神学。放学后,他还跟着家庭教师学拉丁语、德语和欧洲其他一些语言。父亲希望他能成为犹太学者。然而,斯宾诺莎并没有成为犹太学者,反倒成为了异端者。
伯特兰·罗素曾评价斯宾诺莎是“最高尚、最受喜爱的伟大哲学家”。罗素指出,尽管斯宾诺莎深受世人喜爱,不过由于他提出了宗教异端邪说,因此还是难免遭人谩骂。的确,年轻时,他因为提出“可怕的异端学说”而遭到犹太社区驱逐。他之所以麻烦不断,是因为对上帝与宇宙的异端认识。
由于受家庭教师的影响,斯宾诺莎对希伯来语老师感到越来越不满意。与此同时,他开始对各种异端基督教团体产生兴趣,尤其是学院派,而这也让他与犹太社区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张。
1653年,事态发展到了紧要关头。当时,他认为《圣经》中没有证据表明上帝不是血肉之躯,而且拒不悔改。他被逐出犹太教会30天后,遭到了诅咒,同时被永久地驱逐出了犹太会堂。得知自己的命运后,他这样说:“很好。这样一来,我就不必因担心出丑闻而去做一些违背心愿的事情了。”
考虑到宗教权威对他的态度和做法,他用毕生心血创作的两部著作中有一部旨在呼吁宗教宽容与自由绝非偶然。1670年,《神学政治论》匿名出版了,该书认为《圣经》应该是一部基于史实、文化底蕴深厚的文献,这无疑指出了《圣经》作者的狭隘认识。举个例子,斯宾诺莎否认《圣经》中的神迹属于超自然现象,声称它们只不过是自然现象,却因为《圣经》作者的知识匮乏而产生了误解。不过,斯宾诺莎的确认为《圣经》阐述了一致的道德观(即基于爱意的),他还认为《圣经》中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宗教偏执。
斯宾诺莎另一本著作《伦理学》则更激进地阐述了他的思想。在该著作中,他认为所有现存事物都是某一物质的外在表现。更准确地说,这一实体物质就是上帝或大自然。不难理解斯宾诺莎的观点为什么会被当作是异端邪说:他认为上帝并非创造了大自然,而是等同于大自然;人类并非上帝的臣民,而是上帝的一些外在表现。此外,斯宾诺莎的观点对一些基督教神学标准也有一定影响。或许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认为世间发生的一切只不过是上帝或大自然的必然表现,不受人的自由意志所左右。这样一来,罪恶便没了定论。斯宾诺莎非常清楚自身著作产生的影响。他声称,“自己按照头脑中的自主决定行事的人,包括说话、沉默或者有其他任何行为,都是在做白日梦”。正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自身行为产生的真正原因,才得以坚持梦想:经验和理性都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人之所以认为自己是自由的,只是因为他们虽然意识到了自身行为,却不清楚决定行为的原因。此外,显然思想指令只不过是欲望的代名词,因此会根据身体的不断变化而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伦理学》一书并未在斯宾诺莎在世时出版,原因恰是他本人预见到了外界将对这部著作有着激烈的反应。
1677年2月21日,斯宾诺莎英年早逝,享年43岁。他的传记作者称,正如他的哲学思想所要求的那样,他临死前非常平静、毫无怨言。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