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燕舞
摘要:幼儿教育是孩子教育的重要基础,是对孩子智力、思维、体质等各方面的初步培养和开发。文章通过对基层农村幼儿教育教学中乡土传统游戏应用的现状进行的分析研究,旨在对探究出如何提高乡土传统游戏在幼儿教育科学运用方法,从而提高基层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关键字:乡土游戏;幼儿教育;运用研究
一、基层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体系相比不完善
基层农村的幼儿教育主要包括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一般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基层农村幼儿教育体系中弱化了学前班的重要性。与城市幼儿教育的托班、学前班、小、中、大班等完善的教育体系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教学资源的短缺
基层农村幼儿教育主要包括两种,一类是属于公办的幼儿教育,一类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由非政府组织成立幼儿教育学校。但无论哪种,农村幼儿教育都面临一个问题 即与城市幼儿教育资源相比,其教学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都还有较大差距。
(三)教学理念相比落后
随着中国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基层农村教育质量有所提升,但是与发展水平较快的城市幼儿教学理念相比,农村基层幼儿教学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尤其是对幼儿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认识上没有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理念。
二、乡土传统游戏在幼儿教育资源中的优势
(一)就地取材,成本低廉
乡土传统游戏兴起于民间,多来源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游戏的场地、器材、游戏玩具等基本都可以就地取材,手工制作。因此,对基层农村幼儿学校来说,在丰富教学资源、增加教学教具时,传统的乡土游戏场地、器材具有就地取材、成本低廉的优势,是比较理想的对象[1]。
(二)形式多样,应用方便
乡土传统游戏来源于生活,游戏的种类各种各样,有集体、个人、活动形式、歌曲形式等。在农村幼儿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些本土、取材于生活、来源于日常的游戏更能让学生接受和喜欢。
(三)组织方便,教学简单
乡土游戏的规则和组织过程相对简单,对老师的教学基础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并没有很强制的要求。同时,因为形式简单、组织方便,简单到一片空地、一个物件就可以完成。所以,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加入本土传统游戏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
三、乡土喜欢同游戏在幼儿教育应用中的策略
(一)科学设计乡土游戏中的教學目标
幼儿教育过程中,最基本也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是学习听说,以及培养听说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要学会听懂老师讲话,并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与娱乐活动。对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模仿他人能力最强的阶段,因此,要教孩子学习讲话、听话需要设计简单易学、朗朗上口的儿歌、寓言故事或者一些简单的游戏。小朋友初次离开家人与陌生的同龄人在一起,孩子的心理很胆小、脆弱,那么在进行这一教学任务时,教师可以抓住幼儿活泼、好动、喜欢吵闹的性格特点,选择一些互动性、集体性的乡土游戏,带动孩子熟悉学校氛围。例如,可以将学习遵守纪律的教学任务与“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联系起来,首先让学生学习这种活泼好动的游戏,引导学生进入游戏的氛围中,让学生形成遵守规则的认识,从而实现教学管理目标。在培养孩子学习讲话能力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带有一定深意的朗朗上口的传统儿歌或者顺口预言故事等。例如,跳皮筋儿歌“一条马路宽又宽,警察叔叔在中间,来往的汽车嘟嘟叫…….”在学习这首儿歌时可以教学生如何走马路、遵守交通规则、敬畏警察叔叔等各方面的生活常识,达到引导孩子学习的目的[2]。
(二)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
幼儿时期学生的身体、智力、心理等各方面都还不成熟,较为脆弱。因此,在选择乡土游戏项目时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周围环境、天气等要素综合考虑。例如,不能选择拔河等存在身体对抗、对体力有一定要求的项目,而是更要考虑学生身体幼小、心智发展相对不成熟的特点,组织一些老鹰捉小鸡、色子、跳方格等简单的娱乐活动。例如,在小班教学时可以组织小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开展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合理确定游戏的时间与休息的时间,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增加本土游戏活动趣味和娱乐性。
(三)善于创新乡土传统游戏的方式(新兴教育资源的融合与整合)
现代幼儿教育资源相比以往传统幼儿教学资源有了很大进步,教学用具、教学场地、学校设施等各方面都有质与量的大幅度提升。但这些变化仅更多在硬件设施条件的提升与变化,关于如何利用好这类教学资源发挥幼儿教学资源的最大效益,急需幼儿教师将现代教育资源与传统游戏精髓融合。将传统游戏中传达的精神、理念结合现代教学工具为学生创建舒适愉快的学习娱乐环境[3]。例如,很多幼儿学校都有各种各样的教具,如一些房子、蔬菜、水果等,教师可以与传统游戏的过家家游戏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分成两个组,并进行教具的平均分配,让学生自由交换、交流,使他们在游戏中享受分享的喜悦。
(四)搭建乡土游戏活动平台
幼儿教育过程中家长陪伴与家庭环境占很大的比重,乡土游戏是促进家长与孩子沟通交流、搭建孩子与家人之家情感互动的有效途径。学校或者教师应有意识的从家长的角度以及家长的成长背景等,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工作。例如,可组织学生家长乡土游戏运动会或者家庭乡土游戏大比拼,激发家长带动学生学习乡土游戏的兴趣和动力,对农村自然环境中的资源、材料进行改制、开发、创造,制作一些乡土的游戏器材,如沙包、铁环、鸡毛毽子、主筒枪弹弓等各类游戏器具。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使家长真正参与到幼儿教育中,同时还能让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在家庭温暖的环境中学习成长,由此也进一步引导孩子的学习创造能力[4]。
四、结束语
幼儿阶段的孩子天性奔放,处于探索、认识、发现、学习的阶段。游戏是孩子直接接触和探索世界的途径之一,乡土游戏不仅是民族传统的延续,更是一部分真实的生活体现。由此,科学开发、探索、推广乡土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不仅能科学优化幼儿教育管理机制,丰富幼儿教学资源,同时,对于引导孩子自主学习,激发孩子主动探索世界以及促进学生与家长进行情感交流与和谐相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海英. 乡土传统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J]. 甘肃教育, 2019, 629(09):70.
[2]王小莉. 幼儿园教学中如何应用民间传统游戏[J]. 学苑教育, 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