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
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湘西地区户外‘研学游教育资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CX2018B718)。
2013年2月,《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开启了国内研学旅行的新篇章。2016年12月,《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要把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从此研学旅行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研学旅行是貫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体育+研学旅行”新型课程形式,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目前,关于研学旅行的研究主要以地理学科为主,对“体育+研学旅行”的研究不多,有关体育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本文以湘西德夯苗寨为例进行体育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以期为体育研学旅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体育研学旅行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延伸,本课程通过对湘西德夯苗寨苗族鼓舞、八人秋、苗族武术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和区域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在综合考虑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设计符合中小学生体育教学需求的“民族传统体育”“户外运动”研学旅行课程主题。
(一)进行实地考察
在开展研学旅行之前,组织单位必须对研学旅行活动地点进行实地考察,为研学旅行的筹备工作搜集资料,主要涉及搜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记录场地设施情况、排查安全隐患等相关方面。
(二)设计研学任务
组织单位在完成研学点考察后,要对研学旅行资源进行筛选,选择优秀的研学旅行资源,根据体育教学的安全性、教育性、体验性、可行性原则,并参考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设计研学任务,并制作《研学手册》。
(三)制定研学计划
组织单位要根据研学点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研学旅行计划,对研学活动“医、食、住、行”做好细致规划。例如,根据学生数量进行研学旅行分组,并配备研学导师和教师;根据师生参与人数配备适量的医疗药品和随行医务人员;根据研学点教学场地的实际面积,安排共同学习或者交错学习;根据研学任务的难易度和重要性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休息时间;根据研学点资源分布情况选定合适的研学路线等。细致周密的计划是研学旅行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四)开展课前培训
组织单位在研学旅行开展之前对学生进行课前培训,强调课程纪律,细化小组研学分工,使学生了解研学点的文化背景、明确旅行中的研学任务、牢记安全注意事项,为研学旅行的顺利、有效开展做好准备。
一方面,笔者以安全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体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为标准,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德夯苗寨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进行筛选,挑选苗族鼓舞、苗族武术、八人秋、上刀梯等4个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体育研学旅行课程内容(表1)。另一方面,利用德夯苗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进行户外运动课程设计,在磨炼中小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同时,也可以使其感受到原生态的民族文化。通过对6个研学内容进行研学设计,依据研学时长、分布地点和运动强度,将其设计成两天的研学旅行课程(表2)。
(一)研学任务一:欣赏并学习苗族鼓舞
研学目标:通过观察赏析、听讲查阅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鼓舞”;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苗族鼓舞的基础动作技能。
研学设计:首先,研学导师对苗族鼓舞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表现形式以及苗族鼓舞在苗族生产生活、民俗节庆、祖先祭祀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苗族鼓舞的内涵和文化价值;其次,组织学生在民族民俗表演场赏析苗族鼓舞表演,通过现场观看苗族鼓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苗鼓展演,培养学生的运动欣赏能力;最后,对学生进行分组,邀请苗族鼓舞“鼓王”授课,运用讲解法和示范法等教学方法,开展苗族鼓舞基础动作教学,使学生掌握苗族鼓舞基础运动技术。
学生通过体育研学旅行,真正深入到苗族鼓舞生长的民族文化环境开展研学课程,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苗族鼓舞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二)研学任务二:欣赏并学习苗族武术
研学目标:通过观察赏析、听讲查阅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苗拳、苗族刀法、苗族气功等武术形式。通过现场教学,让学生掌握“苗拳”的基础动作套路。
研学设计:首先,研学导师对苗族武术的历史、特点、种类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认识苗族武术;其次,组织学生在苗族民俗表演场观看各项苗族武术表演,加深学生对苗族武术的印象,了解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和运动节奏;最后,选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苗拳作为授课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分组练习,让学生基本掌握苗拳动作套路。
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通过开展苗族武术研学旅行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武术文化基本知识,培育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信。
(三)研学任务三:赏析和体验八人秋
研学目标:通过观察赏析、亲身体验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民俗节庆体育项目“八人秋”,并了解民俗节庆,感受民俗节庆的氛围。
研学设计:首先,研学导师以民俗节庆体育项目“八人秋”为切入点,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民俗节庆“赶秋节”;其次,在欣赏完苗族鼓舞、苗族舞蹈、苗族武术、苗族绝技等文化展演之后,观看苗族青年“八人秋”和苗歌对唱,模拟“赶秋节”节庆场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体会民俗节庆氛围;最后,组织学生有序参与体验八人秋,并学习苗歌进行对唱。
民俗节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实景模拟“赶秋节”的部分场景,组织学生感受民俗节庆氛围和体验节庆体育项目,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
(四)研学任务四:赏析并了解苗族传统习俗“上刀梯”和巫傩祭祀
研学目标:通过观察赏析的形式,让学生观看苗族传统民俗“上刀梯”,了解苗族巫傩文化。
研学设计:研学导师介绍“上刀梯”的文化背景。苗族人民认为,苗族巴代通过“上刀梯”的形式,可以与天神沟通,把凡间的誠敬之意传达给天神,天神就会赐予凡间人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祥和安定。“上刀梯”活动展示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安宁的良好愿望,展示了苗族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奋斗的精神品质。通过赏析庄严肃穆、惊险刺激的上刀梯活动,让学生体会苗族人民迎难而上、追求幸福生活的民族性格。
(五)研学任务五:九龙溪峡谷户外徒步运动
研学目标: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达到发展户外运动能力的学习目标。
研学设计:研学导师对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学生有序、安全地开展户外徒步运动,景区导游在户外徒步中讲解船头山、梭子岩、流沙瀑布等景点背后的传说故事,组织学生学习苗语、学唱苗歌。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孕育它的自然生态环境,让学生深入到苗寨的自然环境层开展户外徒步,同时与苗语、苗歌、先祖传说等民族文化符号相结合,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民族文化、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六)研学任务六:玉泉溪峡谷户外登山运动
研学目标:进行户外登山运动,培养勇敢顽强、挑战自我的精神
研学设计:玉泉溪峡谷全长约2千米,连接着德夯苗寨与问天台,累计爬升高度约300米,适合中学生开展户外登山运动,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研学导师要强调安全注意事项,组织学生有序登山。走进玉泉溪游步道,伴随着嘹亮的苗歌,沿途可遇拦门酒、苗族织锦、苗族对歌等苗族人民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原生态环境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研学旅行课程评价不是为了根据评价成绩对学生进行等级分层,而是为了激励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拥有终身体育意识,同时增强课程研学效果,为研学旅行课程的迭代升级提供参考。研学旅行课程评价要考虑处于不同学段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综合评价、丰富评价指标、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笔者通过参考《义务教育体育与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评价参考用表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2017年版)》的评价案例,结合课程实际,设计了“湘西德夯苗寨体育研学旅行课程学生个人评价表”(表3),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3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体育研学旅行课程将中小学生带入文化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让学生走进“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学习“原生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体育研学旅行课程,可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的建立,为苗族鼓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