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鑫
纵观古今,无论哪个时代,理解都像炽热跳动的心脏,它使身体的脉络苏醒,让滚烫的血液蹿涌,带领我们愈走愈远。
昔者以理解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在那个才学之士纷纷坐而论道的时代,孔圣人“仁者爱人”,老聃“道可道,非常道”,加之“天下皆白,唯我独黑”的墨家,诸圣人在求同存异中找到了巧妙的平衡点,造就了中国学术史上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
他们虽追求不同的志向,却对他人的思想保持理解。马克思说过:“当我们得到理解的时候,智慧是不会枯竭的,智慧同智慧的相碰就迸出无数的火花。”孔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主张却接连受挫,但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加深了他对百姓的理解和对各派不同学问的理解。当理解真正与心融合,并接受苦难的锻造,才成就了孔圣人之名。使诸子百家成为“诸子百家”的,从来不是满腹经纶的学识,而是一份历经岁月打磨的理解之心。
我们感叹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极致之交,正因为有了这将心比心的理解与珍惜,才有了“士为知己者死”,才有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之举。理解就像跳动的心脏,它是生命的脊梁,是信念的支柱。
可活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我们,似乎陷入了“方向的迷失”中,当心灵的窗口被焊死,当我们脚戴镣铐,身受桎梏,理解是否也会被麻木感染,从而停止跳动,我们也将失去将心比心的能力?
而失去理解能力的人终究是褪去了尾巴的野兽。最可叹的是,总将理解流于表面,出现于各种对话中,成为伪装内心的假象,让理解变成众人的口头禅,让“我懂”失真,让真心褪色。
是亦不可以已乎?
细细思忖,可付一言:“理解本身没有捷径,唯有付出满腔真心。”将自己从黑暗封闭的室内释放,将心灵打开一条缝,迎接和煦春风,让自己成为“脚戴镣铐却依然像大海一样歌唱”的人,让心脏随着理解重新跳动起来,并且放低身段,明晰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沧海之一粟,明快前行。
理解是心与心的疼惜与懂得,是一辈子的谅解和牵挂,理解父母,理解朋友,理解生命中的每一位过客。泰戈尔说过:“爱是理解和体贴的别名。”以爱之名,行理解之举,将心赤裸裸地露出胸腔,讓理解响彻生命的每一乐章,这样我们也就能走在明媚的大道上,以自信笑慰平生,以理解之心安然前行。
【作者系浙江省磐安中学高二2班学生,指导老师:周海兰】
点评
开篇用“纵观古今”一词,提示下文将从古今两个方面论述理解的重要性,然后以“跳动的心脏”来比喻,强调理解的重要性,点题。接下来,分别从“昔者”和“可活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我们”两个方面正反对比论述,顺势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