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想法逐渐增多,但孩子与家长之间有效的沟通却越来越少,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向家长吐露心声,家长很难了解到孩子的真实想法,而一味逼问与命令又可能会在无意间伤害到孩子的情感,进而导致亲子关系的僵化与破裂。循环日记的出现则无异于在孩子与父母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每周一次的循环日记互读互评活动,家长不仅有机会更加贴近孩子的心灵、情感世界,同时也能够以一种相对平等、温和的姿态与孩子进行交流,既避免了面对面交流可能导致的紧张、尴尬、畏惧、抗拒等情绪的产生,也为良性亲子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创设了有利条件。
一、“循环日记”为构建和谐亲子关系提供了合作学习的平台
通过将两次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对,我们发现循环日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客观上改善了当前许多家长只顾工作而疏忽孩子学习成长的实际问题。根据本次调查前测的第3题、第4题和第7题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中只有1351%的父母会每天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并帮助孩子及时解决问题,而能够经常带孩子去公园或游乐场所的则不足总调查人数的20%。显然,由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模式,当前大部分的家庭都还存在着父母工作忙,亲子互动时间短以及很难做到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能立马放下手边事情去耐心陪伴等问题,而与之相应的,孩子自然也没有合适的途径去和家长进行倾诉,彼此之间不健康的情绪得不到理解和宣泄,误解逐步加深,亲子矛盾在不断积累中进一步激化。
在此背景下,“循环日记”这种强调多方共同参与、合作学习的写作教学模式则极大地改善了亲子关系,打破了两代人之间的情感隔阂,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与交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窗口。也正是通过这一契机,亲子之间的互动显著增多,父母有机会深度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精神世界中去,想孩子之所想,感孩子之所感。横亘在两代人之间的代际矛盾,诸多难以宣之于口的情感体验,或者希望对方能够理解的想法、观点以一种更加委婉、恰切、和谐的方式被传递出去,有效促进了双方的相互理解与沟通,不仅起到了缓和亲子关系的作用,同时也避免了新的矛盾产生。
從本次调研的后测中看到,在使用循环日记一学年后,同一批调查对象在相同的问题上的得分明显提高,6658%的学生表示父母会经常或每天抽出时间来陪伴自己,共同分享喜忧,超过50%的家长会经常或总是带孩子去公园或体育馆散心,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则有6031%的家长选择放下手边的事帮助孩子,耐心倾听。我们随机选取了几本循环日记发现,孩子们都写到了和父母之间发生的矛盾并且有较为强烈的意愿希望家长能通过循环日记了解到自己的想法。循环日记的开展,一方面让孩子每天通过记述相关的事件来达到提升写作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倾诉与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阵地。我们要求孩子尽可能去进行表达,同时也希望家长能够在循环日记里和孩子进行互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对当前的亲子关系进行重新审视。这样的互动使得家长每天都必须抽出一部分时间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即便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面对面沟通,但这种形式的交流也有助于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心理或情绪上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或者化解了亲子间的矛盾与隔阂。
二、“循环日记”为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创设了平等沟通的条件
循环日记不仅可以在客观上增加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同时还在亲子关系中起到了调节剂的作用。童年时,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更多的是在情感和生活上,而到青春期后,对家长的依赖则更多地表现为希望从家长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随着知识面的拓宽、视野的开阔、独立人格的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他们渴望家长给予他们成人式的平等、信任和尊重。而此时有的家长受传统封建家长制思想意识的影响,总习惯于把自己摆在主导者的位置上,居高临下看孩子,时时担心孩子会出差错,以致事事干涉孩子,处处监督孩子,不让孩子有半点自主权。在本次调研的前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父母认为孩子不懂得自己的良苦用心,“我这都是为了你好”成为大部分家长的共同心声;而孩子也没有领会到父母的意图,总认为我不想做什么他们就非要我做什么,彼此之间的对话总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命令和强制的基础之上,甚至感觉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始终处于各种对立和冲突之中。
此外,在循环日记中,家长之间同样也可以进行交流,如果有觉得值得借鉴和效仿的做法完全可以学习,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看到其他家长孩子的互动后,能够从中领会到父母们共同的想法和意图,在共情心理的驱动下,亲子关系比较容易得到缓和与改善。
三、“循环日记”为构建和谐亲子关系营造出互信互爱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发展成才的重要因素。和睦的家庭文化氛围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心理上的焦虑情绪,同时还能让他们更有安全感,心态更加阳光健康,从而逐步建立起对自我和世界的正确认知。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中有很多想法和苦恼,一开始他们想到的倾诉对象当然是亲人,但有些家长不仅不能够“感同身受”,还将他们的想法和苦恼视为幼稚可笑的内容,讥笑挖苦、甚至斥责讽刺。而每当听到家长的责怪和讥笑时,孩子们实际上也就暗下决心,不再拿那些“讨人嫌”的“遭人讥笑”的体验与家长交谈,特别是对于那些家长难以理解的情感、情绪,他们更是讳莫如深,渐渐不再信任家长,并试图将内心封闭起来。
越来越多的家长通过循环日记了解到了孩子内心世界的矛盾与纠结,孩子们也更愿意将一些生理、心理上的变化,日常生活中的见闻,学习或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这种方式与父母分享,而来自家长的及时反馈其实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孩子的诉说欲、表达欲,每一篇“循环日记”中所展露的孩子们的天真与为人父母者的苦心,字里行间所释放的善意和爱意几乎同时让他们意识到相互理解的重要性,两代人之间的误解与矛盾也在这一来一往传阅评点中的逐渐淡化,父母/子女间的关系正逐渐朝更加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