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烹饪各种菜肴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营养素的保护问题。要想办法减少食材的营养素流失,或者尽可能做到不流失。这样更能够体现烹饪与营养的完美结合。
菜叶营养价值高,好好利用是个宝
在整理食材过程中,尤其是植物性原料在修整、择剔时容易造成浪费,同时导致一些较重要的营养素丢失。如择菜时丢弃菜叶(如葱叶、青笋叶、芹菜叶、香菜叶等)会造成营养素的浪费,因为蔬菜叶所含的营养素往往高于菜心,如青笋叶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青笋本身高3-4倍,除老黄的叶子不能食用外,其余叶子可以炒、拌、涮等。这就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保护原料,做到物尽其用。
淘米次数越少,营养素保留越多
日常食用的精白米,本身所含的水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就比较少,若多次反复淘洗,恐怕最后营养素所剩无几。
经淘洗后的大米,维生素可损失30%-60%,矿物质损失约25%,蛋白质损失约10%,碳水化合物损失2%。而且米加工越精,淘米次数越多,浸泡时间越长,水温越高,营养素的损失越大。应尽量减少淘洗次数,一般为2-3次,不要用流水冲洗或用热水淘洗,不宜用力搓洗。
蔬菜不能浸泡时间太久,营养素易流失于水中
蔬菜不要在水中长时间浸泡,洗的次数不宜过多,洗净泥沙即可,以防止营养素流失。以新鲜绿叶蔬菜为例,先洗后切其维生素C仅损失1%,而切后浸泡10分钟,维生素C损失达16%-18.5%,且浸泡时间越长,维生素损失越多。
对氧和光敏感的维生素在初加工过程中也容易损失。动物性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以防止营养素分散于水中。动物性原料加工成片、丁、丝、条、块等形状后不要再用水冲洗或在水中浸泡,以避免营养素随水流失。
另外,涨发干货原料或漂洗原料也存在浸泡时间越长,用水量越大,水溶性营养素流失越多的情况。
搭配不合理,还会影响消化吸收
搭配不合理容易造成营养素的损失或影响人体对营养素的消化吸收。有些原料中含有的一些抗營养因子,若配菜不当,会造成营养的损失,影响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如将含鞣酸、草酸、植酸多的原料与含蛋白质、钙类高的原料一起烹制或同食,则可形成鞣酸蛋白、草酸钙、植酸钙等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从而降低了食物的营养价值。如“菠菜豆腐”“葱拌豆腐”等,菠菜等原料中所含草酸容易和豆腐中的钙结合形成草酸钙,从而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