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湖市当湖小学 冯跃忠
作文在语文学科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却是不少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的最大“痛点”,俨然成了他们语文学习道路上的程咬金、拦路虎……
其实,说到学生的作文之痛,对于我们语文教师,特别是高段的语文教师来说,作文也是我们的“痛”——评!每每看到班级的大小作文堆在案头,就立感有一座“五行山”压在了自己的心头。因为,批改学生的“佳作”真的是“蓝瘦香菇”啊!看着学生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心头往往一阵五味杂陈。如果,按照常规的批改路径——眉批+细批+总评。一篇作文没有十来分钟是拿不下来的,一个班的作文往往腰酸背痛,老眼昏花;最最关键的是我们这样的批改作文不但效率低,而且效果差,原因如下:
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都是倾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从眉批到细批,再到总评,我们都是那么的兢兢业业、不折不扣;特别是总评,我们总是要结合学生的作文实际和学生个性,进行“个性化”的总结:“你能通过仔细观察,运用恰当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的描写,把人物的暖暖爱意自然地流淌了下来……”
每每批好一篇作文,我们都好像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但是,往往令我们心寒的是,发下的作文,孩子们只关注自己的“成绩”,几乎不看我们的“心路历程”,把作文本一塞桌肚后就嘻嘻哈哈,走人;一脸的“不屑一顾、毫不领情”。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我都立感心酸,一阵寒气直上脊背。
在批阅作文时,我们看到问题就圈出,想到问题就提出,甚至不由自主地进行了“代为感受”。一看,一想:这个词语不恰当,换;这里描写不到位,增;这个环节不具体,补……但是我想说的是,你的“换、补、增”等,是你的感受?还是孩子的独特感悟?
比如,有一次我看到一个老师把孩子的“难以理解”,改成“佶屈聱牙”。我想这样的改动对孩子来说毫无帮助,因为很有可能,这个词孩子不一定认识,不一定知道意思,更不一定知道它的确切用处。孩子还没有这样的认知层级,你的“帮忙”,其实是越位了。我们都知道,茅台是酒中之王,难道你会在酒席间,倒一杯茅台给你的孩子吗?我想你不会。那么,你的这个“代为感受”,就如茅台对于孩子来说不适合一样。
我们很多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往往会“点点、圈圈、画画”——满堂红,整个作文充满了教师们的心血和智慧。可“满堂红”作文很不讨喜,一下发,学生们看了除了皱眉就是恶心。
“标点有问题,错别字很多,前后矛盾……问题这么多,怎么搞啊?”“算了,索性就这样了!”想想也是,面对这样的“疑难杂症”,我们的孩子是无从下手。我们都知道老中医看病,面对你这里那里的问题,老医生总是会说:“不着急,一样一样来。”推崇的是“步步为营”,我们怎么能奢望小学生的作文“一步登天”呢?我想只要每次进步一点,日积月累就是成功。过分的指点,不必要!苦了自己,伤了别人。
针对以上现象和困惑,这几年,我尝试了小学高段作文的“评价改革”,想努力达到“解放教师,成就学生”的目的,使得师生在作文评改中都能受益。
1.作文怎样才算好。作文是小学生思想情感的自然表达,《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作文要求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我手写我心,我心传我情,我情达我意”,简单来讲就是四个字“真情实感”。其中的“真”是核心,是关键。韩寒在一次访谈中谈到好作文的标准,也特别强调一个词,就是“真话!”我们要努力引导孩子“讲真话,吐真言,诉真情”,避免“假话,空话,套话和废话”。
2.标准怎样才算好。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结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我们的作文评价也应该有标准,更要有量化的指标,量化评价逻辑性强,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高,能对现象的因果关系做出精确分析,结论也更为客观和科学。当然,量化标准的制定将直接影响作文的评价效果。所以,每次的作文评价,我都会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教参的意见,制定符合实际的评价指标,即十个方面。其中,五个是基础评价指标(每个10分),另外五个(共50分)是个性化评价标准,根据每次作文的特别之处来进行个性设定。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那一刻,我长大了”作文训练,我确定了如下评价标准:
3.评价怎样才算好。评价尽量做到及时、全面、客观。通常,在学生回家作文后的第二天,或者当堂作文结束后,我会立马随机抽取一篇,投影,结合提前制定好的作文评价“十个标准”,进行示范引领评。让全体学生明确本次评价的标准和要求,大致明白这次作文评价的操作过程,并再次提升学生评价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所以,我们要多调动孩子们积极参与的合作修改意识,多多采用“师徒链式”的评价模式。
1.第一层级——教师评“师傅”
在确定评价标准,并且进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示范引领评之后,我就会有重点地对学生中的“师傅”进行个别重点评。召集“师傅们”,围在一起,一个个讲评。从谋篇布局、描写方法,到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进行全面的、讨论式的评价。目的就是要让这些“师傅们”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立体、直观地感受评价作文的技巧、路径和方法。每一次的评价都是对孩子评价作文能力的一次辅导、一次提高。这些“师傅们”在一次次的感受下,不但明白了自己作文的优和劣,也提升了评作文的能力,为接下来的评价“徒弟”作文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第二层级——“师傅”评“徒弟”
现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迅速,他们的世界,他们的想法,我们都已经难以理解和琢磨了。我们的老师千万不要以为,这个班级你接收了1年,或者2年,就对学生“了如指掌”了,其实你了解的可能仅仅是“皮毛”而已。那么谁最了解学生呢?答案就是学生自己。我们的学生对同伴的学习情况、脾气性格、兴趣爱好都很熟悉,很了解。所以他们之间的合作是愉快的、通畅的、有效的。更何况,他们之间没有代沟,没有上下级之间的鸿沟,也没有语言交流的障碍。他们的世界是一体的,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容易被接受的。
首先,确定“师徒”。每次开学初,我都会根据学生的作文情况、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情况,确定好“师傅”。然后,在班级群公布“师傅”名单,利用周末的时间,让学生们自主“拜师”。家长和学生们都很积极,“拜师”的热情非常高。往往过不了几小时,热门的“师傅”已经“收徒”完毕。如果碰到个别“徒弟”无法选择,个别“师傅”“收徒”不足的情况,我会在周一抽时间,让剩下的“徒弟”进行当面选择,也可以是“师傅”当面挑选。人选都确定好之后,我们会进行一个简短的“拜师”仪式,拍照,存档;并且宣读、学习“师徒”职责。
其次,开展评价。可以随时随地开展。现在小学生的学习任务已经非常的紧张了,特别是高段,强度和难度大大超越了以往。所以,我们没有规定死评价的时间和地点,给学生以极大的自由度。我常常看到,每次作文下发后,“徒弟”们便忙开了,因为他们急着想给自己的作文一个结果,急吼吼地就过去找“师傅”了。所以,“师傅”面前往往都是“徒弟”穿梭的身影。如果有幸,你还会看到教室里,走廊上,水槽边,甚至在去上技能课的路上……都有“师徒”们切磋的身影。评价的氛围很浓,很实,很真;既有“师傅”们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也有“徒弟”们的滔滔不绝、争论不休……他们有时会为了一个词的恰当与否翻书,查字典,或者问我,查百度……作文,俨然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总结才能提升,反馈才能提高。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质量控制。及时有效的作文信息反馈,能极大地激发孩子们作文的兴趣,提升作文的能力。我注意到了学生对每次作文的期盼,所以我努力做到及时、全面、有效地反馈活动。比如,进行师徒的评价展示,展示“师傅”为什么这么评,评价后“徒弟”的进步点在哪里,是如何修改的。这些情况我们都会进行集中式的反馈。
又如,我们特设了“五级”作文奖:白银、黄金、铂金、钻石、皇冠。前面四个奖都是同学推磨式评;最后的“皇冠”奖是经过群里家长投票而产生的,目的就是要让家长也知晓和参与作文的进程,扩大作文的影响面。获得“皇冠”奖的学生,我们会进行“隆重而又简朴”的颁奖典礼,奖品也很是“诱人”,好多学生看到露出羡慕嫉妒恨的眼神。这样的“颁奖”活动,激励了获奖者,也激发了更多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另外,我们还定期在班级黑板报进行优秀作文、进步作文的展示,让更多学生的作文都得以呈现。因为作文是表达,作文是对话,要有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展示和激励,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活起来,动起来,靓起来。
经过近一年的思考、摸索和实践,我们班的孩子对作文有了重新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爱作文”现象。
江苏省特级教师、作文教学的改革先锋管建刚曾说,没有读者也就没有作者,作者最终是为读者存在的,作文最终也是为读者存在的。而我们现在进行的这个“师徒链式”评价系统,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交流,全面,立体地呈现了作者的文字、思想和情感,对孩子的习作习惯和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催化和推动作用。
未来社会,是科技社会,是大科学社会。既要有竞争,又要有合作,任何创造发明都离不开群体合作。师徒结对式的评价作文,是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好办法。学生在不断的交流、讨论、切磋中,自然而然地提升了这一能力。
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亦言“成功是成功之父”。孩子们在这样的自由天空里谈作文,评作文,享作文,逐步找到了作文的魅力,同步感受到了作文成功的喜悦。有了这样的良性互动和结果,孩子们对作文的兴趣进一步增强,能力也进一步提升,使得他们不再“谈文色变”,让作文成为他们生活的美好部分。
当然,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还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上台表达观点的能力、探索独立思想的能力等。
“其实,从我们个人的生命历程来说,我们90%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而正是这貌似徒劳的努力,使我们拥有9%的接近成功的机会,而正是这‘9%的接近成功的机会’,最终使得我们有1%的取得成功的可能。”(肖川.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新华出版社.2009:166-167.)我们坚信,我们的作文评价改革,不管有百分之多少是徒劳,但是只要有,哪怕是百分之零点几的接近成功的可能,我们也要持续不断地努力推进,因为我们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