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下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提升路径

2020-01-20 10:39汤世海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23期
关键词:新闻融媒体创新意识

汤世海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网络及信息化产业技术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进入了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提升阶段,其中新闻传播尤为明显,数字化技术使得当前的新闻传播形式更加多元化,也加大了行业内的竞争热度。本文通过新闻节目的发展路径作为探讨切入点,分析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新闻编辑发展创新路径。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编辑;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3.029

随着信息化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媒体传播途径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新兴媒体主要以可移动终端为主,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伴随着网络高速发展,人们改变了接受信息的方式,因此给新闻节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在收看传统新闻节目时更像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当前的市场用户需求更加个性化和主动化。通过探究媒体融合对新闻节目未来的发展影响,才能更好的进行新闻策划创新,推动新闻节目融合发展。

1. 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策划与报道的特点

互联网以及相关的技术产业深刻的改变着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成为了重要的工具,而且也促生了融媒体理念的产生。融媒体是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了有效融合,充分发挥两者自身的优势,让媒体传播的渠道、传播的手段、传播的功能以及传播的价值得到了全面提升。融媒体的发展不只是在媒体传播途径上的一种创新,同时还有媒体边界之间的融合,打通了融媒体时代发展的崭新途径。例如数据库以及云计算就可以将传统媒体中的声音、图片文字进行优化处理,进并且融合到相应所需的节目当中,不仅实现了资源的重组以及利用,也让新闻价值得到了最大性能的发挥,促进了个性化新闻传播的快速发展。

在融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新闻媒体的内容和形式也有了较大的革新,同时也保留了传统新闻环境下的运作模式,对于新闻编辑的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加多元化的体验。例如传统的新闻媒介,只是在于新闻生产、新闻交换、新闻消费等概念当中,而当今的融媒体产业链条使得新闻编辑的工作有了明显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消费者已经变为了新闻传播主体,基于互联网使得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意向进行信息发布,使得信息的来源更加多元化,所以给传统新闻编辑带来了很大难度,但是当前的信息源头较多显得略为杂乱无章,这也给新闻编辑的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由于当前我国软件的高速发展,使得新闻传播的载体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例如微信、微博、短视频、各种新闻APP等都可以作为新闻接收的途径,而且不同的传播方式也有着个性化选择,也能让受众群体有更多的选择性。

2. 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节目发展所面对的挑战

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和丰富,不可否认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削弱,例如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受众人群正在逐渐缩小,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节目欣赏习惯也正在从固定媒体转向可移动智能媒体。新闻节目本身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特定时代中具有最丰富的内容传播形式,因此在当前的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新闻编辑工作如果能与新兴媒介有效融合,则能形成良性的互补优势,实现自身的社会效益增长。傳统新闻节目需要进行自主编导,正是由于传播路径的限制,导致新闻媒体无法将观众作为节目主体,只能被动的解读信息,而新兴媒体的融合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既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选择,同时也能提供信息化互动,新闻媒体需要转变自身的新闻传播方式与模式,才能更好的迎接新新媒体的灵活性挑战。

3. 传统新闻编辑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的新闻编辑往往模式陈旧,缺少特色,常年不变的内容很容易让观众产生疲劳感。同时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观众也有着不同的喜好,但是千篇一律的节目本身缺少特色,也没有突显出本土化的文化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导致观众群体流失。由于当前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很多观众对于节目内容更加挑剔,但是新闻节目的编排缺少针对性,而且服务内容较为单一,观众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因此不符合当前的市场规律以及观众需求。新闻编辑必须考虑受众群体的喜好,即便是类似的节目,也不能用相同的编排方案,复制粘贴模式很容易让观众产生疲劳感,观众对于耳目一新的节目更有兴趣,这也是当前很多自媒体内容传播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新闻编辑由于受到时间限制,必须将节目进行合理化安排,但是当前我国很多新闻编排没有深入调查。当前的市场受众群体年龄段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新闻编辑必须进行有效调整,这样的编排方案才更加具有针对性,更符合观众口味。

4. 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提升路径

4.1 应该加强自身策划能力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播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观众对于语音播报、文字阅读以及图片展示等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倦怠性,随着当前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多元化的新闻播报对观众更有吸引性的作用,尤其对于年轻观众而言,在融媒体环境下需要与多重感官刺激进行新闻播报,不仅要保证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还要以符合受众群体所喜欢的形式进行新闻报道,所以要正视社会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使得新闻报道编辑不仅要具备新闻元素的收集能力,同时还要编导写稿,针对问题进行发掘和反思,使得新闻形式更加吸引人,同时具有快速传播的自身价值,基层新闻编辑要有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保证稿件通俗易懂,易于百姓理解和深思,不带有任何的社会偏见,以客观的态度表达新闻事实。最后随着当前新闻技术的发展与变革,新闻编辑不能简单的只会进行文字书面表述,还需要具有过硬的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善于将自身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文字表达形式,通过多样性的媒体向外传播信息,同时因为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编辑不断的学习和掌握媒体应用技术,才能更好的进行信息传播。

4.2 注重丰富新闻节目内容

随着市场化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剧,部分新闻栏目在节目内容上争相效仿造,成了同质化严重问题,虽然可能在短期会提高收视率,但是从长久考虑无疑会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收视率下降已成为必然趋势。在新媒体环境下相关工作人员应认真分析观众以及受众群体的节目喜好以及市场需求,注重我国本土特色节目的开发,探索新节目的内容创新,以丰富新闻节目内容推动形式创新,让新颖的作品重新回归大众视线。在新闻节目安排上要注重不同层次的人群需求,根据人们的新闻节目观赏习惯,进行有效的节目分配,同时新闻节目也要肩负自身的社会责任,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正能量传播,以大众需求为导向,让新闻节目的创新符合时代发展以及艺术气息,以此助力新闻节目快速转型。

4.3 探索增加新闻节目元素

当前的新闻发展必须依托于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群体,如果仍采用传统的节目套路会显得毫无新意,新媒体凭借着多元化的节目形式受到大范围年龄段人群的喜爱,所以新闻节目的创意性需要跟得上时代脚步,让节目充满活力,也就需要增加创新元素才能更好的面对发展的挑战。新闻编辑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与经营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进行调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喜好进行内容创新,采用差异化的采编形式,让新闻节目更加具有针对性。要避免同质化节目重复出现,以免给观众造成视觉疲劳,同时要彰显地方的文化特色,增加区域性的节目价值,但是要以创新的手段提高节目质量,大胆增加节目元素,以多种视角对新闻节目进行分析,注重节目的灵活性规划设计,以此提高自身的媒体市场竞争力。

4.4 拓宽新闻信息传播渠道

在信息媒体不断的融合背景下,新闻节目的发展也要以符合时代机遇的方式进行创新,既要结合互联网的先进数字化技术,同时也要逐步打开自身的传播渠道,以此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传统的新闻节目传播形式都是需要观众打开电视被动的接收信息,而当前的用户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因此被动的接受方式很难赢得市场青睐。建议新闻编辑开发新闻节目的公众号或APP,为观众定时推送节目信息,也可以根据观众需求定制个性化的服务,改变传统的传播渠道,不断创新新闻节目的推广方式与方法。同时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或APP上开设观众互动平台,将观众的真实反馈进行信息传递,作为新闻节目改进和创新的依据,在推送服务时要注重图片、文字以及短视频的多模式组合,增加新闻节目的话题性和热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社会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新闻传媒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互联网行业以及5G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倾向于多元化的新闻接收方式,新闻编辑应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以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方式提高新闻播报内涵,不断的加强个人政治素养和新闻敏感性,在新聞的组织策划、信息处理以及及时处理等方面进行业务能力提升,促进新闻报道的全面发展,为新闻编辑的业务推广不断拓宽渠道。

参考文献:

[1]杨金花.媒体融合背景下地方新闻编辑素养提升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2):228-229.

[2]赵唯勋.探究融媒体时代下如何培养广播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20):89-91.

[3]杨金花.融媒体时代地方新闻编辑创新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3):410-411.

[4]叶德宝.自媒体与融媒体结合下新闻编辑能力的培养[J].传媒论坛,2020,3(3):25,27.

猜你喜欢
新闻融媒体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