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知识、创新、思政”三位一体的一流研究生课程建设

2020-01-20 05:30李民政
科技风 2020年22期
关键词:知识课程思政创新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课程思政”的理念逐步展开并应用于高校教学实践。为了在教学中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硕士生,提出基于“知识、创新、思政”三位一体的研究生课程建设框架体系,使研究生课程教育不仅成为“传授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环节,更要成为思政教育的战略高地。该体系已应用于我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随机信号分析》课程的教学,从该授课效果的反映来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懂得了如何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环节中发掘创新点,更重要的是意识到了科研诚信的重要性,达到了课堂思政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知识;创新

一、课题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生教学不同于本科教学之处在于,它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阵地,还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科研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然而,科研工作的成败很多时候并不仅仅取决于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大小,还取决于科研工作者自身的道德素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德”之重要,就在于它决定了“才”的使用。因此,在传授知识和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德育教育,以培育于民族、国家、社会、人民有益之人[1,2]。可喜的是,党的十九大以来,“课程思政”的理念逐步展开并应用于高校教学实践[3]。在此背景下,我校电子信息学院信息通信方向的硕士生导师组,以该方向研究生核心骨干课程《随机信号分析》作为试点,打造基于“知识、创新、思政”三位一体的研究生课程建设,使研究生课程教育不仅成为“传授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环节,更要成为培育于民族、国家、社会、人民有益之人的战略高地。

二、建设内容与举措

课题实施过程中主要解决的问题为:授课组教师自身道德素养建设;研究生科研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建设;科研创新能力与自身道德素养关系的理论探讨。所采取的具体建设举措为:

(一)授课组教师自身道德素养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教书育人实施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课程思政”建设要靠教师去落实,首先考验的是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建设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师队伍,是确保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人才资源保障。因此,基于“知识、创新、思政”三位一体的研究生课程建设首先要加强课题组教师自身道德素养建设,利用多种思政培训方式,切实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并进而养成在课程教学中主动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自觉意识。

(二)研究生科研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

在《随机信号分析》的教案设计中增加“科研道德和科研诚信”的案例教学,告诫研究生“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创新能力,很多时候还取决于自身的道德素养”。“人无信不立”,然而,由于个别研究生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学术论文发表中存在“剽窃、抄袭、甚至造假”的现象,这不仅对学校和个人的荣誉造成重大损失,还将使自身今后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因此,在提高研究生科研道德和科研诚信建设的同时,要培养研究生踏踏实实做科研的良好作风,真正培育于民族、国家、社会、人民有益之人。

(三)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建设

在《随机信号分析》的教案设计中增加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案例教学,切实加强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研究生教学和本科生教學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养成“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明确创新性地解决科研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学习的终极目标。

(四)科研创新能力与自身道德素养关系的理论探讨

从理论上深层次地探讨科研创新能力与自身道德素养的关系。研究生应该明白,自主科研创新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决定着所能获得的科研成果的大小,而良好的自身道德素养将有助于构建优良的科研环境,促进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科研成果的获取。通过理论研究和相关的教学案例深层次挖掘这方面的关系,并将研究成果以教研论文形式发表。

三、建设成效与创新

通过上海电机学院“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的课程建设,使电子信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在学习随机信号分析理论知识的同时,还牢固树立了科研诚信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授课教师根据多年科研工作的经验积累及研究生培养对创新性的要求,选择恰当的知识点,拓展讲述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环节中研究生应该如何发掘创新点,主动培养创新意识。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成果包括:课程思政改革模式典型案例、相关教学研究论文、微课视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建设结题报告。

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提出了基于“知识、创新、思政”三位一体的一流研究生课程融合教育理念,使得研究生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还懂得了科研诚信的重要性,以及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环节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祥祥,朱凤荣,徐叶.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问题意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

[2]赵岩,周伟.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03).

[3]李天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4).

作者简介:李民政(1972—),男,汉族,甘肃兰州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通信信号处理。

猜你喜欢
知识课程思政创新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爱与知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