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水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

2020-01-20 22:51苏佳园田金梅
中国水利 2020年1期
关键词:东线水利厅榆林市

惠 波 ,苏佳园 ,惠 露 ,田金梅 ,王 腾 ,雷 欣

(1.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718000,绥德;2.晋陕蒙接壤地区水土保持监督局,719000,榆林;3.黄河上中游管理局西安规划设计研究院,710021,西安;4.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中游水文水资源局,030600,晋中)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毛乌素沙漠南部边缘,斜贯东西的明长城将整个榆林市分为两部分,长城以北为风沙草滩区,长城以南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随着榆林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榆林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显。基于榆林水资源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的现状,为破解榆林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瓶颈制约,陕西省和榆林市提出了“黄河引水”方略。早在20世纪50年代,陕西省首次提出了榆林黄河大泉引水。2013年,国务院批复了《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 年)》,提出“适时建设榆林黄河大泉引水工程”。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2017年,榆林市启动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榆林黄河大泉引水的组成部分)前期工作,2018年12月,陕西省发展改革委批复了《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至此榆林黄河引水取得阶段性进展,并取得2.2亿m3的取水指标。截至目前,榆林市黄河干流的分水指标已经分配完,未来用水需求缺口依然很大,这意味着要从根本上破解水资源短缺瓶颈只能通过水权置换—黄河引水。

一、榆林水资源概况

榆林市外流河系主要有 “四河”“四川”,流向由西北到东南,在榆林市境内注入黄河。此外,还有清涧河、延河、北洛河、泾河部分支流流入延安市境内。全市地下水资源埋藏、储量分布不均匀,长城以北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主要开发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埋藏浅,大约5~50 m,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优越;长城以南地下水资源匮乏,埋藏深,大约150~250 m,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榆林市地处大陆腹部,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总体上降雨量较为稀少,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变化范围为325~475 mm,平均约404 mm,东南部较多,东北部次之,西北部偏少。降水量年内分布极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也较大,6—9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5%以上。榆林市水资源总量为26.7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8.64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6.31亿m3,重复量为 8.04亿 m3。依据 2014年榆林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2020年和2030年,榆林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 12.10亿 m3、16.62亿 m3。按照陕西省和榆林市有关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2016年、2017年榆林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8.39亿m3、9.24亿m3, 实际用水总量分别为 7.92亿 m3、8.39亿 m3, 均未超过“三条红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二、榆林黄河引水发展历程

1.探索期(2004—2016年)

为解决榆林资源性、工程性、结构性、水质性缺水矛盾,进一步破解水资源短缺瓶颈,2004年,陕西省水利厅编制了《榆林能源化工基地黄河引水方案研究》,对黄河引水方案进行了前期的探索和研究。2005年,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编制了《榆林能源化工基地黄河引水工程总体规划》推荐方案,11月通过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审查,引黄工程总体规划由东线府谷大泉、南线碛口和西线大柳树 (黑三峡)3条黄河引水线路组成,但是由于南线碛口、西线大柳树引水工程要根据国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黄河水沙调控体系、黄河干流梯级开发规划的水利工程而确定,尚难确定建成时间。2009年,陕西省委、省政府明确将榆林大泉黄河引水工程确定为全省“十大水利工程”之一,随即榆林市水务局开始编制榆林大泉黄河引水工程的项目建议书。2011年12月,陕西省水利厅在榆林召开了陕北黄河引水工程推进工作座谈会,并下拨2 000万元作为陕北黄河引水工程前期工作经费。与此同时,榆林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榆林市重大水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起草了黄河大泉引水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意见。2012年,在推进集中引黄方案(大泉黄河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同时,榆林市提出了多点引黄方案,以神木万镇引水、府谷引水、佳县引水等为典型。2012年8月,《榆林能源化工基地黄河大泉引水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完成并报送陕西省水利厅。2013年3月,榆林市水务局委托陕西省水利水电工程咨询中心组织专家对《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佳县黄河引水工程方案研究》进行了咨询研究,专家一致认为佳县黄河引水方案存在引水管线线路短、投资规模小、没有压覆矿产资源、没有穿越采空塌陷区的优点,但是存在取水位置泥沙含量大等相关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2.建设期(2017年—建成年)

2017年,榆林市启动了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前期工作,11月,榆林市政府研究通过《榆林黄河东线引水工程推进方案》,确定东线工程采用“马镇+府谷”的引水方案,规划供水规模7亿m3,供水对象主要为榆神工业园区、榆林城区周边各产业园区及沿线城镇、府谷煤电载能区等。同年,榆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了 《榆林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15—2030年)》, 修编成果通过市级审查后报送陕西省水利厅,11月,通过了陕西省水利厅技术审查,规划提出榆林市规划建设多项引水工程,并以东、南、西线引黄为主,王圪堵水库为水系联网连通工程,连通已建大中型水库,形成骨干供水网络体系;考虑损失后,预计2020年、2025年、2030年可实现年供水量分别为1.1亿 m3、2.85 亿 m3、7 亿 m3,供水对象为府谷煤电载能工业区、神木窟野河河谷区、榆神工业区、榆阳区、榆横工业区、横山区等。2018年3月,《榆林市黄河东线引水工程总体规划》通过陕西省水利厅技术审查,6月,获得榆林市政府的批复,确定黄河东线引水由马镇引水和府谷引水两个独立系统组成,并将东线马镇引黄工程纳入整体引黄工程方案,榆林黄河东线引水工程从黄河取水,新建输水工程到王圪堵水库,以王圪堵水库为榆林骨干供水网络核心节点,为形成南北相济、东西贯通,覆盖榆林市的供水网络奠定基础。2018年4月,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及陕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7月通过陕西省水利厅组织的技术审查,12月通过陕西省发展委评审。2018年11月,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对《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出具了审查意见,同意本工程以黄河干流地表水作为取水水源,取黄河水量2.2亿m3/a,所取黄河干流地表水量占用陕西省分配给榆林市的黄河干流地表水可供水量分配指标。目前各项工作都在顺利推进。

三、榆林水资源面临的形势

1.国家层面

1987年国务院批准《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以下简称 “87分水方案”),明确黄河流域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580亿m3(含花园口以下20亿 m3),可供分配水量 370亿 m3左右,分配给陕西38亿m3。根据陕西省黄河可供水量分配的细化方案,榆林市黄河干流分水指标为3.17亿m3,其中马镇引水指标2.2亿m3,剩下的0.97亿m3包括已经许可的取水量、考虑为已建和待建工程预留的取水指标。截至目前,榆林市的黄河干流的分水指标已经分配殆尽,未来用水需求缺口依然很大。

近年,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黄河流域天然来水量呈明显递减趋势,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刚性需求仍不断增加,供需矛盾越来越凸显。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黄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 年), 预计到2020年,黄河天然径流量将减少到520亿 m3,2030年再进一步减少到515亿m3,相应最大可供水量由370亿m3减少到333亿m3。因此,从黄河水资源条件来看,黄河没有增量水资源。目前,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三条红线”“87分水方案”和水资源量丰增枯减的原则,黄河实际每年可供分配的水量仅有300亿m3左右,陕西省实际分水指标约有30亿m3,已低于“87分水方案”确立的水量分配指标。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黄河流域各省(自治区)对水资源的需求程度也不断加大,申请增加黄河用水指标的方案就必然要调减其他省(自治区)的分水指标,申请增加黄河用水指标不具有可行性。

2.地方层面

近年,随着榆林水资源的无序过度开发,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无定河、窟野河和秃尾河等主要河道径流锐减甚至断流、红碱淖等“海子”水位逐年下降、湖面逐年萎缩,加之煤矿开采不同程度地破坏了矿区含水层,以煤矿为中心形成一个个降落漏斗,改变了地下水径流排泄方式,导致地下水漏失或枯竭,泉眼干涸,致使该区域资源性缺水程度加重。与此同时,随着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快速发展,工业用水显著增加,区域水资源已基本没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水资源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根据《榆林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15—2030)》和榆林市“多规合一”检测报告,预计到2030年榆林市总需水量22.37亿m3左右,而现状供水能力仅为 10亿 m3,缺水 12亿 m3左右,供需缺口很大。截至目前,除尚在建的供水、引水工程、小型水库外,榆林所有河流上可建的水库已经接近饱和,可开发利用的自产水资源量已所剩无几。在国家“量水而行、以水定产、因水制宜”的煤化工管理思路指导下,由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不足,榆林市一些重大煤化工项目,特别是高耗水煤化工项目在报批过程中频频受阻。2017年,榆林市先后签约投资额达2 042亿元的139个重点项目,项目用水迫在眉睫。因此,面对当前急需要解决的中、远期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大节水和治污力度,采取再生水和非常规水等自身挖潜措施,探索水权置换—黄河引水,已形成共识。

四、水权置换—黄河引水模式探索

为了提高水资源的高效率高效益转变,寻找解决区域经济增长与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新途径,陕西省积极探索水权置换—黄河引水模式。2014年9月,《陕西引汉济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标志着该项目进入主体工程建设的新阶段。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投入运行后,将从汉江上游引水至渭河流域,使渭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水量增加,为陕北增加黄河用水指标提供了可能性,即渭河入黄增量指标与陕北黄河干流取水指标的水权置换。为争取陕西省黄河干流引水指标,2010年,陕西省水利厅委托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开展了《陕西省引汉济渭水权置换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研究。2012年12月,《陕西省引汉济渭水权置换关键技术研究》初步成果经黄委科技委、黄委总工办、黄委水调局、引汉济渭办、合肥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咨询,专家一致认为引汉济渭水权置换将为国内水权置换开拓一条新思路。历时近5年,2017年8月,陕西省水利厅组织由王浩院士、李佩成院士以及黄委、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黄委水文局等相关专家学者参加的《陕西省引汉济渭水权置换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审查会,会上专家一致认为通过引汉济渭工程从长江流域调水补充渭河乃至黄河流域生态水量在技术上是可行的,通过新增生态水量置换陕北黄河干流引水指标是合理的。因此,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作为向水利部、黄委争取水权置换—黄河引水,对缓解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利用黄河干流用水指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建 议

一是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实施水资源指标动态监管,对占而不用、多占少用水资源指标等突出问题开展清理整治,及时收回多余的水资源指标,有效发挥水资源配置效益;二是在全面系统分析榆林市水资源供需情况和水资源承载力的基础上,开展集中引黄方案和多点引黄方案的比较论证工作,经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后,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合理确定各项黄河引水工程的可引水规模、供水范围、供水对象和取水点,合理安排引黄工程总体布局;三是积极完善区域水资源调度、管理体制,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统一监管,形成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非常规水“四水”合理配置,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是加大工业、农业节水力度,加快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区域工业用水对当地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占用,正向引导煤化工等行业采取低污染、低耗水的生产工艺,最大限度实现水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五是组织省内有关高等院校、研究所等开展输水管线穿过煤矿 (压覆)和采空塌陷区等相关关键性技术难题的研究,提高榆林黄河引水方案的科技含量;六是创新节水宣传教育方式,普及公众节水知识,提升全民节水技能,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猜你喜欢
东线水利厅榆林市
省水利厅召开2022年全省水旱灾害防御工作部署会议等
省水利厅组织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总结会议等
省水利厅科学组织全省秋汛防御工作开展
叶锐仙作品
水利厅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大会等
东线混战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
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
《这片黄土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黄土画派作品展在榆林市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