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深化医改后医院门诊量及收入结构的变化

2020-01-20 16:11:51曹树凤陈新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7期

曹树凤 陈新平

医改是全社会最根本的生活关切,其成果是老百姓尊严、体面生活的健康保障。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中,深化医改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部署的重要一环[1]。增加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廉价、有效、安全的治疗,让医务工作者得到社会尊重和阳光的合理的待遇,这就是医改,医患共同获益[2]。2017 年4 月8 日零时起,北京市医改正式实施。面对发展新阶段,能否解读好医改各项政策措施,调动医务人员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群众对改革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关系到医改实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因此必须创新性的执行医改政策,营造全社会关心、理解和支持医改的良好氛围。从而落实分级诊疗工作,改变门诊收入结构,改善就医环境等三级医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来源

将2016 年5 月—2018 年3 月门诊就诊人次、门诊人均药费及门诊治疗费进行统计分析,其中2016 年5 月—2017 年4 月为改进前,2017 年5 月—2018 年3 月为改进后。

1.2 方法

1.2.1 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全方位的医改政策宣传,确保医改政策落实、落小、落细 例如在医院门诊大厅屏幕滚动播放医改专向宣传片,设立医改政策咨询台,为前来医院就医的患者做好政策解读、宣传工作,并发放医改政策资料。

1.2.2 做好分级诊疗,完善双向转诊工作,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 引导轻症复诊患者、长期稳定性慢性病患者及手术后康复期患者等就诊选择基层机构,医院资源合理利用,为首诊急诊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基层首诊及双向转诊落实到位。

1.2.3 控制医疗费用总量,调整收入结构,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增加预约挂号方式,方便患者挂号就诊。患者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诊间、自助、现场等多种形式预约。目前新开放的自助挂号缴费机预约功能,更方便患者在了解专家、专科出诊信息后自主选择预约专科号或专家号[3-10]。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提高医生专业能力,通过组织医生培训、学习,或出国深造,提高其专业能力,优化各类疾病治疗的治疗方案,缩短患者入院治疗时间。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掌握良好的护理态度及护理技巧,提高患者住院舒适度,改善临床护患纠纷多的问题,最终通过综合提高医院硬实力,提升广大群众对医院服务质量满意度。

1.2.4 立足本地患者,向周边业务拓展 就目前医院的发展形势而言,一所医院的设立,其服务范围将受地域限制,但随交通运输业发展,区域局限将逐步被打破,医院门诊量将呈下降趋势,自费的就诊患者数量将逐步低于公费及医保患者,因此需要医院做好周边业务拓展加强对患者的接诊能力,可通过建立医联体,对口转诊等措施实现周边业务拓展。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使用SPSS 21.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增长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对于计量资料,采用单样本K-S 检验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计量资料若服从正态分布,数据用(s)表示,所有检验采用双侧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改进后门诊就诊人次降低,门诊药费占比降低,门诊人均费用降低,门诊治疗费用占比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新医改提出以来,全国均致力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响应政府号召,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有效、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11-12]。

目前在医改工作中宣教工作作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让广大群众了解什么是医改、让医院医务人员时刻牢记医改,才能有效贯彻医改措施,实际工作不仅需要加大医务人员向患者的宣教,也需提高强化医务人员自身对医改的认识水平。就目前常见的药费贵问题,除此大环境改善外,加强医药采购监督也至关重要。此外,目前医院门诊压力普遍较大,不仅医务人员工作量较大,患者的就诊体验也较差,完善相关亚专科门诊指导工作,分担门诊压力也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关键一环[13]。最终,医改的最主要的工作,也是医院服务质量关键,即医院自身硬实力,只有提高院内医务人员专业水平,完善医疗设备建设,才能全面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此外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分配制度的改革,在市场经济下,医院收入分配制度更为合理,通过效率优先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工作划分为固定工资及效绩工资两部分,从医疗质量、医药比例、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核,实现了工作分配合理化。此外岗位等级工资制,通过工作人员岗位等级划定技术及风险、岗位工作量及劳动强度,根据一岗一薪的方式设定岗位工作标准,进一步刺激了门诊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通过实行年薪制对院内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和人才进行表彰,进一步提高院内工作人员积极性,保障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为患者群体获得良好诊疗服务提供有利基础。

门诊作为医院面向患者的主要窗口,门诊部门的收入结构直观反映了门诊部门是否良性运转,医院是否落实了新医改政策。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在措施实施前后,医院门诊量下降20.35%,门诊药费占比下降12.64%,门诊人均药费下降6.05%,门诊治疗费占比增加25.54%。证实新医改后门诊部门的收入结构得到一定优化。证明在落实新医改过程中,门诊部门通过有效的改进措施后,患者的经济负担随之降低,不考虑通货膨胀问题下,也提示为落实新医改政策后患者门诊费用显著低于落实前,此外,门诊治疗费用占比上升,表明门诊部门良性运转,更多的医疗资源有效运用于患者的诊疗当中,医院门诊整体收入结构得到合理优化。

综上所述,门诊部门落实新医改政策过程中,做好分级诊疗,完善双向转诊工作,可有效分流患者至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从而缓解三级医院就诊压力。取消药品加成后,可明显控制药占比,减轻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治疗比例的增长,说明医院在良性运转同时医疗质量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