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语言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1-20 13:46尹慧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20期
关键词:肢体脑梗死功能

尹慧

脑梗死实为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以活动受限、语言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为其典型表现,而且还有着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因而不仅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而且还会增加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1]。针对此病患者,多因神经功能缺损而造成神经功能缺损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支配运动障碍,因而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且降低其生活质量。有报道[2]指出,在对此病进行治疗期间,若能给予早期且全面的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其症状的减轻,以及身体各项机能的恢复。为了明确早期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76 例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并与传统护理作对比,从中明确其对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所具有的影响,现对此作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2 月,共计76 例,均与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相符[3],且都经影像学检查确诊,首次发病,意识清晰,认知能力正常;排除精神疾病、恶性肿瘤者,另排除病情不稳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性21 例,女17 例,最小年龄45 岁,最大75 岁,平均(62.8±4.6)岁;左侧偏瘫12 例,右侧偏瘫10 例,失语16 例;梗死部位:颞叶8 例,基底节结区13 例、枕叶10 例、小脑7 例。观察组中,男20 例,女18 例,最小年龄45 岁,最大74 岁,平均(62.7±4.4)岁;左侧偏瘫11 例,右侧偏瘫12 例,失语15 例;梗死部位:颞叶7 例,基底节结区12 例、枕叶11 例、小脑8 例。两组上述数据经全面比对,所存在差异均不突出(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如病房护理、用药指导等。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1)心理干预。许多患者由于发病急,且出现肢体偏瘫、失语等障碍,受此影响,患者容易出现负性心理,对此,护士应做到引导工作,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消除各种负性情绪。(2)早期语言训练。①兴趣语音训练。依据患者喜好、性格特点,设有助于其兴趣激发的语言环境,在睡前及晨间播放一些其比较喜欢的电影、音乐等,30 min/次,对患者的视、听觉语言中枢进行刺激;②喉舌发音训练。每日午休、晨间、夜间进行舌头伸缩、喉头张合等训练,10 次/组,连做3 组;还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用口型法进行发音训练,如数字、单音节的重复发声,并根据患者掌握情况向词、句的训练过度。③语言交流训练。责任护士通过巡视、护理、宣教时间,对患者问题进行回答与引导,却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指导家属多询问患者意见,鼓励其用语言表达需求。(3)早期肢体训练。①动态训练。增加关节阻抗训练(比如屈髋、抬脚等),每日2 次,40 min/次,预防发生关节僵硬情况;②静态训练。护士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开展肌肉伸缩练习(翻掌、转踝/腕、翘趾/指等),2 次/d,每次30 min。③站立行走训练。上述训练2 周后,增加下肢支撑站立-单腿扶拐单脚行走-搀扶行走-独立行走,循序渐进,逐步转变训练内容,每日上午、下午各进行1次,40 min/次。同时指导家属秉持从慢到快、从浅到深及从轻到重的原则,向心性按摩患者的肩部、前臂、手指、手背等,从而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生活质量。(1)肢体功能。用简式Fugl-Meyer 评测法(Fugl Meyer evaluation method,FMA)A[4]对两组肢体功能进行测评,主要包括两部分,即上肢运动功能与下肢运动功能,满分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有着越佳的肢体功能。(2)语言功能。用北京医院所设计制定的《汉语失语症检查法》来评定两组的语言功能[5],内容为书写、阅读、听力理解与口语,各项分值满分为50 分,总共200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有着越好的语言功能。(3)生活质量。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6]实施评定,此量表共有社会、体力、情绪、角色与认知等维度,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有着越好的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19.0 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来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来检验,P<0.05 表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肢体功能对比

干预前,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为(35.52±3.20)分,对照组(35.79±3.41)分;干预后,观察组为(64.46±6.83)分,对照组(50.47±8.52)分。

两组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差异(t=0.61,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高于干预前(t观察组=4.26,t对照组=3.58,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3.42,P<0.05)。

2.2 两组语言功能对比

干预前,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为(57.21±8.69)分,对照组(55.78±7.24)分;干预后,观察组为(175.33±8.82)分,对照组(149.65±6.60)分。

干预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0.48,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均高于干预前(t观察组=25.78,t对照组=12.69,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57.06,P<0.05)。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干预前评分为(66.30±5.24)分,对照组为(65.78±5.01)分;干预后,观察组为(86.41±4.27)分,对照组(72.45±4.19)分。

两组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所存在差异不突出(t=0.19,P>0.05);而护理干预后,两组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增加(t观察组=30.17,t对照组=21.22,P<0.05),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11.34,P<0.05)。

3 讨论

伴随当前生活及工作压力的日渐增大,以及人们在生活方式方面的相应改变,脑梗死患病人数逐渐增多,患病率逐年升高,而且还呈现出日渐年轻化的倾向。当抢救之后后,患者即便得以存活,也会因为中枢神经元出现的严重受损,而引流各种且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失语、肢体运动障碍等,因此,这些对患者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均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还需要指出的是,脑梗死患者康复阶段比较漫长,如果单凭药物进行干预,那么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并且也保证神经功能恢复至原先状态,因此,在治疗期间,做好康复护理配合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脑梗死作为一种比较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多因血液循环障碍致使局部脑组织处于缺氧、缺血状态,从而引发的一种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7-8]。有报道[9]指出,此病在所有脑血管疾病当中的比重达25%。此外,由此病诱发死亡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即每年约150 万人死于此病。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患者治疗后得以存活,但也非常容易出现复发情况,或是存在许多并发性病症,这除了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影响外,还会增加其家庭负担与社会压力[10]。所以,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抢救的同时,切实采取各项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此病治疗有积极意义。

近年,伴随康复医学研究的日渐深入,早期护理干预作为其中的重要构成,所发挥的作用日渐凸显。所谓早期护理,实际就是基于传统护理的执行架构下,更加全面、及早的采用各种先进护理技术,多患者展开针对性训练,尽最大可能的恢复患者的残余功能,减轻由轻致残因素所导致的各种严重后果[11]。有报道[12-13]指出,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早期护理越早,那么其功能恢复的越好且越快。本文分别从语言、肢体早期护理与心理护理等方面来实施干预,对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进行针对性训练,且引导其消除所存在的负性心理,使其更加积极的接受训练、参与训练。由于早期性的语言干预、肢体干预均与患者直观症状相对应,能够直接作用于症状,能够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干预效果[14]。有研究[15-16]指出,围绕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性的康复护理干预,能够起到改善其临床症状,加速康复进程的目的。从本文结果可知,经早期护理后,观察组无论是在肢体、语言功能评分上,还是在生活质量上,均得到大幅提高,且整体效果优于传统护理。提示此护理适用于脑梗死患者,能为此病治疗提供重要辅助。

综上所述,将早期护理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不仅能改善其语言、肢体功能,而且还有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肢体脑梗死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