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意象营造的表现性展示道具设计创新

2020-01-20 01:12:42李薇薇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表现性参观者展品

李薇薇

(安徽新华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

信息时代,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和规模在飞速扩大,“体验式经济”是随着人们物质文化不断增长的需求决定的必然方向,“体验式经济”下的展示行为是营造一种参与式、体验式的信息传播空间,展示空间是参展商、展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其中包含信息传播的载体——展示道具。展示道具以实体形式在空间中起到承载、悬挂、烘托、分隔空间等作用,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展示道具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展示道具,其最终目的都是将信息准确高效地传达给观者。随着国内会展行业的不断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应用,市场对于展示空间的构成形式的需求日趋多样,“体验式经济”下的展示道具设计一方面是在创造叙事展示空间的中心内容与思想,另一方面研究如何营造具有情感体验的意象空间的新途径与新方法。传统的以衬托为主要功能的展示道具延伸出新的设计方向,即表现性展示道具设计。表现性展示道具旨在“空间意象”的营造,“象”是指人们眼中看到的物体表象,“意”是指通过看到的物体表象而在头脑中产生联想形成一种意境。每个人的情感不同,有着不同的记忆,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意”,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因此,基于意象营造的叙事空间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通过创造趣味性的、符号性强的表现性展示道具。

一、表现性道具意象

表现性道具在展示空间中往往起到烘托展示氛围、营造展示主题的作用,这是其区别于展台、展柜、展架等功能性展示道具的主要特点。表现性道具是将展示主题进行内核性的总结,再物化为实体展示道具。基于意象营造的表现性展示道具是一种对人们置身的空间进行编排的创造,注重的是空间带给参观者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带领其去认知,使参观者与展品与设计师之间形成一道隐形沟通的桥梁,从而激发参观者的情感体验并获得认知。因此,表现性道具设计的探索应从以下途径展开。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满足最迫切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便开始追寻情感需求。在信息时代,当人们走进展示空间,除了获得相关信息之外,展示空间本身也通过一定的表现性道具渲染空间的意象情感,使参观者在表现性展示道具营造的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展示空间中加入趣味性的展示道具,如表现一些故事情节、带有惊奇感的层次变化、带有玩乐性质的互动空间等。基于情感体验的展示空间,带给参观者的是一种超越功能与形式,又和形式功能息息相关的感受。空间情节是展示空间情感体验的必要内容与过程。

2.深度分析认知系统

空间的情节性感受来自于人的感知,人类存在于世界,通过自身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位置感等感觉系统感受周围环境,感觉系统在头脑中不断积累,逐渐形成自身的经验认知体系,可以理解为对记忆的唤醒,建立起当前环境与人的生活情节的联系。而艺术感染力的来源往往就是亲眼所见的物体与头脑联想到的情节相关联,从而获得趣味性与参与性,这一点与电影艺术相似。这种体系将作用于人的审美、认知、理解、联想等意象感知。当参观者的知识经验丰富,审美标准较为完备,表现性展示道具通过隐喻、符号等方式便可以成功进行信息传达,这也要求设计师找准展示空间的人群定位,基于参观者的知识水平和审美经验进行设计。

3.科技与情感并重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传统的说教和直白的表达已经让人们产生审美疲惫,人们更加追求能够唤起情感的展示方式。3D多维互动投影技术、幻影立体成像技术、VR体验、电子沙盘等技术在现代展示空间已经逐渐推广,为意象空间的营造提供了技术条件。基于意象营造的展示道具结合现代科技与艺术创作手法,旨在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这也体现了未来展示设计的方向是以人为本,更好地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要。

二、表现性道具的构成

表现性道具与传统展示道具的区别在于其自身形态背后蕴含的展品特质,如博物馆中的文物、专卖店中的商品都蕴含着历史文脉等方面,如背景设施、灯光氛围、加工工艺、产品特色等。表现性道具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1.深度挖掘展品特质

表现性道具具有相对独立的形态特征,形态的主要创作来源于设计师对展示内容进行的深度挖掘,对展品背后的文化传承、流派、风俗、名人事迹等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深厚的文化内蕴,才能找到最具代表性的元素进行提取,并物化成展示空间中的实体展示道具。提取的角度可从人物、器具、造型、质感、格局、意韵等方面,将隐藏在展品背后的信息以一种抽象的形态表现出来,使人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受[1]。

2.元素的符号化处理

表现性道具往往反映的是展品背后蕴藏的特质,有时所展示的直观内容与展品并无直接的联系,而是间接的说明,使参观者充分调动认知行为中的理解性特征,在解说员的提示下或是导视系统的引导下来理解展示内容。常用隐喻、象征、形象置换、夸张、拟人等手法表现展品的内在信息。如对于男性服装品牌店铺橱窗设计这一展示主题,设计师通过找寻男性符号元素物化为符徽,运用模特、图标、灯光、虚实结合等手法组合营造出冷峻、坚毅符旨含义的场景,无需在橱窗中体现服装本身,只把重点放在冷峻、坚毅的气氛营造上,观者获取的视觉信息是该服装品牌的风格定位,而非某几件服装的款式。由此吸引消费者进店,也提高了店铺的内涵与档次。

3.设计表现形式

在展示内容的内核元素确定之后,便需要考虑设计表现形式。新奇的造型和富有创意的表现性展示道具对空间的气氛有重要的烘托作用,能引起参观者的观赏兴趣,使观者对展示道具背后的内核信息产生好奇,从而有效进行展示信息的传播。设计表现的形式是多方面的,可通过拟人、夸张、比喻等手法或从另类的观察角度等来塑造造型,展示展品内在信息。在中国生态农业博物馆中,为展示植物的生长结构,展厅设为地下一层,当人们走下楼梯,便有种走进田地的感觉。展厅界面由玻璃围合,玻璃镜面外是人工仿真的泥土剖切面,各种植物的根系结构在泥土里的状态,清晰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在界面上设置互动多媒体设备以便进行知识的传播。设计师通过对展示内容的深刻理解,找到富有创意的视角进行植物根系的展示,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参观者获得知识。

三、基于意象营造的表现性道具设计方法

心理学家曾经通过实验获得结论,当人进入一个新的空间环境中,视觉是主要的认知途径,通过眼睛的观看,迅速获取色彩、形状、肌理等信息,结合头脑中的认知经验,最终整合为接收到的信息[2]。在人的认知体系中,听觉也占一定的比重,通常为视觉信息服务,让人们更好地体验环境,有时听觉也可独立作为获取信息的途径。此外人的其他感觉系统,如嗅觉、味觉、肤觉、位置感、方向感也能感知周围环境。因此,基于意象营造的表现性道具应用在展示空间中,能够更好地围绕主题营造空间意象环境,使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体验。结合人的感觉和认知系统特征,基于环境再造的表现性展示道具设计具有写实性表现、情景性表现和情节性表现等特征。

1.写实性表现

表现写实的展示道具往往通过对展示主题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挖掘,获取相关的图片和文献资料,提取相关元素进行场景还原。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技术手段和加工制作,将场景进行微观呈现、放大比例或原始比例还原等,以获得贴近真实的效果。写实性表现展示道具再现了不可逆转的历史场景,在众多博物馆中的场景化设计中得以应用。如青花瓷艺术品展示中瓷土的选择、制胚、烧制、上釉等过程以微缩模型的形式呈现;历史战争类纪念馆中战场地形地貌和战争局势以电子沙盘模型制作技术呈现;自然生态类博物馆则通过硅胶仿真等手段对陆地或海洋内的动物、植物进行场景模拟。写实性展示道具使参观者对不可逆转的时空场景进行再现,让参观者对历史、文物、战争等主题产生更深层次的思索。

2.情节性表现

体验式信息传播是现代展示设计发展的趋势,基于意象营造的展示场景设计中引入情节的概念,可以充分调动参观者的想象力。正如2007年我国上映的好莱坞影片《博物馆奇妙夜》中的美国自然博物馆,硅胶制作的逼真场景、沙盘模型等现代化的写实性展示道具,展示远古时期生物骨架、勇猛的武士、部落和传奇英雄等,在夜晚来临时,法老金牌拥有魔法,所有模型道具都活了过来,追逐猎物的恐龙、爱捣乱的猴子、暴怒的匈奴王、正义的英雄等情节生动呈现,到了白天人们进馆参观时,又变回静态的展示道具。从博物馆的展示手段来分析,这些基于意象营造的展示道具有了情节的加入,会使人头脑中产生无限的遐想,也是电影创意的源泉。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与科技的不断融合,情节性展示道具呈现出故事化、动态化、体验化等特征。情节性的表现往往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来表现,结合展品的历史文脉特点寻找合适的情节。如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中展示的《清明上河图》,便是一项加入了情节性表现的展示道具,展示内容是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面貌。设计师选择了张择端版的《清明上河图》画卷作为文化元素,用动画的形式使图中的人物动起来,呈现动态情节,并在原作图画内容基础上加入小孩追猪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使展项更加灵动。情节性表现道具带来的动态特征极大地提升了意境营造带来的体验性效果。

3.情景性表现

郑曙旸在《城市景观表象》中对情景的理解:“景”是指看到的景物;“情”是由景物引起的感情。情节与情景的区别在于:情节往往是动态的,或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具有时间延续的特征;情景则是一种眼前看到以及引发感情的整体概念[3]。可以说行为是产生情节的基础,对情节的体验产生情景。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种子圣殿”,馆体是由60 000根透明亚克力柱组成,之所以叫做“种子圣殿”是因为每一根透明柱的端点都有不同植物的种子。对于“城市”这一主题下设计理念的诠释,中方世博官员指出:种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近年来许多种子因为环境问题而消失,因此,“环境”和“生态城市”是此次英国馆对城市主题的诠释。情景性表现的展示道具通过对展示内容深层涵义的挖掘和提取,通过各种设计手段进行表现,其最终呈现的形象蕴含着设计师对展示主题的理解及所引发的情感。情景性、表现性道具的参观过程,也是一种设计师与参观者通过互动产生情感共鸣的活动,使参观者全方位、多角度融入到所诠释的信息中。人对客观事物的感知通过视觉等感官有着相同的客观体验,同时还会因知识背景、文化素养、风俗习惯和生活经验及审美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认知上的主观差异。情景性表现展示道具在情感体验上会受以上主观因素的影响,呈现纷繁多样的特点,这正是情景性表现展示道具的魅力所在,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引发思考,从另一个角度看,展示信息得到更有效的传播。这也要求设计师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并对展示主题有深度理解,从更有概括性的思路选择道具形态呈现展示主题,引发共鸣。

四、结语

展示道具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在造型设计上各种夸张、拟人、比喻、象征、解构等手法被大胆运用,基于意象营造的表现性道具含义便应运而生[4]。现代展示空间朝着体验化的方向发展,评判一个展示空间是否精彩的重要方面就是参观者接收信息是被动还是主动,要让参观者主动与空间环境融入,并接收信息,基于空间意象营造的展示道具尤为重要。表现性展示道具作为一名表演适度的“配角”,营造展示空间的意象环境,自身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外在形象强化展示内容的内在含义。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下,具备意象之美的表现性道具作为信息传播的桥梁,寻找更为人性化、更具艺术魅力与情感体验的表现方式,朝着艺术与科技日益结合的道路发展。

猜你喜欢
表现性参观者展品
和名画“撞衫”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青年文摘(2023年13期)2023-11-16 14:19:30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宝藏(2022年5期)2022-08-29 12:37:46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展品被盗了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国画家(2021年4期)2021-10-13 07:32:04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脑洞大开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新校长(2018年7期)2018-07-23 02:58:58
数说InnoTrans 2018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