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工商学院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跨境电商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随时间的推移而逐年增长。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市场人才需求状况脱轨,跨境电商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已满足不了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整体能力水平的需求。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实践操作技能方面,校企合作模式可以通过整合学校与企业双方资源,实现知识与实践并重,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满足市场跨境电商人才需求。
校企合作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学生暑期企业实践;二是与企业合作的校园创新创业活动;三是承接企业真实电商服务项目;四是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培训;五是在校成立创业园或者校内实训基地,直接引入外部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实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真实需求。
1.由于跨境电商属于新业态,目前跨境电商方向还没有成熟的专业课程体系,高校教师在跨境电商领域的经验不够,依托企业的丰富资源,能有效提升与优化课程的教学组织工作,辅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2.相关课程的教师可以通过企业提供的、与市场接轨的培训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教师可以在相关平台上创造性地设置实训任务,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将企业引入课堂,为跨境电商实训课程提供真实的案例,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强化教学效果,教师收到学生的积极反馈,会有利地促进教师的不断学习,良性互动,教学相长。
1.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使企业感受到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不仅不是负担,而且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2.校企合作培养,会大大缩短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磨合期,在学校期间就能了解到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这将极大降低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成本。
3.在学生培训阶段,校企合作可以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有效地降低员工的流动性。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将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扩大了企业品牌与无形资产的影响,造就了企业的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
1.在以传统的理论为主的授课环境中,学生已经比较疲惫,公司合作创建的实训平台将实训常态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在课堂以外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2.定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即将企业人员引入课堂,更直观地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让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提前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3.跨境电商行业,涌现了许多优秀的90后,甚至00后,借助企业与平台的信息交流,学生可以与更多行业精英、优秀同龄然学习,开拓眼界。
许多学生意识不到自己是校企合作的受益者,往往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取得学分为目标,学生实践态度及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一定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感。
由于目前跨境电商方向还没有成熟的课程体系,高校教师在跨境电商领域的经验不够,制定的培养方案与市场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由于企业是盈利性的商业组织,校企合作在短时间内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需要企业安排专人指导与管理。同时,学生在早期生产效率较低,操作成本大。相对于企业的投入,其获得的收益在短期内无法获得回报。同时,基于商业机密的考虑,企业也不愿意深度参与校企合作。
对现有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利用课程实训资源、项目实训资源和配套的线上学习资源,完善实践课程大纲与教学考核评价标准。企业对跨境电商课程设置建议建议立在实践基础之上,对于高校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和职业定位,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面对新形势、新发展,必须从师资队伍培养入手,采取引进跨境电商相关专业人才和加大现有师资进修培训力度相结合的办法,着力提高教师的应用型素质及社会服务和科研创新能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与跨境电商企业沟通合作,在实践中丰富实战经验,成长为双师型人才,进而提升跨境电商实训实践教学水平。
学校应和企业联合举办不同形式的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竞赛。通过竞赛来提升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及相关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创业的技能。或是企业通过打包相关业务,如产品英文说明、产品发布等任务外包给学校,学生通过实践任务的完成,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提升自身能力。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具备庞大的人力资源数量,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来储备优秀的专业人才,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高校和企业之间实现有效地资源共享;学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获取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实现三赢,有利于学校和社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