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就业创业问题初探

2020-01-19 15:15:49杨春良唐山市滦州市市场建设服务中心
环球市场 2020年25期
关键词:农贸市场商户年轻人

杨春良 唐山市滦州市市场建设服务中心

近年来,我国始终秉持“就业民生之本”的理念,将稳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牢牢抓在手上。农贸市场在稳定就业、吸纳再就业和促进创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农贸市场发挥了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主渠道的功能,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过程中,对于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积极就业政策,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复苏、持续向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农贸市场促进就业创业的优势

1.门槛低。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全面取消办理证照的准入条件。以笔者所在的河北省唐山市为便,城乡个体工商户进行注册登记,自2008年9月1日起,注册登记时免收注册登记费和注册工本费。如果手续齐全,基本能做到当日办结,当天拿照。

2.上手易。农贸市场的经营户所从事的主要是销售和简单生产加工,不需要专门培训,可以直接零基础干起。

3.投资少。农贸市场内的设施可以满足商户经营需要,一般个人只需自备一辆货车即可。普通载货汽车需要投资3万元左右,如果是在农村,柴油三轮货车,则在1万元以下。流动资金多在1000—5000元之间,从事副食调料批发业务的投资在5—10万元。

4.见效快。农贸市场经营属于周转期较短的行业,水果、蔬菜、禽、肉、蛋等行业基本能达到当日收回成本、当日可盈利。从事副食调料行业的能在5—10日完成一次周转,当月可盈利。

5.回报稳。农贸市场商户经营的商品价格调整变化较快,特别是农产品大量上市的夏秋季节,因此大多当日进货、当日销售,毛利润率在30%以上。如果个人进行简单加工,择菜分包装后出售净菜,则利润可达50%—100%,一般夫妻档2人摊,人均月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

6.形势灵活。农贸市场内商户可以自主安排经营项目,可以随季节变化更换经营项目。如加工豆制品的商户夏季可经营凉粉、粉皮,面点摊位则可以随时增减面食种类。

二、影响农贸市场就业创业的制约因素

农贸市场作为一种传统的商业业态,同时又是国家投入大量财力扶植的民生项目,应该说有其良好的发展空间。但是要想更好发挥其对居民就业和引导创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吸引年轻人到农贸市场开拓创业,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有硬件的因素,也有软件的因素。其中主要制约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农贸市场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年轻人的价值取向。毋庸讳言,农贸市场的基础设施仅仅是满足购买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农副产品,其硬件设施从目前来看根本无法与超市和大型综合商场相比,有些县城的农贸市场无论是规模还是设施都不如连锁加盟的社区生鲜超市,更不必说农村集贸市场。年轻人很难接受在建筑陈旧、摊位破旧、没有空调、光照不明、环境卫生差的农贸市场去购物。随着城市的大型超市、购物广场、连锁专卖店、生鲜超市、便利店的增加,加之近年来农贸市场实行“农改超”,同时受到线上经营互联网+概念影响,对农贸市场形成强有力的冲击。

据笔者对随机选取的22个农贸市场抽样调查,农贸市场的购物人群中老年人达到85%以上,从业人员中老年人占比则达到90%以上。

2.农贸市场行业搭配和内部格局与年轻人一站式购物习惯不符。农贸市场因其建设过程中诸多限制条件,在布局、规模和内部分行划市上要按照相关标准设置,而超市和大型商场则能够与年轻人喜欢一站式购物的习惯相吻合,并且多是集消费、购物、娱乐、餐饮、健身等于一体。超商的优势非常明显,而农贸市场则相对单一,年轻人普遍感觉购物体验较差。

3.农贸市场经营利润相对较低对年轻人创业缺少吸引力。政府投资建设的农贸市场具有公益属性,主要是政府为保障民生开展的“菜篮子”工程的组成部分,这一性质决定了农贸市场、便民市场和菜市场,都不能以发布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市场内部安置的商户也要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为主,并且要考虑到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承受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有“兜底保障”的社会公益功能,是经济性和公益性相结合的产物。而年轻人创业选择的行业领域一般趋向于有一定风险但收益较高,而传统的稳定低收入行业恰恰是他们规避的。

4.农贸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匮乏无法贴合年轻人的就业理念。长期以来,政府对农贸市场的定位、农贸市场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各种社会群体对农贸市场的认知,都导致高端人才在职场选择中远离农贸市场。并且就笔者所在地区而言,农贸市场归口政府所属事业单位管辖,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受到编制、身份等多重限制,导致市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经营管理,都沿袭了传统的思路和模式。许多年轻人心目中农贸市场是“夕阳”产业,层次低、发展前景差,与年轻人就业的追求和目标相去甚远,理念的巨大差异构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三、打造农贸市场升级版更好发挥对就业创业的带动作用

1.加快农贸市场硬件设施的规划建设和提升改造。农贸市场对刚需的拉动作用仍然是非常明显的,要更好发挥农贸市场对就业和创业的带动作用,必须立足当前实际,着眼未来发展,通过对农贸市场的建设改造达到预期目标,特别是要加强对传统农贸市场的升级提档。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农贸市场的基础有很大不同、发展程度也有巨大差异,但多地都已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探索和实践。以河北省为例,从2018年—2020年,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双创双服”行动,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便民市场建设工程”。仅2018年度,河北省就完成了新建、改造生鲜超市、菜市场、农贸市场等便民市场200个,通过实施这一工程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收效:社区购物环境较之前有了很大改观,市场内外环境得到改善,进出便捷,干净整洁,布局合理,市场硬件配置按照现代化、规范化的要求更新升级,所有市场标准配置了消防安全设备、安保监控设备、垃圾分类处理设备、给排水设备,同时市场运营管理水平有所提高,设置了食品快速检测室落实了食品安全制度、公平交易制度、商品追溯制度。通过对原有市场体系的调整完善,规划布局更趋合理,成为“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在拉动就业方面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吸纳灵活就业人员方面,平均每个市场直接安置就业人员能够达到50—70人,间接带动相关行业就业率提高30%以上。河北省的做法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2.营造良好的农贸市场发展环境构建年轮人创业平台。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吸引更多年轻一代加入农贸市场,才能发展成为“朝阳产业”而非“夕阳产业”。农贸市场在软环境提升过程中,一方面要转变经营理念,向着“市场连接农场”的方向推进,将其自身原有的提供新鲜便利农产品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发展“互联网+电商平台”。今年以来,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各地农贸市场始终坚持防控和保障民生“两手抓”,迅速推开了“线上订单+线下集中统一无接触配送”直接服务到居民楼的模式、“线上统一结算+委托第三方物流配送”的便捷模式、“线下采购+线上订购+统一就近配货客户自取”模式等新型经营方式,将原来单一商户的个体业务整合后,提高了整体效率,面积在1000—2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营业额跟正常时期基本持平,现代化的运营模式,吸引了年轻人加盟,成为农贸市场创业队伍的生力军。此外,还要注重开发新型业态。持续引进加盟、连锁店,在市场内部开设专区,融合生鲜配送、有机食材销售加工等商户进驻,扩大创业规模。

猜你喜欢
农贸市场商户年轻人
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一日游
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思考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意林(2020年19期)2020-11-06 04:05:35
江苏赣榆农商行 上线商户回访管理系统
金融周刊(2018年13期)2018-12-26 09:09:38
“543”工作法构建党建共同体
年轻人如何理财
全国首家农贸市场
———沈阳北行农贸市场
年轻人
智族GQ(2017年1期)2017-09-13 04: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