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昌黎 北京理工大学
结合现有文献资料以及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可以发现“线上教学”若想更好地实现与线下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互通,实现《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提出的“互联网+教育”愿景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针对“线上教学”现有的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将首先从实证分析的结论出发,即重点关注师生互动以及作业质量对线上教学效果的影响,从学生、教师及管理与技术环境四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根据问卷调查以及实证分析的结果:师生间的互动水平是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正如研究者指出:师生交互作用被多数教师和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中最本质的属性,线上教育更是凸显了这一变量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提高教学主体间的互动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线上教学的效果成为问题的关键,而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教师在这一层次的交互中占据着主导位置,因此我们将师生互动水平具体分解为教师的反馈速度以及程度两个方面,强调教师在提高线上教学效果中的作用与角色。
首先,在反馈速度方面,教师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且尽早地、给予课堂参与水平以及作业质量等方面,给予学生相应的教学反馈,尽量缩小作业提交以及作业答复/评分之间的时间差,从而令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线上教学的获得感,而不是等到学生“自己都忘了写了些什么”之后,才予以答复,这样的反馈只能沦为空洞的数字,因而无法起到督促与改善的作用。
其次,教师的反馈程度同样影响着学生的课堂参与以及学习体验,具体表现为评分是否客观公正、是否有评语与改进意见等方面,一次详实且切合的评语反馈虽然将延长教师的投入时间,但却可以被学生视为学习的资源文本进行阅读,从而实现线上教学的线下延伸;与此同时,反馈程度也是因材施教的重要体现,需要学生关注到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别,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此外,也可以通过随堂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即时的考察,充分利用课程时间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
最后,学生主体对于线上教学的适应性,以及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所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线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水平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因此,需要作为受教者的学生主体端正学习态度,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具体而言,在平时的教育或教学过程中,积极强调学习之于学生主体的重要性,为线上教学奠定学生心态方面的基础,特别是在一个信息呈现指数增长的时代,“学到老,活到老”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社会迫切的现实需要;此外,线上教学作为一种近乎“无人监管”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律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别于传统课堂,线上教学老师以一种“缺席在场”的方式向学生讲授知识,因而不能直观地观察并监督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过程中的其他行为,因此可以通过课程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应当注意的是,不能忽视环境对线上教学效果的影响,在课程的建设方面,应考虑到家庭以及宿舍学习氛围的影响,为学生提供适宜的线上学习环境。
要想促进线上教学在后疫情时代的长足、稳固发展,实现其与线下课堂教学的相辅相成、融合互通,还需要学校教学的管理层面出台相关政策,以保障线上教学的发展。学校教学管理一方应紧密围绕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指导与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激励性政策;此外,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与结果中,发现以硬件设施与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线上教学网络环境是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农村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学生有着十分强烈的学习动机,却因网络信号传输不稳定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无法积极参与到线上教学的互动当中,从而加剧了城乡之间教育不平等的趋势。综合上述条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将线上教学效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相联系,激励教师在课程设计时更加考虑线上教学的特点,提高课程与线上平台的适应性;但同时也要注意政策的灵活性,避免“为了线上教学而线上教学”的现象出现,导致一些本不适合线上教学的课程成为改革的牺牲品。
第二,学校也应组织网络管理人员以及针对教师的线上教学培训,扭转其对线上教学的浅层认识,避免其将在线下教学中长期形成惯性思维,引入线上教学的课程建设当中。
第三,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结合5G 技术的发展,推动“提速降费”与“农村宽带进乡入村”等民生政策的落地生根,共同推动线上教学在后疫情时代的长足与稳固发展。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的蔓延,为社会的常态运转构成挑战;但唯物辩证法指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组合而成,危难中孕育着发展的机遇。
具体而言,新冠疫情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催化剂,客观上为“互联网+教育”的融合提供契机,在此背景之下,我们选择“线上教学”的研究主题,结合自身作为学生主体的线上学习经验,通过文献梳理、政府文件解读、设计调查问卷以及相关性检验等方法,重点考察线上教学的影响因素,并发现作业质量是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授课教师的答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