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剪纸绘本创编的可行性探究

2020-01-19 23:35赵凤君
菏泽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物象剪纸民间

赵凤君

(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

剪纸是以镂空形式存在的平面艺术,是使用纸张、布帛、金箔等材料,采用刻刀、剪刀等工具,进行剪、刻、撕等多种方法表现画面,表达情感的一种民间美术。剪纸这种古老的传统技艺广泛流传于民间,中国的民俗、宗教和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审美价值取向等,在剪纸这种艺术形态的发展中得以传承与保留。剪纸绘本创编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借鉴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创编出既有民间剪纸艺术元素,又符合儿童视觉感知的中国本土文化艺术的绘本故事。

民艺保护学者潘鲁生认为祖国的未来要寄托在孩子身上,他说“如果孩子能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精髓,那么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尤其是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影响是深远的”[1]。因此从基础教育开始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培养一批有娴熟技艺和浓厚民间文化情感的未来教师,是高等师范教育应该完成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剪纸艺术,运用剪纸艺术元素进行绘本创编,既是专业技能学习需要,也是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学前教育专业剪纸绘本创编的可行性,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一、走进剪纸,了解剪纸文化艺术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非常重视,并确定了2017以后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一举措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民众的自觉。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作者通过相关课题研究,把民间艺术元素融入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民间艺术的机会和实践环境。

课题研究初期阶段,作者关注本地民间艺术活动动态,带领学生参观曹州年画展览、鲁西南福本子展览、鲁西南民俗文化展等一系列民间艺术活动,让学生了解本土民间美术的种类和形式,如剪纸、年画、面人、泥塑等常见的民间美术;了解民间艺术符号语言及其象征意义,如桃子、仙鹤、牡丹、石榴等形象,代表福、寿、富贵,人丁兴旺,红红火火的祥瑞之意,这些吉祥符号,以表达人们对幸福、美好、平安的祈求与期望,久而繁衍,汇聚而生,形成文化形象,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与中国民间文化精神一脉相承。

为了使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概念由抽象的理论走进真实的体验环境,带领学生调研了菏泽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现状。民间剪纸的调研学习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学生进行游学访谈活动,寻找民间艺人的踪迹,对剪纸传承艺人进行采访,录音,录像,听民间艺人讲述本地剪纸艺术的发展历史,观看剪纸艺人技艺展示。从民间美术的乡土文化背景入手,对菏泽民间剪纸的发展、兴盛与技艺改进的相关情况进行探究分析。其二,免费为学生提供剪纸材料和工具,聘请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为学生授课,展示技艺,指导学生学习剪纸的常用技法,培养民间美术创新团队。其三,通过多媒体手段,分享学习优秀的剪纸绘本,如国内余丽琼的情感绘本《团圆》,绘本作家尹安创作的《四季的故事》,于平和任凭夫妇原创的《彩绘剪纸十二生肖图画书》等,让学生学习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感受剪纸绘本的传统色彩和造型特点,感受剪纸艺术的文化意义和审美特征。

通过上述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传统民间艺术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运用剪纸艺术元素进行绘本创编的信心。

二、学前教育课程专业设置为剪纸绘本创编提供了专业支持

熟练的绘画技能,良好的美术素养是剪纸绘本创编的基础。美术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通过一年的美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视觉形象表达能力,可以适应丰富多彩的图像文化大背景下造型形式多样化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儿童视觉艺术形象造型更是得心应手;同时随着审美素养的提高,创意思维的变化,学生可以达到创编绘本所需要的主题构思、形象设计、色彩配置和构图组织等能力,创编出可读性较强的儿童故事绘本。

剪纸绘本角色造型设计多是儿童视觉造型。儿童视觉造型,是指那些不同于专业造型,具有稚拙、夸张和概括形象的造型特点。这里的“拙”指的是儿童画的造型不求形似,没有技巧,只是表达自然的,质朴的,无意识的自我表现,是儿童对客观世界认知的一种感受;儿童美术造型无拘无束,抽取形象中最具有代表性,典型特征的形象组合,对造型能力要求不高,所以,只要具有一定美术造型能力就可以进行儿童绘本创编;掌握了剪纸造型规律和技法,就可以进行剪纸绘本创编了。

三、剪纸与儿童绘画的同构性使剪纸绘本更具本土文化特色

剪纸艺术作品能够比较生动地表现生活中的美好,而儿童绘本符合儿童审美和心理的视觉经验。剪纸绘本是集合二者同质性的表现形式,利用造型、色彩和构图等方式设计出有剪纸意味形式的绘本作品。

(一) 剪纸艺术的造型特点符合儿童视觉心理形象

民间美术的造型与儿童的审美认知有着天然的联系,符合儿童视觉心理特征。民间美术的不少造型就是为孩子设计的,比如:布老虎、兔儿爷、泥娃娃等,同时这样的形象又赋予民间百姓朴素情感和审美理想。民间美术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概括,剪纸艺术率真自然的造型方式可以用“拙”字来描述,夸张、概括、简洁,呈现出来童稚拙趣的质朴之心,是创作者根据审美需要,大胆取舍,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有意味的造型。

自然物象是儿童情感表达的媒介,儿童画画时往往简化物象细节,概括其整体特征,以单纯的图式语言表现朴拙纯真的美感。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形”不是客体本身就有的,是知觉进行积极组织或构建的结果。儿童把已知的物象特征用真实、概括、简化并带有符号表现性质的图像表现出来,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儿童观察物体时,高度概括对象的基本特征,对物象的细节大小都不留意,一切特殊性在他们身上好像还沉睡在未展开的萌芽里,因而在儿童绘画里表现出来的是他们对物象无意识的、质朴、率真的看法。如葡萄是圆形的,用紫色涂上;又如用咖啡色涂画出不规则的方形,是被人咬了一口的巧克力的儿童绘画品,稚拙生动,反映出原始状态下儿童的知觉表现形式,这种原创的图形,表现出儿童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审美情感。

所以,在造型观念上,以作者的主观感受表现物象,是儿童画和剪纸造型的共通之处,二者的艺术语言是相通的。民间艺人在创作时专注于内心的情绪,如同儿童绘画以意取形,通过简化夸张变形,创作出造型古朴、稚拙、天真的艺术形象,亦是情感的率真表达。民间美术保留并反映了人类童年的部分观念和心理形式,保持了原始的,童稚的面貌和符号语言图式。剪纸作为乡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其造型语言稚拙、纯厚,给人纯真原始的意味形式。

(二)剪纸的造型手段以平面表现为主

剪纸具有二维空间内的图形组织特点。民艺学家张道一教授说:“生活的和精神的直接需要是民间艺术产生的动因。”[2]剪纸的创作者是来自民间的广大劳动群众,主要是广大劳动妇女一种无意识的艺术创作,她们没有受过专业美术训练,在造型上采用平视观察,不懂透视原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感,不考虑比例,凭经验和灵感任意取舍,大胆创作。将剪纸所要表现的物体,概括为方、圆、三角形,点、线、面等基本符号,由三维空间的立体形象转化为二维空间的平面形象。“民间剪纸不受自然物象的束缚,不以外表的模拟为满足,把所有的物象在平面上表现,用平面的眼光去看世界的物象,决定了剪纸的平面化特征,即,任何形象的塑造都共存于一个特定形制的可视平面内。”[3]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创作者抛开了自然实体真实存在的图式,把不同视角观察到的物象组织在一个画面里,依照作者自身的想象随意组合画面,丰富了剪纸语言。这种平面化创作思维方式,与儿童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加德纳认为2-7岁是儿童符号认知的阶段。这一时期是儿童认知发展、表象思维发展及审美感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具有敏锐的直观感受能力的心理,尤其是剪纸这样的平面造型元素,特别适合儿童的视觉心理[4]。

(三)剪纸绘本中的色彩对儿童具有吸引力

绘本最大的阅读群体是儿童,儿童对于事物的认识、辨别、选择多是根据对视觉强烈感染力进行的,艳丽强烈的色彩对其具有吸引力,儿童偏爱明度、饱和度较高的色彩。剪纸绘本中的色彩作用依附于图式与文字,是画面的重要部分,在幼儿成长初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提高阅读兴趣还可以促进儿童大脑发育。而剪纸作为中国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的类别,它同样具有民间美术特有的色彩系列,除了常见的红、黄、蓝、粉红、粉蓝、粉绿等,黑白两级色也是剪纸绘本中的主要用色。民间美术色彩体现了民间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哲学和民俗心态。剪纸绘本角色要遵循民间美术的用色规律:如红间黄,喜煞娘,表示喜庆;红红绿绿图个吉利;要想俏,带点孝等。民间艺术用色大胆,色彩纯度高,艺术效果艳丽明快;这种淳朴、热烈、和谐的风格特点,反映了劳动人民爽朗、欢快、明亮的生活色彩,也符合儿童时期的视觉心理发展。这个时期的儿童喜欢视觉刺激强的色彩,在绘画时,儿童以情感用色为主导,较多喜欢色彩鲜艳,对比强的事物。剪纸特有的色彩元素恰好可以满足儿童的视觉需求[5]。

(四)剪纸绘本构图是儿童绘画构图的完美再现

剪纸绘本构图是对自然物象的简化概括处理,巧妙利用空间和布局的平衡,具有平面化、完整性和节奏感的特点。剪纸构图注重画面的分割与组合,富有秩序和韵律感。

儿童画的构图形式多以水平式构图为主。儿童将所有看到的,想表现的物体罗列在画面上,没有前后的层次变化,以二方连续的构成形式,重复排列成带状图形,用来装饰画面,产生生动的气势和优美的韵律。对于远与近的距离,儿童在表现画面中事物的位置关系时,会采取分离和透明的方法,分离法把画面中有遮挡关系的两个物体分开来画,透明法也是儿童处理位置空间的一种方法[6]。

剪纸绘本构图和儿童画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人或物组织在一个画面中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和主题思想,对时间和空间有很强的概括性。剪纸艺人通过自己的想象对生活形象进行再创造、再组织,把不同时空物象同构的在一个平面里。他们在创作时,往往是从内容的寓意出发,讨个“吉利”,不考虑原生态合理与否[7]。创作者会因某种美好寓意的表达,把不同季节、不同时空的形象组合在一起,形成吉祥符号语言,比如甘肃剪纸鹿鹤同春就符合这一特点,在农村立春之日,老年妇女剪的生命常青树,上面是两只仙鹤,下面是两只鹿,寓意为六合同春,取意天下皆春。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的美好愿望。这种打破时空的画面组织形式应用在剪纸绘本创编中,符合儿童作画时对物象布局安排的习惯和视觉心理思维,更容易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的养成。

(五)民间剪纸与儿童绘本在美学结构上的审美共性

剪纸艺术的剪刻、印染、拼贴等工艺技法,可以通过阴刻、阳刻来实现,镂空是剪纸艺术最突出的表现形式,有着淳朴的民族风格,承载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儿童绘本设计带来无限启发,使儿童绘本富有“中国韵味”,体现了大国文化底蕴。剪纸绘本创编不仅能够继承发扬中国传统剪纸艺术,还能为儿童绘本民间艺术设计拓展新的空间。

中国剪纸创作者是广大劳动人民,农村妇女较多,他们在创作的时候没有过多的考虑,在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创造自己的美好理想,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剪纸内容丰富,其意象具有多义性和象征性,在艺术创作上形成独特的风格。剪纸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富有民间寓意的纹样,常见的有:月牙纹、柳叶纹、水波纹、轮形纹,锯齿纹、圆眼纹、云形纹等,以此来丰富画面的细节,增加一种特殊的美感。

剪纸是一种概括夸张的艺术形式,是对繁杂物象的简化和概括,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意象性,率真、稚拙且充满了生命力。我们将剪纸造型中简化图形的方法运用到儿童绘本设计中,同时结合平面图形的对称、均衡、对比等,画面布局的聚散、多少、遮挡等形式美的法则,创编出符合儿童审美趣味且具有传统文化艺术的绘本故事。

四、剪纸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为剪纸绘本创编提供平台

熟练掌握剪纸艺术语言和技法是剪纸绘本创作的技术条件。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把剪纸艺术元素融入美术相关课程,为绘本创编提供创作环境和平台。如:幼儿园教育环境主题创设课程教学中,中国的传统节日,如国庆节等都可以用剪纸形式来装饰环境,表达情感,渲染气氛;在学习美术鉴赏课程时,用剪纸的形式表达古今中外的名家经典美术作品。简笔画是一种平面造型形式,把简笔画造型和剪纸元素结合起来,是教学上的一种创新表现,这种形式既符合儿童视觉形象特点,又具有中国独特的艺术韵味。用剪纸语言来表达简笔画形象,教学内容新颖,教学效果良好,学生乐于创新、出新,为剪纸绘本故事的主题形象创编设计找到切入点。

剪纸绘本创编,首先考虑绘本题材的选择,如中国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国学典籍、古典诗词等适合儿童阅读的传统文化;其次,绘本创编构思设计,故事形象造型定位,经营画面位置等。在遵循儿童的视觉特点和思维方式的前提下,对空间进行平面处理,根据物象形态的大小、位置进行重新分配,通过对故事形象的剪、刻、拼贴,各种染色套色等技法,将剪纸元素重构和组合形成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创造出富有童趣且具有民间传统色彩的故事画面;最后,绘本创编设计要将剪纸的传统审美和儿童的视觉心理审美结合起来,进而在继承和创新剪纸艺术形式的同时,拓展幼儿绘本故事创编的空间。

剪纸艺术元素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的融入,为剪纸绘本创编做了充分准备,是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将学生创编的剪纸绘本作品进行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或以公益的形式推送到各级幼教机构,共同分享民间艺术形式转化的创新成果,使民间艺术的传承从娃娃抓起。对于优秀的剪纸绘本,联系出版社出版发行并积极推广。剪纸绘本的创编和推广,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活在民间,活在现代的生活环境里。

总之,通过对剪纸艺术的调查、实践和研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剪纸绘本创编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从造型技能训练,到剪纸技法的学习、培训,将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与儿童绘本结合起来,既可以使绘本有传统剪纸元素,又能保留儿童绘本的故事形态和呈现方式,也是剪纸艺术形式的再创造。

猜你喜欢
物象剪纸民间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剪纸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高人隐藏在民间
剪纸
高人隐藏在民间
剪纸
高人隐藏在民间